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航普渡·拔苦予樂 第四篇 感應事迹舉例 十六、竈神記(化人)

  十六、竈神記(化人)

  明朝嘉靖時候,江西有俞公名諱都,字良臣,博學多才,十八歲爲秀才,每試必高等。因爲家貧,靠教書爲生,當時稱爲「私塾」,所收學生也不多。他與十余個同學結「文昌社」,依照《文昌帝君陰骘文》修學,陰骘文講的是珍惜字紙、放生、戒淫、戒殺、戒妄語等。俞公生了五個兒子,其中四個不幸夭折,留下一個兒子,左足下有兩顆痣,極聰明,八歲時在外面玩耍,又跑失了。四個女孩又死了叁個。他的妻子,因哭兒女,兩眼都瞎了。他自己反省,好像沒有甚麼大過,爲甚麼會遭遇如此貧窘潦倒命運?到了每年的大除夕夜,他總要上一張疏文禱告竈神,說他沒有做甚麼壞事,爲甚麼會遭天譴?到了四十七歲那年叁十晚上,有一位穿著皂袍戴了角巾的老人來到他家裏,對他說:「知道你的處境,很替你難過,特來相慰。」俞先生對老人說出自己的遭遇。老人對他說:「你的事我全知道!你意惡太重,專務虛名,上疏滿紙怨尤,渎陳上帝,恐怕受罰不止于此。你每月行放生,實無慈悲之心,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你家常食蝦蟹等生物,尤其是口過很多,陰間記錄得很清楚。邪淫雖無,然見色還是動心,幸無邪緣湊合。貪淫嫉妒,高己卑人,恩仇報複心重,猶以簡厚自居,真自欺欺人也。你每年所寫的疏文,竈神確實有代你送到天上,呈給天帝,天帝命日遊使者考察,這些年中,並沒有善事可記。逃禍尚不暇,那裏有福可求呢?」俞公聽罷大驚,跪伏說:「你老人家既然可以通幽,請你想個辦法救救我罷!」老人說:「從今以後,只有摒除惡念行善,不務名,不求報,不論大小難易的事情,只要利益于人,落實耐心去做,那怕就是力量做不到,也要勤懇去做,使善意圓滿,久而久之,可回天意,自有不測效驗。」老人說罷就往竈下去了。

  這時候俞公知道原來是他家的司命之神前來點化他的。之後他焚香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實行善事,自號淨意道人。初行善時,雜念紛飛,都是進進退退,依舊浮沈,得不到好處。後來,他在家裏供奉觀世音菩薩,在菩薩像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去除貪瞋癡妄想,倘有絲毫自寬,願永墮地獄。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菩薩加庇。發誓願後,言行舉動,不敢欺心,濟人利物的事情,不論大小,盡力去做,並且逢人就勸化行善積德。這樣做了叁年,首相張居正請他任教席,第二年也中了進士。一日往拜見內監楊公,楊公命他的五個義子出來相見;五子中有一少年,年約十六歲,俞公見之非常面熟,疑爲八歲時跑失的兒子,于是細問他姓名並觀看他的左足,雙痣宛然存在;父子相認,抱頭痛哭,楊公亦仗義還兒。一家團聚,夫人撫子大恸,血淚迸流。兒子捧母面,用舌尖舐母親的眼睛,雙目頓明。俞公悲喜交集,遂不願爲官,辭江陵返回老家,其子娶婦,連生七子。俞公感觀音菩薩靈應,書《竈神記》以訓子孫。(詳見《立命全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