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覺囊根欽法王——笃布巴略傳
笃布巴(1292-1361)法名喜饒堅贊,譯言"智幢",于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生于西藏阿裏笃布地方的班倉家族,父名益希旺秋,母名拉毛楚臣堅,家族世奉甯瑪派。笃布巴早年在故鄉以吉當巴等人爲師,學習了甯瑪派教法和龍樹的中觀"理聚六論"。11歲由堪布楚臣甯布授沙彌戒,取名喜饒堅贊。16歲時,當時後藏薩迦寺高僧吉敦·加央紮巴到阿裏的雅孜寺,往返均經過笃布地方,笃布巴慕名拜吉敦·加央紮巴爲師,系統學習了《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量決定論》等顯宗經文和《金剛曼灌頂法》、熱系所傳時輪教法等70余種密法。這期間,笃布巴雖曾受沙彌戒,但未出家,是一位在家學佛的居士。元皇慶元年(1312),笃布巴年21歲,私自離家出走,再次投拜上師吉敦·加央紮巴,學習了般若、因明俱舍諸學論著和《入行論》以及一些密法,嗣後于薩迦寺出家,22歲由堪欽索南紮巴授比丘戒。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說,笃布巴在薩迦寺講授該派從學的顯教四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俱舍論》和《量決定論》)時,不顧別人的非議,在四論之外加講薩迦寺禁止講授的《入行論》,因而行罪了薩迦派僧人。後來,他遊曆前後藏各大寺,參加各種辯場,繼續從多師修學顯宗教法,成了當時的一位"學者"。因博通佛學,人們稱他爲"根欽",意爲"遍知一切"。至今,覺囊派僧人稱他爲"根欽"或"根欽欽布",從不直呼其名。史載笃布巴在後藏達那地方向仁欽益希大師還學習過憑借藥石求延年益體的攝生術,系統求學"慈氏五論"和廣中略叁種《般若經》,據傳他能熟練地全文背誦出廣本《般若十萬頌》。元至治二年(1322年),笃布巴年屆31歲,前往覺囊寺,改宗覺囊派,向當時的座主克尊·雲丹嘉措全面學習了有關時輪教法的全部續釋經論和密法數年,並依法修持,獲得證悟。因此,一般認爲笃布巴一生中最主要的兩個經師是吉敦·加央紮巴和克尊·雲丹嘉措。他的顯宗基礎受學于吉敦·加央紮巴,有明顯的薩迦特色;他的密法修練,受學于克尊·雲丹嘉措,繼承了覺囊派的修法傳承。元泰定叁年(1326),笃布巴繼克尊·雲丹嘉措,任覺囊派寺座主,尊爲該派的第十八代傳人。笃布巴35歲升任座主,直到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70歲去世,共主持寺務35年。他在任職期間,日夜辛勞,爲覺囊派理論的完整系統化和教派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弘法事業可以歸納以下叁個方面。
第一,致力于寺院建設。曾主持修建覺囊寺的"衮本吞卓欽莫"大塔,該塔意爲"見者皆得解脫的大佛塔",這是覺囊派最出名的的佛塔,據《覺囊派教法史》,笃布巴建造此塔僅奠基工程就花費了數年時間,造塔時,有虹光滿布天空、山谷突流溪水、風暴自然平息等各種奇迹,覺囊派僧人至今以此塔爲榮,後來四川阿壩地區一些覺囊派佛塔多仿此塔而建。笃布巴還在覺摩囊的其它一些地方和普摩曲宗、吉哇普山岩等處修建過許多佛塔和佛堂,有些還保存到現在。另外他還創建昂仁寺,開辦了該寺的講經院。
第二,廣泛傳插覺囊派教義。笃布巴在覺囊派講經,常有弟子小則兩千余衆,多則無數,向數以千萬計的信徒灌頂、授戒、傳法,還一度去拉薩、曲垅、邬裕、尼木、堆垅、羊卓等地傳教,每日聽經者多達數百人。元至元五年(1339),他曾讓弟子羅哲貝代理座主職務,自己去前藏作長時間的傳教活動,僅在拉薩廣傳時輪金剛六支加行法11月,同時講授《時輪根本續釋》、《般若十萬頌》、《灌頂總示》、《那若六法廣釋》、《中觀贊頌集》、《心經》、《山法了義海論》等。聽經者上至上師、善知識、地方首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乞丐,最多時達到一千八百余人。同時來向他索要鎮魔咒符者絡繹不絕,日達百人。這樣,笃布巴通過這些傳法活動將信徒從後藏發展到前藏,使覺囊派迅速發展,出現了創宗以來的第一次興旺局面。《覺囊教法史》還講,因笃布巴盛名遐迩,蒙古王室曾派專人來迎請他去內地傳教,但他忙于修煉,未能成行。可見,當時笃布巴不僅在衛藏出名,並在內地統治階級上層中也有很大影響。
第叁,完善覺囊派教義理論。笃布巴是覺囊派了義中觀學規的集大成者,覺囊派雖由衮蚌·圖傑宗哲開中觀他空見先河,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對代表該派修法傳承的六支加行法的整理和總結,在顯教見解方面缺乏理論著述,仍然以薩迦派的四大論爲其基本教程。因此,在覺囊派的開山祖師究竟爲誰的問題上向有爭論,有的以衮蚌·圖傑宗哲爲初祖,根本理由是由他創建了根本道場覺囊寺;但更多的人則尊笃布巴爲開派祖師,理由是他系統地建立了代表覺囊派根本教義"中觀他空見"的理論體系。笃布巴以博通顯密聞名于世,他一生中爲徒衆講經傳法,講授的主要顯宗經典爲龍樹的"理聚六認"、彌勒的"慈氏五論"以及《贊頌集》、《教誡集》、《般若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釋叁類》、《入行論》等;講授的主要密宗經典有《時輪經》、《灌頂總示》、《喜金剛叁續》、《喜金剛續那若巴大疏》、《空行海論》、《金剛曼》、《密集明燈》、《紅黑怖畏叁閻曼德迦續》等;向弟子所授的新舊密法灌頂類主要有時輪、金剛曼、勝樂、喜金剛、密集、閻摩敵、金剛界、馬頭明王、金剛橛等本尊法類。藏曆第六繞迥的木陽狗年(元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他命弟子瑪德班欽和譯師羅哲貝改譯《時輪經》。此後,他本人以改譯的《時輪經》爲依據,著《時輪金剛無垢光大疏偈頌釋》、《吉祥時輪經智慧函深奧了義集要》、《時輪意壇現證廣論》等,並著述闡釋時輪金剛灌頂、儀軌、修煉方法方面的文章多篇。他所著《山法了義海論》、《山法海論科判》和《第四結集》及其攝義等闡述了覺囊派他空見的基本教義,成爲該派的經典著作。另外,他對《般若經》、《現觀莊嚴論》、《究竟一乘寶性論》等經文釋本亦很有影響。《覺囊派教法史》中講,笃布巴一生著有《山法了義海論》等有關覺囊派教義的著作16種、《時輪科判》等有關時輪教法的著作18種、祈願經文3部25種、大悲觀音法類23種、贊頌類14種、《金剛曼灌頂》等灌頂法類3種、書信8種,另有《般若釋》、《四吉祥經》等。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中壤塘藏哇寺印經院刻印的《笃布巴全集》共7函74種3289頁。藏文木刻本傳統計頁法是每頁分陽、陰兩面,每頁實爲2而,故其全集實爲6578頁(或面)。這是覺囊派各寺院一直供奉的主要經典和僧人學習的主要教材之一。
笃布巴不僅有很高的佛學造詣,並且非常注重密法修煉,每學一法,必親身實踐,尤其在晚年除收徒講經外,在修煉方面更下功夫。有關傳記中有許多他修法成就的記述,說他在禅定中顯見觀音、文殊、金剛手、度母、藥師佛、彌勒等多種佛菩薩身像和空行海、幻網、金剛亥母、金剛界等壇城,可隨意役使帳面怙主和毗沙門天神等護法,可書寫罵符壓服鬼蜮的侵害,可幻化出多種自身同時做多種事情,去世前五年長期辟谷,二便斷除,臍輪火樂暖,日夜循脈運行等等,不一而足,反映了覺囊派教徒對他的無限崇拜。甚至公認他爲香拔拉天國白蓮法王的轉世,對他敬信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