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生意經
很多佛經裏都講過做生意的過患,做生意的行爲裏具足了十種惡業。那是不是就不能做生意了呢?可以做,但要會發心發願,把所有的思想、行爲都轉到正知正念上來。這樣去做生意,不僅不會造惡業,還能積福德。
發心發願就像一粒種子,善的種子才能結出善果。所以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爲什麼要做生意?爲什麼要賺錢?如果是爲衆生、爲上師叁寶的弘法利生事業做生意賺錢,把賺的錢用在正事上,用在利益衆生的長久事業上,這樣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沒發一顆好心願,只是爲個人暫時的利益去做生意,那就是造業的。
有些修行人做生意時,心裏會有矛盾,怕自己造惡業,但不做又不行。其實沒什麼可矛盾的,你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把握住自己的心態就行。比如開店,你不爲自己賺錢,而是發心爲有緣衆生提供方便條件,不搞欺騙,實實在在、老老實實地做生意,這樣你的店只是一個服務平臺。有人到你店裏買東西,是他有所需求,你就客客氣氣、細致周到地服務,讓他稱心滿意就行。這樣做任何生意不會有罪過。你發心到位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這就是修行。再比如,某種商品你想多賣些,如果是出于貪心等煩惱,肯定不行;如果沒有摻雜這些煩惱,而是將自己多余的錢拿出來爲他人提供一些便利,這是可以的。
社會上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規則,你照著做就行了。不要因爲沒有生意就煩惱、競爭激烈就痛苦,然後總考慮自己如何不虧本。不必要特意想著賺多少錢,先把份內的事情做好。發心清淨了,結果自然就有。饒益衆生、幫助別人就像火,火點燃了,灰自然就有,不要也會有。
不用說修行人,即使作爲一個普通人,凡事也應該先看發心是否正確。發心正確了,所要的結果自然而然就會有。如果沒有正確的發心,只爲了個人聚斂財富,最終肯定會有不好的結果。做生意是這樣,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不要總想占別人的便宜,或是不擇手段地欺騙衆生,這都是造業,是痛苦的因,不會結快樂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