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對因緣的看法▪P3

  ..續本文上一頁性般若之後,本體與現象不二的境界。在這個境界裏,沒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緣自來自去,白雲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圓滿。

   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來了解這四種層次:

   一切樂器演奏,如笛、箫、提琴、鋼琴之類,在起初下手學習的時候,都要從認譜和按鍵按弦開始,一音一調的練習、摸索,依照樂譜上的記號一個音一個音的彈,直到練熟爲止,這是第一階段。這種必須看譜才能彈的情形,對于外境仍有認識作用,就是第一層次的正見。

   等到完全練得熟極流利的時候,樂譜已經銘刻在心版上,不需要看譜照彈了,這時候不看譜而心中有譜,閉上眼睛,音符自然而然從心中譜出。外表上雖然可以不看譜演奏了,可是心裏畢竟還是有個譜本的囿限在,還是要依樣畫葫蘆的照譜演奏,不能肆意揮灑,這種內外合一的第二階段,就是第二層次的因緣。

   繼續用心練下去,可以進入內外相忘的境界,不看譜,心中亦無譜,一阙樂章可以渾然忘我的一氣呵成,完全流轉無痕,這就是第叁層次的“空”。心內心外都沒有譜,卻總還有個譜的因,要照存在的譜彈,不能隨手自成樂章。

   等到對音韻、樂理兩皆圓融無礙了,就可以與大化共流行,隨心之所遊、神之所馳而揮灑成曲,一遊心即是般若,一揮手盡成妙谛,這種無內無外、無忘無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層次的“般若因緣”。

   我們現在連“正見”都還未具備,常常對世間持顛倒的看法;明明是煩惱的名利富貴,卻當成快樂的享受;明明是平等一如的真如自性,偏要依階級成就劃分出高下界限;明明本來是互相關心,互相和合的因緣,卻硬要互不信任、互不和愛的弄出是是非非,這真是何苦呢?只有正確地認識因緣,體證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執滯于人我,才能和諸佛一鼻孔出氣,遊心法界,逍遙自在!

   四.怎樣廣結善緣 

   有人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佛經上也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謂結緣,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關系和良好的溝通。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爲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爲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衆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鍾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我現在大略舉出幾種結緣方法:

   (一)經濟結緣──有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塊錢跟別人結善緣,不但帶給別人親切感,甚至也許因此救了他人一條命。比如說公路上出了車禍,有人想打電話報案求援,偏偏只有鈔票沒有銅板,根本無法換錢,這時候你借他一元,馬上救護車也來了,醫生也來了,許多流血垂危的傷者都得到了及時救護,你這一塊錢的善緣就廣大無比了!

   (二)語言結緣──別人灰心的時候,你鼓勵他一句話,對方就有絕處逢生的感覺;別人失望的時候,你贊美他一句話,他就會覺得人生可愛多了。所謂“一字之褒,榮于華衮;一字之貶,嚴于斧钺”,一句好話有時真可以使人我快樂、天地清平!

   (叁)功德結緣──一件小小的善事,一個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荷蘭曾經有一個小孩子,傍晚從海邊堤防走回家的時候,偶然發現堤防上有一個小洞,海水正慢慢的從洞口流出來,他一想:哎啊,這不得了!要是不趕快把它堵塞起來,明天這堤防就會潰決,海水會淹沒整個城市的。這個子孩子一發善心,找不到東西堵塞,就用手指頭去堵,他站在風雨中,從天黑等到天亮,整個晚上都等不到人,天亮以後才有人發現他僵冷的暈倒在堤防邊,手指頭還緊緊塞在洞裏,大家才萬分感動的知道他一根指頭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財産。所以,“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一個小小的善心,能夠拯救無比的生命,成就無限的功德。

   (四)教育結緣──我們也可以用知識或技術做法布施,來和人結緣。每天,無論在臺北或澎湖,全國有十八萬教師在諄諄傳授知識學問,提高了國民的知識水准,也促進了國家的繁榮進步。你今天教別人一點知識或技術,明天就會成爲他立身處世的本領;常常一句睿智的語言,可能影響對方一生,成爲他生活的指南和處世的依據。

   (五)服務結緣──在某些事情上給別人一點方便,有時會成爲大家欽佩敬愛的對象。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攙扶老婆婆過街,爲人民褓姆樹立了美好的形象;售貨小姐親切地引導客人買東西,讓顧客享受到購買的樂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車上很有禮貌地讓位子給老人,使我們對國家的未來有了信心。從這些日常生活上給人的服務結緣,可以窺測我們的社會是不是進步開發的社會。

   (六)身體結緣──一個微笑,一個舉手,有時候會帶給大家意想不到的善緣。曾經有一個失業的青年徘徊在臺北火車站前,望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色發楞,想找一個有錢人的座車撞上去自殺,以便讓貧窮的老母親得到一筆撫恤金過日子。正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有一個高貴美麗的小姐經過他面前,對他微微一笑的點了個頭,這個青年一高興,倒忘了尋死了;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養家,更不想死了!一個笑容的因緣多麼大。

   學佛法、做功德,有時候不一定是要入山修行或施拾錢財,有時候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個微笑、一點知識,都能給我們的人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的功德。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各有一個菩薩應世傳法,就是我們通常所稱念的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四位大菩薩各有殊勝的因緣:

   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爲緣,普渡衆生,在他的慈心悲願裏,一切衆生承受了慈悲的法孔,成就了慈悲的心懷。

   地藏菩薩以願力爲緣:“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來,地藏菩薩的這四句無量願偈,爲世人指出了成佛路,爲佛法點出了長明燈!

   文殊菩薩以智慧爲緣,發廣長舌,說無上法,爲盲者現光明,爲闇者演法音,以他的睿智大慧爲中國佛教開創了至深至妙的大般若境界。

   普賢菩薩以實踐爲緣,舉手投足皆是道,揚眉瞬目無非法,爲中國佛學樹立了崇樸務實的道範與高風。

   除了四大菩薩之外,佛教裏面的曆代高僧大德,個個都有獨到的結緣法門。例如:

   弘一大師以書法與人結緣,以持戒與人結緣。只要是向慕佛法的人,他從不吝惜以筆墨寫經句結法緣;他自己更是嚴謹修行,堅守戒律,絕無一言謗法,無一行犯戒,爲佛法樹立了“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崇高典範。

   虛雲老和尚以禅定與人結緣,如如不動,一心不亂,不說法而法音宣流,接萬機而不隨境轉。

   大虛大師則以說法爲緣,或以文字演繹般若,或以講經啓迪迷津,奔走各方,爲中國佛教的起死回生打下一劑清涼藥方。

   善導大師以光明和大衆結緣,使眼盲者心不盲,使心盲者重現智光,爲黑暗汙濁的人間帶來一片光明。

   印光大師以念佛結緣,從念念觀佛相續不斷,日日持誦佛號不絕的修持中,引導信衆對彌陀淨土産生堅定的信心,和彌陀世尊結下妙善的因緣。

   其他如印度須達長者以布施結緣,建造了祇園精舍,成爲佛陀在印度北方弘化的場所,而受到舉國的敬仰。又如永明延壽禅師以放生結緣,救渡了無數水族走獸免受刀俎油鍋的災難。龍褲國師以奉茶結緣,讓饑渴的旅人遊子得到甘露的滋潤、清涼的蔭,有力氣跋涉更遙遠的路途!

   社會要靠群體的結合營運才能發揮功能效用,就是個人的生命也要依靠六根的配合聚會,才能生活愉快。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要仰仗士農工商的合作無間,搬有運無,才能衣食無缺,免于匮乏,因此我們要感謝因緣,感謝衆多的人成就我們。如果我們想要事業亨通、生活幸福,就要和一切衆生結現世好因好緣,甚至結未來善因善緣,乃至和諸佛菩薩結法緣。能夠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舍,同結萬人緣。”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證成!

   最後,祝福各位成爲人人欽佩而最有人緣的人,具足好因緣,成就大事業!

  

《佛教對因緣的看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