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航普渡·拔苦予樂 第二篇 觀世音菩薩簡介 六、密教觀音的多種形象

  六、 密教觀音的多種形象

  (1) 蓮華手菩薩

  佛法有兩種:一是秘密法、二是顯示法。顯示法中,佛、辟支佛、阿羅漢皆是福田法,以其煩惱盡無余故,是名顯教。秘密法中,說諸菩薩得無生法忍,煩 惱已斷,具六神通,利益衆生,是名密教。亦有以經、律、論等顯示于文字爲顯教,以壇場作法、誦持密咒等爲密教。顯教以釋迦牟尼佛爲本師;而密教則有五 方佛,以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佛)爲中心教主,有東方阿悶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形成五方佛。觀世音菩薩則是顯、密二教同尊的 大菩薩。

  觀音菩薩在密教的形像可謂多彩多姿,活靈活現。現代密教的中心地在西藏,藏人造佛菩薩像全都以經典儀軌作依據,非常認真。從所造之單尊,乃至多頭 多眼多手之觀音像,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展現菩薩的慈悲本懷。

  密教最流行的觀音是蓮華手菩薩,以一首二臂之正觀音爲其本形,結跏趺坐于蓮花座上,頭戴七寶莊嚴的花冠,花冠中安置有阿彌陀佛化佛像。觀音菩薩與 蓮花有特殊因緣,以蓮花化生,以蓮花象征本誓,常以蓮花爲持物,並以蓮花爲臺,故又有胎藏界蓮花部部主之稱。

  蓮花,于夏季開花,早上開放,晚上閉合,長于汙泥而不受其垢穢所汙,具有多種缤紛色彩,令人目不暇給而雅俗共賞。在中國周敦頤《愛蓮說》中喻蓮花 爲花中君子;在酷熱的古印度,清涼馥郁之蓮花更獲得特別寵愛及珍視。在佛教,香、淨、柔軟、可愛之蓮花表喻法界真如之常、樂、我、淨四德。佛教以未開 蓮花爲衆生本有佛性,已開蓮花爲衆生之清淨菩提心。菩薩爲開發衆生心蓮,隨類化現,救護衆生遠離塵垢,破無明黑暗,獲得清淨,生極樂國。釋迦牟尼佛降 生時,前行七步,舉手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叁界皆苦,吾當安之。」當時釋尊每行一步,即有一朵蓮花湧現。而淨土宗古大德有回向偈贊頌蓮花雲:「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花開蓮現,可謂花即因,蓮即果,蓮花一現,因果具足,故蓮花亦爲因果之表征。以 蓮花比喻因果之同時更另有叁種比喻:「爲蓮故花、花開蓮現、花謝蓮成。」此叁喻象征佛法之叁喻:「爲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其它花有花無果, 或有果無花,唯蓮爲果,唯花爲心,欲取蓮,故開花,因而說爲實施權(施),爲蓮故花,從本垂迹(垂)。開權顯實(開),花開蓮現,開迹顯本(開)。廢權立實(廢 ),花落蓮成,廢迹立本(廢)。此即以蓮比喻實與本,以花比喻權與迹;于迹門顯施、開、廢之趣;于本門則顯垂、開、廢之相,以成妙法之權、實爲一體。

  (2)六觀音

  在《阿噜力經》中,有以觀世音菩薩爲本尊,勢至及普賢二菩薩爲脅侍。經雲:「中央觀自在菩薩,左手執紅蓮花,右手直下與餓鬼水,發上結,身著白衣 ;如前珍寶璎珞莊嚴,天衣爲黑,于蓮花上結跏趺坐。左廂畫大勢至菩薩,右廂畫普賢菩薩,各執白拂。」[1]

  說觀音形像,大致可分爲叁類:(一)分身 (二)面相 (叁)肢體。

  在分身來說,最先有的是聖觀音。在《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秘密心真言品》第二有雲:「聖者觀世音菩薩摩诃薩,真金色身,顔貌熙怡,左手當胸,執金 蓮花,右手掐珠,結跏趺坐。」[2]在聖觀音之後,又分化有六觀音、七觀音、八大觀音、二十五觀音、叁十二觀音及前述之叁十叁身迹相觀音等。六觀音是指教 化六道之六種觀音,即大悲(千手觀音)、大慈(聖觀音)、獅子無畏(馬頭觀音)、大光普照(十一面觀音)、天人丈夫(准胝觀音)、大梵深遠(如意輪觀音)。

  據天臺《摩诃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叁障,此道苦重宜用大悲;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叁障,此道饑渴宜用大慈;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叁障 ,獸王威猛宜用無畏;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叁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叁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稱天人,理則見佛性故稱 丈夫;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叁障,梵是天主,標主得臣。[3]七觀音是在六觀音之後多加了「不空羂索觀音」,是名七觀音。八大觀音諸經所說之名不一,以下 兩種說法最爲普遍。一說爲:不空羂索、毗俱胝、十一面、馬頭、忿怒鈎、如意輪、不空鈎、一髻羅剎。另一說爲:如意輪、觀自在、得大勢、多羅、毗俱胝、 白處、一髻羅剎、馬頭。

  (3)廿五觀音

  二十五觀音出自《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一)代苦觀自在、(二)與智觀自在、(叁)施滿觀自在、(四)除戟觀自在、(五)除愚觀自在、(六)進道觀自 在、(七)觀正觀自在、(八)施無畏觀自在、(九)施光觀自在、(十)與甘露觀自在、(十一)見天觀自在、(十二)施妙觀自在、(十叁)見樂觀自在、(十四)降魔觀自 在、(十五)靜慮觀自在、(十六)作文觀自在、(十七)見禅觀自在、(十八)愍定觀自在、(十九)調直觀自在、(二十)空惠觀自在、(二十一)護聖觀自在、(二十二) 清淨觀自在、(二十叁)正法觀自在、(二十四)離欲觀自在、(二十五)不動觀自在。[4]

  --------------------------------------------------------------------------------

  [1] 《阿噜力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二十七頁上

  [2]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秘密心真言品》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二叁四頁下

  [3] 《摩诃止觀》大正藏第四十六冊第十五頁中

  [4]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一二一頁中

  

  (4)十一面觀音

  菩薩在面相的形像,有四面觀音、九面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獅子無畏觀音等。據《十一面神咒心經》記載,觀音像作十一面,當前叁面作慈悲相 ,左邊叁面作瞋怒相,右邊叁面作白牙上出相,當後一面作暴惡大笑相,頂上一面作佛面像,諸頭冠中皆作佛身,其觀自在菩薩身上,具璎珞等種種莊嚴。[1]

  像前後左右十面代表大乘修行的十個階位,即十地,修習內容爲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願、力、智等十項。上佛面則代表十一地── 佛果。十一面觀音現的菩薩相是以慈悲心化度衆生,瞋怒面目是以大悲心斥責不善之人,使其不入惡道,如來佛面相勸人修持佛道,此皆菩薩悲心度衆的顯現。

  (5)四十手觀音

  菩薩的肢體形像,有二臂、六臂、二十四臂、四十臂乃至千臂、萬臂等。依《大悲經》千手是以四十手各濟度二十五有[2]合共即千手;千眼是于千手之掌中 各有一眼。密教中的四十手觀音其實是應千手觀音之四十手而顯現之化身菩薩,[3]四十手又分五部五法,每部各有八手,共成四十手。第一部:佛部息災法,第 二部:金剛部調伏法,第叁部:寶部增益法,第四部:蓮花部敬受法,第五部:羯磨部鈎召法。[4]

  --------------------------------------------------------------------------------

  [1] 《十一面神咒心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一五四頁上

  [2] 二十五有出自《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大正藏第十二冊第四四八頁中。謂生死輪回之迷界計分爲二十五種;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稱爲有。即二十五 種叁界有情異熟之果體,爲(一)地獄有、(二)畜生有、(叁)餓鬼有、(四)阿修羅有。地獄至阿修羅乃六趣中之四趣,各一有:(五)弗婆提有、(六)瞿那尼、(七) 郁單越有、(八)閻浮提有。由(五)至(八)乃開人之四洲爲四有。(九)四天處有、(十)叁十叁天處有、(十一)炎摩天有、(十二)兜率天有、(十叁)化業天有、(十四 )他化自在天有、(十五)初禅有、(十六)大梵天有、(十七)二禅有、(十八)叁禅有、(十九)四禅有、(二十)無想有、(二十一)淨居阿那含有、(二十二)空處有、( 二十叁)識處有、(二十四)不用處有、(二十五)非想非非想處有。天趣中,六欲天、四禅及四無色各一有;別開初禅之大梵,四禅之無想、淨居,各爲一有。總計 欲界十四種,色界七種,無色界四種。

  [3] 《大悲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一一一頁上

  [4] 五部五法出自《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大正藏第二十冊第一二○頁上

  第一部:佛部息災法

  (一)化佛手不離觀音、(二)羂索手持羂索觀音、(叁)施無畏手除怖觀音、(四)白拂手拂難觀音、(五)旁排手現怒觀音、(六)钺斧手鎮難觀音、(七)寶戟手破賊觀 音、(八)楊枝手藥王觀音

  第二部:金剛部調伏法

  (一)跋折羅手金剛觀音、(二)金剛杵手持杵觀音、(叁)寶劍手寶劍觀音、(四)化宮殿手大勢觀音、(五)不退金輪手不轉觀音、(六)寶缽手寶缽觀音、(七)日精摩 尼手日精觀音、(八)月精摩尼手月精觀音

  第叁部:寶部增益法

  (一)如意珠手與願觀音、(二)寶弓手寶弓觀音、(叁)寶經手般若觀音、(四)白蓮花手分荼利觀音、(五)青蓮花手見佛觀音、(六)寶铎手法音觀音、(七)紫蓮花手 見蓮觀音、(八)葡萄手護持觀音

  第四部:蓮花部敬愛法

  (一)合掌手現敬觀音、(二)寶鏡手鏡智觀音、(叁)寶印手智印觀音、(四)玉環手持環觀音、(五)胡瓶手持瓶觀音、(六)軍持手禅定觀音、(七)紅蓮花手天化觀音 、(八)錫杖手慈杖觀音

  第五部:羯磨部鈎召法

  (一)俱屍鐵鈎手鈎召觀音、(二)頂上化佛手灌頂觀音、(叁)數珠手念珠觀音、(四)寶螺手持螺觀音、(五)寶箭手速值觀音、(六)寶箧手見隱觀音、(七)髑髅杖手 縛鬼觀音、(八)五色雲手仙雲觀音

  

  下列四十手觀音之名稱及所作功德,每種手印及持物是根據《大悲經》而來。圖中手持物皆爲唐代常用器皿。

  (1)如意珠手與願觀音

  左右兩手當胸執摩尼。(可得富饒及種種珍寶資具)

  (2)羂索觀音

  左手持羂索,右手拳印置腰間。(化種種不安爲安穩)

  (3)寶缽手寶缽觀音

  左右二手于臍上持寶缽。(治療腹中諸病苦)

  (4)寶劍手寶劍觀音

  左手結地水火風印契,右手執劍。(降伏一切魍魉鬼神)

  (5)跋折羅手金剛觀音

  左手拳印置腰間,右手握叁钴杵。(降伏一切天魔鬼神)

  (6)金剛杵手持杵觀音

  左手拳印置腰間,右手持獨钴。(摧伏一切怨敵)

  (7)無畏手除怖觀音

  左手五指垂表露掌,右手五指拳印、掌置乳上。(消除一切時一切處怖畏不安)

  (8)日積摩尼手日積觀音

  左手執日精,右手拳印仰上。(爲眼暗無光明者求光明)

  (9)月積摩尼手月積觀音

  左手執月精,右手伸五指摩身。(爲患熱毒病者求清涼)

  (10)寶弓手觀音

  兩手執寶弓。(爲求榮官益職者)

  (11)寶箭手速值觀音

  左手掘箭尻,右手持箭首。(祈求諸善友早日相逢)

  (12)楊枝手藥王觀音

  左手當乳上現掌,右手執楊柳。(除去身上種種病苦)

  (13)白拂手拂難觀音

  左手執白拂,右手屈臂掌向外。(滅除身上一切惡障災難)

  (14)胡瓶手持瓶觀音

  左手置胡瓶下,右手持胡瓶。(爲一切眷屬良善和樂)

  (15)旁牌手現怒觀音

  左手向外持旁排形,右手拳印。(辟除一切虎豹豺狼惡獸)

  (16)钺斧手鎮難觀音

  左手拳印置腰間,右手執钺斧。(遠離一切時一切處官難)

  (17)玉環手持環觀音

  左手當胸執玉環,右手覆玉環。(求男女及諸仆使)

  (18)白蓮花手分荼

  左手執白蓮花,右手結說法印。(成就種種功德)

  (19)青蓮花手見佛觀音

  左手置乳上、現掌,右手持青蓮花。(求生十方淨土)

  (20)寶鏡手鏡智觀音

  左手當胸執寶鏡,右手結智拳印。(成就廣大智慧)   

  (21)紫蓮花手見蓮觀音

  左手當胸上仰,右手執紫金蓮。(能面見一切十方諸佛)

  (22)寶箧手見隱觀音

  兩手執寶箧。(求地中種種伏歲)

  (23)五色雲手仙雲觀音

  二手握天衣端。(爲求得仙道)

  (24)軍持手禅定觀音

  兩手結法界定印。(爲求生諸梵天上)

  (25)紅蓮花手天化觀音

  左手執蓮花,右手屈臂。(爲求生諸天宮)

  (26)寶戟手破賊觀音

  左手執等身之戟鞘,右手張開置右腰。(辟除他方逆賊怨敵)

  (27)寶螺手持螺觀音

  左手執寶螺,右手拳印、屈風指、現招勢。(呼喚一切諸天善神)

  (28)髑髅杖手縛鬼觀音

  左手置腰間,右手持髑髅杖。(能使令一切鬼神不相違逆)

  (29)數珠手念珠觀音

  左手當腰,右手撚念珠。

  (30)寶铎手法音觀音

  左手執金剛鈴,右手拳印置腰間。(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

  (31)寶印手智印觀音

  左手拳印置腰間,右手當胸持寶印形。(成就口辯言詞巧妙)

  (32)俱屍鐵鈎手鈎召觀音

  左手執鈎,右手拳印安置腰間。(祈求善神龍王常來保護)

  (33)錫杖手慈杖觀音

  左手置臍上,右手持錫杖。(慈悲覆護一切衆生)

  (34)合掌手現敬觀音

  左手掌上安置化佛,右手指置化佛座。(令一切衆生常相恭敬愛念)

  (35)化佛手不離觀音

  兩手當胸,蓮花合掌。(生生之處不離佛邊)

  (36)化宮殿手大勢觀音

  左手現宮殿形,右手屈臂,掌向外。(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

  (37)寶經手般若觀音

  左手現梵筴,右手執《般若理趣經》。(聰明多慧,廣學不忘)

  (38)不退金輪手不轉觀音

  左手現不退轉輪,右手執金剛杵。(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   

  (39)頂上化佛手灌頂觀音

  頂上安置化佛。(祈求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

  (40)葡萄手護持觀音

  左手結施願印契,右手持葡萄。(祈求果蓏諸縠稼豐)

  

《慈航普渡·拔苦予樂 第二篇 觀世音菩薩簡介 六、密教觀音的多種形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