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致吳普明函

  致吳普明函

  明真法師

  (一)

  老菩薩:

  累勞惠明書慰問,情意殷殷,未遑一覆,想能諒我。老弟痛念生死,專志淨土,只要願具足,必定往生,這是用不著狐疑的。但有兩點,似應注意:煩惱生死,如果實有自性,我等將永遠不得生西方,成佛道。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前一念,刹那不住。此不但諸佛誠言,亦今日科學所能證明者。身,不是在不斷的新陳代謝嗎

  物,不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嗎

  在時間上,諸行無常,事物皆是刹那刹那,遷流不住的。從空間上說:此刹那生滅的事物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生滅滅生不已的。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離緣無諸法,離緣亦無諸法的生滅,宇宙事物,皆是互相牽涉互相影響的。這亦是今日科學所能證明的,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系的。遷流不住的,我們把事物看成絕緣孤立的,停滯不變的。內執有我,外執有物,于是起惑造業,輪回生死不休。我們應于無生死處,熾然求了生死;熾然求了生死,實無生死可了。活活潑潑,以深信切願一直念下去。不要怕這怕那顧慮重重,這是自造障礙。也是不信佛法的具體體現。不知以爲如何

  身本不是我,我在《法音》創刊寫得相當明確。知身非我,則能勉強自他平等,應發大菩提心求生西方。應以十方叁世諸佛之心,十方叁世之願求生西方。這太“海”了一點嗎

  不!我們的心量本來是與諸佛衆生圓融無礙的嘛。封此不解不信,實亦“執身爲我”之弊。又不知以爲如何

  我自己也還是過不得河的泥菩薩,但于佛法,微具信解,願與老菩薩共之。我想今天中國佛學院學僧,應有一口吞盡太平洋水的心量,不應把自己的祖國和世界人民推到心外去。佛法離開了世界、衆生,佛法是會枯萎的。這也是大話空話。學僧素質很好,我對學僧無貢獻。此中有些話,幾乎無法說清白。願發廣大心清靜心念佛,願以佛心佛願念佛。 “我”、 “普明”,都是尋覓不著的。要了生死,絕不是爲“無是麼”了生死。祝

  法喜。

  弟 真上言

  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

  (二)

  普明佛:

  你的問題提得很好。對我很有啓發。我的答覆,很可能不能使你完全滿意。如有不同意見,望再寫信來,我們重新商量。

  念佛的,是心,不是口。心與身雖有密切不可分割的關系,但心終不是身。在中陰身(亦是色法,如夢中影,是心所支攝持的)投入母胎時,心即興父精母血相結合,執父精母血爲身爲我,于是靈就爲肉所縛死的。心是無有形相的,無有質礙的。非眼所能視,非耳所

  能聞,非手所能捉摸,因而我們很難相信自己還有一顆心。加之身與物,是有形可見,有聲可聞,有質可捉摸的,我們又執身爲我,身我不分,于是身就在生活中成爲主人公,而心反爲形所役使,更難相信自己還有心了。 《孟子》上說: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聰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沒有心,我們能開口講話嗎

  沒有心,我們能起腳走路嗎

  沒有心,我們能分別是非,分別親疏,分別你我嗎

  你感到有問題,念佛不能暢通無阻寫信來問我,這難道不是心嗎

  第一,你應該相信自己有一顆心。

  思想感情智志欲望,皆是心的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難道沒有這樣的心嗎

  恐怕誰也不會否認,說我沒有這樣的心。這樣的心,這樣活生生的心,你能發現它的形相嗎

  你能找到它的體積嗎

  不能,不能。爲什麼不能

  因爲心本來就沒有體積,沒有形相嘛。

  見聞覺知,皆心之用。見聞覺知之所在,亦即心之所在。我們能找到見聞覺知的體積

  找到見聞覺知的形相嗎

  不能,不能。爲什麼不能,因爲心本來就沒有體積形相嘛。第二,你必須相信衆生的心,皆是沒有體積沒有形相的。

  不但心無體積心無形相,即身與物,亦是無有體積,無有形相的。只是我們愚癡不覺,執身有體積有形相而已。普老明十歲時的體積形相到哪裏去了

  二十歲叁十歲四十歲的體積形相到哪裏去了

  五十歲六十歲的體積形相到哪裏去了

  沒有了,如夢如煙渺不可得了。 “諸行無常”,佛言不虛。唐宋元明清的人、物、事件,到哪裏去了

  還有體積形相嗎!

  兩漢魏晉南北朝的人、物、事件,到哪裏去了

  還有體積形相嗎!

  夏商周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事件又到哪裏去了,還有體積形相嗎!

  再遇一萬年以後,不!一千年以後,不!一百年以後,還有今天的這些人、物、事件嗎!

  還能找到今天這些人、物、事件的體積形相嗎!

  後之視今,將亦必如今之視昔。是找不到的,根本一點什麼東西都找不到的。難道過去就已經過去了嗎

  完成沒有,根本找不到了嗎

  不!不!沒有過去,根本沒有過去,而是轉化成了現在。沒有過去,是不會有現在的。我們不妨以近喻遠,以小喻大。沒有普明佛十歲時的形貌,沒有普明佛二十歲、叁十歲、四十歲的形貌,五十歲、六十歲的形貌,就絕對不會有今天普明佛的形貌。今天的這些形貌,完全是由過去的那些形貌轉化而來的。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事實,任何人皆無法反對的事實。諸形無常的行,遷流義。主客觀的一切事物,皆在不斷的遷流轉化。皆在前滅後生、相似相續,不斷的遷流轉化。因爲相似相續的密度,異常微渺,我們的視覺粗劣,覺察不到,于是乎就主觀認爲身與物皆是有體積和有形相的,如果我們對這一著有較深的理解,那就什麼話都好說了。

  心就在腔子內,有感情,有欲望,有意志,能見能聞,能覺能知。使無見無知,能見有天地萬物嗎

  能知有天地萬物嗎

  見有天地萬物,知有天地萬物,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事實。一點兒也不奧秘,一點兒也不神奇,充分說明心是能與天地萬物相吻合的。電燈大一點,質量好一點,光就強一些,明朗一些。我們現在的電燈,量比蟲蟻大,質比牛羊好,但比之天人,比之佛菩薩,就要差多了。雖不大,雖不好,卻能與天地萬物相接觸,亦足以使我們自慰自豪矣。心是無有體積的無有形相的,因而我們每個人的心,皆能與無量諸佛心,無量衆生心,圓滿遍法界,無障無礙。這就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理論基礎。正因爲佛法衆生心是平等平等、圓融無礙的,故諸佛以衆生的痛苦爲自己的痛苦,衆生的歡樂爲自己的歡樂,對衆生生無緣大慈,起同體大悲。大願地藏王菩薩“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偉大願望,實際也是諸佛諸大菩薩的共同願望。我們既然發心學佛,就應該以諸佛之心爲心,諸佛之願爲願。求生西方,決不是只求個人的清淨安樂,而是要求“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的。在未生前,一定要識破身是臭皮囊,不要迷執爲我,尊重自己所見一切人,不損害一切人,努力向自他平等,人我一如的理路上走下去,這是往生淨土的殊勝資糧。極樂世界,是我們心內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心內的阿彌陀佛,只要我們信深願切,斷無不能往生之理。光是物質,每秒速率,猶能行將近叁十萬公裏,何況心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十萬億佛土,又何遠之有。普明佛,你是有善根的人,應念人生百年,轉眼即空,光陰迅速,時不待人。你現在衣食無憂,環境較好,應該清清淨淨把一句佛念下去。不要彷徨,也不要焦急,每日讀誦心經,助長慧根,一日持誦幾遍《普賢行願品》,增長願力,時時作臨命終想,心傾向西方,釋迦、彌陀,是決不會欺騙我們的。琴弦松了彈不響,繃緊了也有折斷琴弦的危險,安安穩穩,一步一步向著蓮花世界走下去。要修慈悲觀,不要嫌惡人,切要切要。

  我身體勉強還好,精神舒暢請勿念。

  巨法師、光老宗,身心健康。佛源因病回廣州療養,近又卷到南華寺去了。

  即頌

  淨祺

  明真 合十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八日

  (叁)

  老同學:

  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勤勤懇懇,把自己工作做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要急于退休。從一個佛弟子說,兩件事並沒有矛盾,行年八十,氣力日衰,成天勞勞擾擾,寫一封長信不容易,;但從來信反映的問題,我認爲自己應該向你好好地寫一封長信,有些問題,我也不甚了了,只是供你參考而已。抱住臭皮囊不放,頑固的執之爲我,以爲我有生死,不能了脫,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爲我們不僅以身爲我,還以身爲人一人我兩個概念,是有矛盾的,例如在我們生活用語中,有人類、人格、人生等,決未聞有什麼我類、我格、我生的。佛教建立“人乘”,提倡“人無我”認爲一個人如果“我”字當頭,不能認真好好地做一個人,就失掉了學佛的基礎,是無法學佛的。從世間法說:一般以身爲我的人(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內),大多鼠目寸光,見不到廣闊的天地,遇事“我”字當頭,皆先爲一身一家的利益打算,是·不能實現人類和平、民主、社會主義事業的。

  問題在于:身是不是我

  以身爲我,是不是錯誤的

  上面已經說了:我們不但心身爲我,還在以身爲人——人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矛盾的。如以身爲人,即不應以身爲我;以身爲我,即不應以身爲人,何義名人

  爲什麼要以身爲人

  何義名我

  爲什麼要以身爲我

  身究具有一些什麼特點

  爲什麼要以之爲人

  同時又以之爲我呐

  這是今天東方的人,東方的我,西方的人,西方的我,皆還不能解答的問題。你能解答嗎

  長沙市一般以身爲人,以身爲我的女士先生們能夠解答嗎

  不能。現在還不能。因爲以身爲人,以身爲我,只能說是囿于傳統的習慣勢力,根本講不出一丁點道理來的。我幸喜學了一點佛學,對這個問題,勉強能有一點發言權。

  人是由肉體和精神組成的。這是今天誰也沒法反對的。肉體即身,是沒有“知”的,不能自知爲我爲人的。以身爲我,以身爲人,是精神,亦即是心,不知你老菩薩相不相信

  ——因此流轉生死的,不是身,是精神,是心。精神,或者說心爲什麼要執身爲我

  執身爲人呢

  我通過研究,暫時可作如下答覆:

  每個人的精神,皆是以自我爲中心,概括了思想感情欲望的混合體,是具有強大力量的,欲動,欲向外表達的;遺憾的是:精神是無形無相的,不能直接向外表達的。這怎麼辦呢

  就不能不執身以爲我、執身以爲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以身爲人,以身爲我,還以身爲你爲他,還以身爲我們、你們、他們。你不是成天在以身爲人,以身爲我你他,以身爲我們你們他們嗎!

  我們不是成天在以身爲人,以身爲我你他,以身爲我們你們他們嗎!

  天下滔滔如是,又何只我們兩個人。

  爲了生活,心不能不把身當作人,心不能把身當作我你他,心不能不把身當作我們你們他們,不這樣做,生活就不方便,我們心裏的思想感情就無法表達。使天下之身,皆是我,而不是你,你就找不到談話的對象,使普明佛之身,只是有我,不是你,人家也就不會以你作爲談話的對象的。心確實是非常靈的。

  物質是實在的嗎

  不!一個二十歲的青年,假定他能活八十歲,他的未來就還有六十年,還有六十年的形貌和生活。這六十年的形象和生活在哪兒呀

  只能說,在未來。未來又在哪兒呢

  普明佛!你說說。你可能還不懂,還說不出來:佛法告訴我們:未來的六十年,就孕育在當前二十歲內,還有待于當前的發展創造。沒有現在,是不會有未來的。未來的好壞,完全操縱在現在的手裏。現在能爲未來創造有利的條件,未來的生活就會好,反之就會壞。說未來還孕育在現在內,還是現在的理想,有待于創造。無論你信不信,這是事實。你我的未來,必然是死。沒有現在的生存,會有未來的死亡嗎

  死時好不好,全憑現在用功不用功,能說離開現在還有未來嗎!

  未來是沒有,是還沒有實現的理想。你能說未來的物質,是實在的嗎!

  二十歲的青年,是從弱嬰、兒童、少年、初期青年慢慢轉化而來的。如果過去的嬰孩、兒童、少年、初期青年,皆是實實在在的,不是遷流變化的。會有二十歲的青年嗎

  當然不會有,二十歲以前的形貌和生活到哪兒去了呢

  我們說:皆轉化到二十歲來了。過去的物質,還實實在在的存在嗎

  沒有了,不存在了,轉化成了新的東西。因己轉化爲果,故說非有;因能轉化爲果,故說非空。你所說的物質,並不是板結的,僵死的,而是活動的,是在生滅滅生,遷流轉變不停的,是當體非空非有的。我們認爲天地萬物,常一不變,這只是我們的妄想執著,不是天地萬物的本來面目。

  離物無心,離心無物。心是無形無相,視之無形,聽之無聲,捉之而不可得的。在長沙八角亭熙攮往來的人,皆能見天見地,見街道,見鋪面,見一切人。無“見”即不能見。見猶非心,就有如此力量,而況于心乎

  而況于真心乎

  安隱、玉照二師,就是驗證,就是我們的典範。老菩薩,我們業深障重,愚癡無智,爲什麼不信佛言,而信自己的妄見呢

  心體無形無相,威力無比,衆生心內始有諸佛,諸佛心內始有衆生,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平等平等,圓融無礙。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願善思審,勿自贻誤。……順頌

  清淨念佛,不要胡思亂想。

  明真 謹複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四日

  

《致吳普明函》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致虛雲老和尚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