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航普渡·拔苦予樂 第一篇 坊間流傳的觀世音菩薩 叁、菩薩不是神道

  叁、菩薩不是神道

  誤認觀世音菩薩是神道,是亵渎了菩薩。在佛法裏,神道仍然是未出叁界的凡夫。十法界分四聖六凡。四聖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是:天、人、 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神是天神,人在世時修五戒十善,殁後便可登天界享天福,但這天福是有時限的,天福享盡,還是會墮落人間或是叁惡道,是不究 竟的。

  觀音菩薩不但不是天神,而是高層次補佛位的大菩薩。菩薩的位次可分爲兩種:一是因地菩薩,二是果地菩薩。因地菩薩又分爲初地到十地十個等級。修菩 薩行從最初發菩提心起,立大願,修六度萬行,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這五十五個階段,再經曆叁大阿僧祇劫,功行圓滿,方成佛 道。至于果地菩薩,是已經成了佛,因爲發願普度衆生,所以不登佛位,倒駕慈航,再來做菩薩。如文殊、普賢、觀音菩薩都是成了佛再來的菩薩。

  根據《大悲經》說,觀世音菩薩其實是古佛再來,久遠前已成佛,名爲「正法明如來」。由于大悲願力,爲了利樂一切衆生,成就一切衆生的道業,不住涅 盤,仍然住在娑婆,示現爲菩薩。[1]

  甚麼是娑婆呢?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就名爲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意譯爲「忍」,其意是我們這裏充滿了衆苦和煩惱,是叁惡五趣雜會之所,生到 這裏是爲償還恩怨,是故苦多于樂。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衆生,要忍受十惡、叁毒及諸痛苦煩惱,才可以生存下去。可悲者是衆生 多以苦爲樂,不肯出離。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多年前出身于印度剎帝力族國王家,舍棄尊貴的世家貴冑,出家求道,爲的是要解脫人世間生老病死、憂悲愁苦種種苦惱, 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能觀照宇宙間森羅萬象,照見天、人、地獄、餓鬼、阿修羅等十法界的因緣,了知種種痛苦的來由,于是用盡各種方法勸化衆生 出離苦海,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跳出叁界,修行作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留給我們無限寶藏——叁藏十二部。

  坊間大衆知道有觀世音菩薩,是因爲他們在危殆急難的時候祈求菩薩,得菩薩加庇化險爲夷,或求富貴子嗣滿願而感得菩薩顯靈。正信佛教徒則從佛陀金口 中得知有觀世音菩薩,即既要有理論基礎,又要有事實證明,更要有經典根據才入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