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教義之實踐
格魯派之祖師——宗喀巴大師在其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會一再強調“聞”與“思”是最好之修行。當達到“由聞生慧”之階段時,“思”就是最好的修行。總之,“聞”與“思”亦屬于“修”。
佛陀雖言八萬四千法門,但無一法可以舍棄,皆是所修之內容。要達到此認知,必須透過廣聞及廣泛地思惟,這在《廣論》中亦有闡明。且最終之證悟不僅要將一切佛典的內容,用在自己之修行上,即使是一座間、甚至只是修五分鍾,亦須將一切法收攝在一座間修持。
此中的次第是:剛開始不要把聽聞佛法當成只是聽聞,不含修行之過程,《廣論》會破斥這樣的想法;故會一再強調其實對我們而言,對沒有聞過法之人或沒有達到聞而成慧之人來說,聞法是最好的修行。第二階段以《廣論》之講法:一切聖言皆會現爲教授,所謂“現爲教授”就是“指南”;佛陀所言之每一句話及其內涵對自己而言皆是指南、皆是唯一、無上。此“唯一”或是“無上”之意義非是排斥其它說法,而是所有教言皆是唯一、無上。
我們看《阿含經》時,可以說其是無上、無等等,讀《般若經》亦可視其爲無上、無等等。當然,若《阿含經》與《般若經》之內容不同,就不可以講這樣的話。以我自己之想法,其實所有教法皆很像我們所學之數學如加減乘除,若說加法及減法是無上、無等等,則乘法及除法亦會是無上、無等等,彼此間並沒有沖突。要達到此認知,就必須廣聞、廣思,才會達到佛陀每一教言及其內涵皆是精華,皆是絕對的無上。總之,此二想法之産生皆須以廣聞及廣思促成。經過一再聞思的訓練,就會培養出將一切教義歸類至某一點上,就如武俠小說中之情節,能將全身一切力量集中于一指上,若有此能耐,就能將叁藏法典之一切修行內涵在一座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