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塵中好修行(辜隱)

  紅塵中好修行

  辜隱

  生:這幾天住在山上真好,空氣新鮮,環境又清幽,沒有都市的吵雜、混亂,眼前盡是花草樹木,耳邊盡是蟲鳥的叫聲,微風吹來、陣陣清涼,有空就禅坐經行,輕松、自在,完全沒有壓力,真不想回家呢!

  師:這是在享清福,不是人人都有這種福報的呢?

  生:山上修行真的很好,不過爲了工作還得下山,回到紅塵裏去忙碌!

  師:修行不分山上山下,內心甯靜、對事物能洞察它的本質,都是在修行,你最近有沒有什麼事情?用怎樣的認知和態度處理?

  生:上星期,臨時代理同事接下一場演講,要把五本書的內容綜合報告出來,只有兩天的時間,很緊迫,心裏覺得很焦慮!

  師:焦慮是如何生起的?

  生:時間很緊迫,怕講不好。

  師:怎樣才算是「好」?

  生:至少要完全消化以後,用最完整的方式呈現出來。

  師:如果時間不允許,也非得作到這樣不可嗎?

  生:很希望能作到!

  師:這個想法是焦慮的原因嗎?

  生:應該是!

  師:你覺得可以不用焦慮嗎?

  生:不要帶有任何期待、希望,就不會焦慮了!

  師:那不會太散漫了嗎?

  生:什麼才是中道?

  師:用甯靜的心面對它,以智慧的觀察找出適合的應對方式,譬如說:先可以把五本書的序文、目錄讀一遍,然後抓住重點,根據自己的思考和靈感,擇取一些實例、故事部份作仔細的浏覽,以此爲基礎,再加上自己的閱讀心得,總之,盡心盡力,不要執著「完美」,就不會焦慮了!

  生: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這樣嗎?

  師:正是!

  生:這樣就是在修行嗎?

  師:在繁忙中保持甯靜,就是培養定力,觀察當下的因緣,就是培養智慧!用清淨的心和積極的態度把眼前的事作好,就是精進!

  生:比起在清靜的環境裏修行,紅塵中的修行要難多了!

  師:當然,所以靜中修有基礎,定慧成熟以後,便要在動中磨練,才能真正把佛法活用出來。如果連靜中的覺察力、觀照力都沒有開發出來,就無法立即發現焦慮,也不清楚如何觀察因緣!

  生:靜中的與動中的定慧,似乎有些不同的地方,靜中的定慧真的能在動中用出來嗎?

  師:如果是修的是守住一境的定,動中就很難活用,因爲心無二用,無法專注兩種境界。如果修的是心不住于一境而內心寂靜、覺知當下的「活定」,無論在清靜或活動都可以用得上!

  生:那麼在清靜或活動中的智慧有沒有不同?

  師:本質是相同的,功用各有不同,在清靜的環境中,內心、外境都比較單純,可以深入觀照,透澈照見緣起、無我的甚深法性,但是還沒有在一一境上驗證,廣度不夠;而在日常生活中修智慧,就可以廣泛地在每個情境中照見緣起、空寂的如如法性。而無論在動中、靜中,內心的無執、無礙、寂靜、光明是完全一樣,沒有什麼不同的!

  摘自 正覺之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