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僧人宜學醫業自謀生活
明真法師
甚矣哉!人之爲不可無職業也。有職業則有自立權,無職業則無自立權。此職業主義,亟亟宜提倡矣。故凡爲國民者,無論僧俗,須皆有相當之職業,以自食其力,不仰人鼻息,而寄生于天地間也。然世之職業無邊,而人之精力有限。以有限之精力學無邊之職業,勢有難能。然則如何而可
擇其性之所近與力之所能者,而以勤勉學之。一其心,堅其志,窮其源,竟其委,始易見效而圖功也。今我國中失業之士,實繁有徒,而吾僧人爲尤甚。 “蛀米蟲、社會蠹”之口號,加之宜也。循此以往,不事改良,則數十萬之佛徒,將日歸于淘汰,而難立足于社會矣。危哉僧人!以何法而救之乎
居今之時,言今之事。當以職業爲先,職業之中尤以醫業爲善。蓋醫能對症用藥,起死回生。有藥到病除之功,有拔苦與樂之妙。古哲有不爲良相願爲良醫之語,蓋深歎醫之有益于人類也。我佛稱爲無上醫王,亦以能善治衆生之病也。衆生之病固多,略而言之,不出內外。瘡疖疥癞,身外之病也;貪嗔癡慢,心內之病也。身外之病不治,其害僅一生;心內之病不治,其苦實萬世。故佛治心病,竭盡心力焉。而治身病亦未嘗忽之,但心病重而身病輕,故先重而後輕也。今之人則不然,其所重也輕,其所輕也重。身有微疾則延醫以治之,心有大病轉不醫治,此其故何耶
余知之矣。蓋以身屬有形,人所易見;心屬無形,人所難知。加之末世,凡夫心竅若管,眼光如豆,只圖現在快樂,不願將來痛苦。只求物資文明,遑論精神安慰。是故,見小而不見大,知近而不知遠耳。或曰,今者世界進化日異月新,職業之繁,莫可指數。軍也工也農也商也,類皆人之所當學。何拘拘于醫業爲也
余曰: “子言誠是矣,然不聞古訓乎
士之子恒爲士,農之子恒爲農。我佛在因地修心時,曾爲醫中之王,救活病夫無量。僧既爲佛之子,又焉敢背佛行而學他業乎
兼之吾佛教素以慈悲爲本,利濟爲懷,則學醫者,正屬慈悲舉動,利濟事業。既可壽世壽人,救苦救難;亦可雪東亞病夫之恥,增中華民國之光。豈不善哉
”或又曰: “僧爲方外之士,當一心修道,不染世緣,方達成佛之目的。而乃學醫業,不亦自尋煩惱,絕成佛之希望耶。”余又曰: “子言則謬矣。子亦知現代之潮流,非職業難以謀生耶
子亦聞佛教之大乘,搬柴運水,無非佛事耶
菩薩度生無身不現,佛陀設化有事皆爲。世法佛法,一心所變,安有二哉
不過世屬有漏,佛屬無漏;世屬虛幻,佛屬真常。然皆假定名目耳,豈可妄執而有礙哉
”或聞之,唯然而退。
(原載《法海波瀾》一九二九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