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格西學位製度
慧光
今年7月28日上午10時,中斷了16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學位拉然巴格西的考試終于在拉薩大昭寺正式恢複舉行。來自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熱堆寺的6位僧人參加了此次考試,由佛教界的活佛、堪布、高僧及藏學家等16人組成了考評委員會。這次是預考,明年的傳召大法會上還要經過正式立宗答辯考試,兩次考試通過才能最終取得學位。據悉,1988年由于達賴分裂主義集團的幹擾、破壞,擾亂了正常的宗教秩序,致使一年一度的拉薩傳召大法會被迫終止。自此,停止了每年考取拉讓巴格西學位的活動。對于此次恢複考試,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高興地說:“這次恢複考試就是鼓勵僧人不斷提高宗教學識,繼承和弘揚藏傳佛教,體現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滿足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衆的宗教需求”。可見恢複最高學位格西考試是藏傳佛教的一件法門盛事,得到廣大信教群衆的支持。 土登克珠會長還介紹說:“此次考試的程序和內容除了遵照傳統儀軌和宗教慣例外,同時也賦予了一些新內容”。格西考試是藏傳佛教傳統上對顯宗教理的學修達到一定程度的學經僧人進行學位認定的一種方式,在傳統上有非常嚴格的考試程序和製度,是寺院僧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僧人們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
格西意爲善知識,或良師益友,相當于漢傳佛教的和尚、親教師,也有譯爲佛學博士。格西學位傳統上只授予在顯宗紮倉(相當于學院)學習有一定成就的學經僧人,而不授予修習密宗的僧人。在格魯派各寺院中對于格西的等級設置並不統一,學位名稱也不盡相同。紮什倫布寺的顯宗紮倉只設“噶久”和“噶欽”兩個等級的學位,拉蔔楞寺顯宗紮倉設有“嘎然巴、然柬巴、多仁巴”叁個等級的學位,塔爾寺顯宗紮倉設有“仁建巴、多仁巴、夏仁巴、拉然巴”四個等級的學位,而以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爲代表的拉薩叁大寺顯宗紮倉統一設有“拉然巴、措然巴、林賽、多然巴”四個等級的學位。對于各種格西學位的考取辦法也因寺而異,如拉蔔楞寺的“嘎然巴”學位,不需要考試,學僧只要學完寺院所規定的課程,就可以取得,而拉薩叁大寺的拉然巴學位要經過四次考試才能正式授予。由于各寺院的格西學位製度不一致,因此這裏不能詳盡地一一介紹。一般來說,拉薩叁大寺的格西學位最權威,它的製度也最完善、最健全,所以下面僅就叁大寺的四種格西學位作概要性的敘述。
在四種格西中,第一等格西是拉然巴,意思是拉薩的博學高明之士,是格西中最高等級的學位;第二等格西是措然巴,意思是全寺的卓越高明之士,比拉然巴格西要稍低一等。這兩種格西,要經過多次考試後,還要經過當時噶廈政府最後的審定方能取得。第叁等格西是林賽,意思是從寺院裏選拔出來的有才學的人;第四等格西是多然巴,意思是在佛殿門前石階上經過辯論問難考取的格西。這兩種格西的考試和認定,不必經過噶廈政府的認可,由各寺自己決定。因此,後兩種格西比起前兩種格西,水平和地位就要低得多了,只要通過紮倉內部的一次考試就可取得。每個等級的格西每年錄取的數量都有一定的限額,叁大寺每年考取格西的總數一般不超過63名,其中拉然巴格西16名,據法尊法師介紹,之所以錄取十六名是爲了在傳召大會時以配十六尊者之數(呂鐵鋼編《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15頁),措然巴格西12名,林賽格西和多然巴共35名。
考格西的時期大約在每年八月份,考試的方式是辯論,由紮倉的堪布主持。參加考格西的僧人一般都是經過寺院設置的十幾個學級的學習,學完寺院規定的所有課程,具有一定的水平才能參加。考試的內容是宗喀巴大師規定的格魯派僧人必讀的《釋量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戒律本論》、《俱舍論》五部大論。參加考格西的僧人首先要依照這五部大論內容進行立宗,然後經過五位高僧的問難,每位高僧主問一部大論,每部大論只問一次,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問答。一般的順序是先問《俱舍論》、再依次是《戒律本論》、《入中論》、《現觀莊嚴論》、《量釋論》。立宗者對主考高僧的問難要對答如流並論述有據。主考堪布根據考僧的立宗答辯成績和平時的學經態度以及遵守戒律情況等對考僧作出評價,排列名次。考試結束後,紮倉堪布向全紮倉僧衆彙報考格西的情況,並宣布參加考試人員被錄取爲哪一個等級的格西。對于獲得格西學位的考僧授予格西名號,並敬獻哈達表示祝賀。被錄取爲第叁、四等的格西不需再考就可決定獲得,但凡是被錄取爲第一、二等格西的僧人,還要通過多次的複試才能取得。首先要參加在各寺的冬季法會期間所舉行的辯論考試,屆時各紮倉獲得拉然巴和措然巴學位的格西們都要在全寺僧人面前立宗答辯,提問者一般都是全寺範圍內的高僧,所以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此次答辯不決名次,是一場當衆答辯表演。在辯論間隙應考者要向與會僧衆發放幹果茶水等布施。12月19日晚還要在紮倉內圍繞《量釋論》立宗,與紮倉僧衆進行辯論。在這次法會考試後,措然巴格西還要經過次年二月中旬在傳小召法會期間所舉行的最後一次複試答辯,如果順利通過就可以正式取得該學位的資格,考試形式與拉然巴格西最後一次複試類似,但規模要小得多。拉然巴格西此後還要經過兩次複試,才能正式取得。一次是在達賴喇嘛夏宮羅布林卡摩尼園裏舉行的爲期五天的考試,由政府組織安排,主考官是格魯派教祖甘丹赤巴、甘丹寺的兩位法尊和達賴喇嘛的侍讀堪布。考試內容仍然是五部大論,每部大論要求立宗3次,每人共立宗15次,參加問難者均系佛學造詣很深的高僧,所以難度非常大。在重要答辯時,達賴喇嘛也會前來觀看。能通過這場複試則可參加最後一次拉然巴格西的複試,通不過者則要被取消該學位資格,空出名額由原寺增補。考試結束後由主考官據考僧的水平初步排出名次上報達賴喇嘛。最優秀的前兩名往往在藏曆新年正月初一被達賴喇嘛邀至布達拉宮參加宴會。因爲,此次考試地點多設在羅布林卡,所以有“羅布醉久(辯論考試)”之稱。
拉然巴格西的最後一次複試是在第二年正月傳大召法會期間舉行,此時正值藏曆新年,成千上萬的喇嘛、信徒雲集拉薩。設在大昭寺南側的“松曲熱”辯經場上的考場,場面非常莊嚴隆重,在考場的上方屋頂上搭起的涼棚下坐著是達賴喇嘛的侍讀堪布和噶廈政府的僧俗官員。考場後面是參加考拉然巴格西的十六位考僧,考僧的兩旁是個各寺院的堪布和管理學經事務的雄來巴,四周是無數的各教派聽經僧人和群衆,在大昭寺的日光殿設有達賴喇嘛觀看辯經的專座。考試內容仍然是五大部,考試方式還是先由新拉然巴格西們立宗,然後問難答辯。每位格西一天,要求立宗叁次,內容各異,早上從因明部中立宗,中午從般若部和中觀部中立宗,晚上從俱舍部和戒律部中立宗。立宗後要接受叁大寺全體高僧的問難,問難者可任意從《甘珠爾》和《丹珠爾》藏文大藏經中提出疑難問題要應考者回答,應考者回答時要應對自如,對答如流,而且要引經據典言之有據,同時所答的觀點都要符合格魯派的教義精神,所以難度很大,每天問難者均在30人以上。在早、中、晚的叁次立宗答辯中,難度最大的是晚上,因爲白天不能來參加問難的密院高僧、甘丹寺的兩位法主以及叁大寺的堪布到了晚上都要來參加問難。這法會要持續十幾天,在十六位應考者全部立宗答辯結束時,由主考堪布根據各人的立宗答辯水平的高低列出名次,一般只列第一名至第七名,第八名以後不列名次順序。排名次序的名單經達賴喇嘛批准再由噶廈政府審定後,在傳大召法會閉幕那天舉行拉然巴格西學位授予儀式。結束後,由黃教教主甘丹赤巴率領考取拉然巴格西的人從大昭寺出來繞行大昭寺一周,以示榮耀。
凡是獲得格西學位的人,無論是四種中的哪一種格西,就等于進入了上層的社會和宗教地位,可以擔任寺院的堪布和其他重要職務,一般的信徒也盡力布施供養。尤其是拉然巴格西,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上受政府的承認,下可得到民衆的擁戴。在解放前,通過以上程序考取拉然巴格西的高僧,現在西藏還有兩位,一位住在色拉寺的強巴益希喇嘛,現年73歲,另一位住在哲蚌寺的瓊佩朗傑喇嘛,現年70歲。據說是藏傳佛教現存最有學問的兩位高僧。
學經僧人考取格西學位後,說明他對顯宗已經有很深的造詣,所以對顯教的學習可以告一段落。但如果有志于在密宗方面進一步深造,必須進入密宗紮倉學習。在拉薩有兩個專修密宗的紮倉,即上、下密院,也是修習密宗的最高學府。上、下密院也稱爲舉巴紮倉,取得顯宗格西學位而進入舉巴紮倉的僧人,被稱爲“喇嘛舉巴”,說明他們已經是喇嘛而不是普通的僧人了。然而,上、下密院的生活製度非常嚴格,而且十分注重苦行。他們必須堅持過午不食,而且食不能飽腹。每天半夜兩點起來上殿,一天上四堂殿,夜間集體在大殿就寢,睡覺時不能橫臥只能蜷腿伏于1米見方的墊子上。修行的經場設在露天,無論冬夏寒暑、風霜雨雪都得赤足盤腿坐在用鵝卵石鋪的固定位置上修煉,可見他們修行的艱苦。因此,許多考取格西學位的僧人,沒有勇氣來這裏深造。有的只是到密院報個到就離去了,有的來了以後,經受不了這種苦行生活而退學的人也很多,寺院方面對于退學並不加以限製,隨時都可以離去。但是,作爲一名密宗紮倉中的喇嘛舉巴,在藏族社會上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而且黃教的教主甘丹赤巴照例也是從上、下密院裏産生的。所以,前來密院求學的,依然不乏其人。
甘丹赤巴的意思就是甘丹寺的住持或寺主,甘丹寺是格魯派第一個根本寺院,系宗喀巴大師所創建並親自任赤巴。因此,以後的甘丹赤巴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爲宗喀巴大師的正統法位繼承人,具有該派教主的地位。所以對擔任甘丹寺赤巴者具有著不同于該派其他寺院寺主的特殊要求,這一特殊要求主要體現在佛學知識的造詣高深上,而“不論是不是轉世活佛,也不論出生地區和出身的寺院以及年齡大小、貴賤高低、聲望大小等,擔任甘丹赤巴的首要條件是要精通顯密經論及講經說法的學識”(《西藏通史》漢譯本P493)。因此一個普通學經僧人,只要好好學習也有機會高升到甘丹赤巴的位置上。西藏有句俗話,甘丹赤巴的座位沒人管,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只要有學問都能坐上去。當然,要想當上甘丹赤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和艱苦的修習不可。具體的步驟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要在叁大寺按先顯後密的次序學完顯教五部大論,取得拉然巴格西學位,然後進入上或下密院修習密法,取得密宗學位,而後按照年齡資格,等候升級。升級的次序是,由佐仁巴升爲密院格貴,再升爲喇嘛翁則、堪布、堪蘇。上密院的堪蘇可升補爲夏孜卻傑,下密院的堪蘇可升補爲绛孜卻傑,這兩個職位是甘丹寺兩個紮倉的法尊,到了這一步,就成爲甘丹赤巴的候選人。雙方輪流,七年一屆,升任爲甘丹赤巴,任滿後,給予一個榮譽稱號,叫做“赤蘇”。
當上了甘丹赤巴的人,生前是教主,圓寂後便是活佛,具有轉世的資格,因此,有人把甘丹赤巴按對活佛的稱呼叫做“赤仁波且”。甘丹赤巴在藏族社會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出行時有人開道,普通僧人見到他要頂禮跪拜。就是達賴喇嘛見到他,也要站立起來,向他致敬,可見他地位的崇高。總之,由于甘丹赤巴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所以對其傳承的要求有別于其他寺院,不問身份貴賤,只重視佛學學識水平,這就給普通的學經僧人一個均等的機會,只要認真努力學經,無論誰都可以逐步地升到這一崇高的地位。
由上可知,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的格西學位只有通過考試才能取得,特別是拉然巴和措然巴的格西學位要經過多次的考試才能取得,就連達賴喇嘛和班禅都不能例外。換句話說,只要有學問不論出身貴賤、地位高低、活佛大小,誰都可以考取格西學位。考取了格西學位以後,甚至有可能高升到甘丹赤巴的位置,成爲格魯派教祖。
總之,藏傳佛教的寺院僧教育不僅曆史悠久,而且影響深廣,自古以來就有“寺院即學校,喇嘛即老師,經典即教材,五明即學術”之說,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宗喀巴大師創立格魯派以後,更加重視對僧人的教育培養,並經過長時期的實踐摸索,使寺院的僧教育在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學位製度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教育體製,爲藏傳佛教的發展培養出無數的優秀人才。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格西學位製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