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不講話了,就走了。
你嘴上講阿彌陀佛不可思議,而實際的行動和真實的內心是在說阿彌陀佛不行啊,你這就沒給佛教增光了,你說是不是這樣一回事情?
佛教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宗教,名山大川都有寺院,而現在佛教的發展趕不上其它宗教,原因在哪裏?佛教裏邊最殊勝的淨土法門都給我們用嘴巴講歪了,你還去給別人宣傳呢,誰敢相信?一開口就先橫一道門坎,「要吃素,要清淨心,要一天幾萬遍,不然不能往生……」
「好是好,我們做不到啊。」
所以是自己給自己把路堵死了。弘揚佛法,一定要弘揚佛教的慈悲,如果你那樣一講,哪個來信阿彌陀佛啊?
「我還沒吃素……」
「暫時沒吃素沒有關系,慢慢來,你先念佛。」
「好,我來念佛了。」逐漸逐漸不吃肉了;
「我的思想還不清淨……」
「也沒有關系,你念佛一定往生。」好,都念佛了,慢慢思想也清淨了,不是說一定要清淨,自然而然就好多了;
有的人說:「我還沒退休,不能念佛。」
「沒關系,你沒退休,現在忙著,一天念五句、八句、十句,總還是可以吧?也可以念!」你一下給人家定一萬兩萬,把人家嚇壞了。阿彌陀佛講「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哪個不能接受啊?
「我是開飯館的,唯有造罪。」那有人就覺得:「我這樣的不能念佛。」
「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衆生,開飯館的,你罪業深重,那更要救!開飯館如果不念佛的話,將來比人家墮落還深,你更要念佛!阿彌陀佛都不嫌棄你,你還嫌棄阿彌陀佛嗎?」這樣一講,他也可以念佛了。
如果跟人家講:「哎呀,飯館你不能開啊!」
「不開我就沒飯吃了。」他甯願不念佛,因爲是凡夫嘛,他哪知道未來啊?他只看眼前,他甯願不念佛,飯館照開。
你不如勸他趕緊來念佛:「人家不開飯館都要念佛了,你開飯館不更要念佛嗎?人家罪業沒那麼重都要念佛了,你罪業重就更要念佛。就像病人一樣,人家病得不重都要看醫生,你病得快死了還不看醫生啊?更要看!」這樣種種的安慰,引導他,這樣把念佛法門傳導給大衆。
「口稱名號,乃至臨終一聲、十聲決定往生!」這個你們可以大膽地講,這是佛經所講的話,毫無疑問,「無論何等罪人,若念彌陀名號,願生極樂世界,無不得生,彼佛誓願,無有虛假!」這個你可以壯大膽子說。本來事實就是這樣。所以跟別人講,不用擔心。
有的人在贊歎醫生:「某某醫生妙手回春,醫術高超,我得了個小感冒,治了半個月,吃了叁十多副藥,還沒治好。」那你是贊歎還是貶低他呢?那應該怎麼贊歎?「啊,某某醫生,醫術高超,醫德一流,妙手回春,神醫再世,我得了癌症晚期,所有大醫院都判了死刑,但是他一副草藥就把我治好了。」那這樣就叫贊歎了,「哇!這位醫生太了不起了!」我們都來找他看病。
念「南無阿彌陀佛」亦複如是,「阿彌陀佛大醫王,威力不可思議,六字名號是神丹妙藥,是阿伽陀藥,我得了種種煩惱罪障之病,犯下無量無邊的惡業,可是稱念彌陀名號,決定往生,毫無懷疑。」這叫贊歎啊,這叫念阿彌陀佛了,你說什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我每天念叁萬、五萬,念了十八年,現在還一點感覺都沒有,還不知道能不能往生」,這是不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
深 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
流轉叁界,不出火宅。
我們自身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是煩惱凡夫,無有善根,不能夠出離叁界火宅。
首先要相信自己沒有能力,不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我會誦經、會持咒、會拜忏、會朝山、會打坐……」你有本事,如果是那樣,你與淨土法門的緣份就比較弱一些。學淨土法門,首先把自己放低 ── 不是放低,你本來就是這樣子,那麼,知道自己沒有力量,你才會去靠人家的力量,對不對?人都有點面子,學佛法也把面子帶進來了,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願去求人,知道的確是沒辦法了,才去求人。那你念佛這件事,不能抱著這樣的觀點,我們本來就沒有辦法出離叁界六道。
有人容易相信這第一點,但是他不相信第二點。第一點叫機深信:相信我是個根機差勁的人,沒有辦法,什麼法門都學不成;第二點是什麼呢?阿彌陀佛就是要救度這樣什麼法門都修不成的人,而爲他成就六字名號,對于這樣的機,要給予不可思議的救度,他才能夠接受淨土法門。有人講:「我是差。」然後不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那就不是淨土法門講的事情。第二:
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
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光信第一點還不夠,第一點要和第二點結合起來,才是淨土法門的信心。這第二個信 ──信彌陀誓願──是從第一個信來的,說我這樣的衆生,造罪凡夫,念彌陀名號,下至十聲一聲,定得往生,一念不懷疑。
很多人不這樣相信,他說什麼呢?「念佛達到功夫成片,達到叁昧境界才能往生。」那就沒有第一個信心喽;
很多人說:「我是造罪凡夫,所以我念佛不能往生。」那就沒有第二個信心喽。
淨土法門的信心是兩個結合在一塊,信自己是凡人,信這樣的凡夫念佛一定往生,不是信人家是出家人,會誦經,會打坐,會開悟,他念佛才能往生,不是的,是信:我這樣的衆生,念佛一定往生。
大家學習經文,要結合自己本身的狀況。像病人看醫生,他首先要相信自己是病人,如果不相信自己是病人,那何必來看醫生呢?首先知道自己是病人,對不對?好,來看醫生,醫生跟你說這個病、那個病,你要相信,如果不相信,那就不要來看了。
很多人學佛法,不承認自己是罪惡凡夫,「你看,我雖是凡夫,還不致于那麼差勁,我會誦經,會持咒,會拜忏,什麼都會。」你把你這麼多拿來,就好像病人到醫生那裏說:「醫生啊,我雖然生了一點小病,但是你看我眼睛會動,手會動,我還很健康。」現在不是來講你健康的事啊,是講你生病的事啊。如果你去參加武術比賽,對教練講:「你看!我身體很棒,很會武藝,很健康。」那可以。你是來看病啊,你就是要把你的病講出來。
我們來學淨土法門,我們就這樣:我有哪些哪些不足,阿彌陀佛來救度我!阿彌陀佛說:「好,那你來吃我的六字名號阿伽陀藥,一切病都會好,這藥就治你這個病,你放心,吃了一定好。」那我們這樣的衆生,六字名號是專門給我們念的,我們念佛必定往生。
「好,我相信,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回向發願心
叁者回向發願心,
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願往生,
故名回向發願心。
不管是世間善、出世間善,所作一切,都不是爲了求人天福報,也不是爲了求開悟,都是爲了往生,這叫回向發願心。
這個回向發願心,並不是說「光念佛不夠,另外再去修其它的善根來回向」,不是的,這個是指:我們沒有接觸淨土專修念佛法門以前,所修的善根都拿來回向。比如我們以前是求開悟的,或是求人天福報的,我都不求那些了,把那些功德都取回來,我要求生淨土了,從今天開始專修念佛之後,還肯定會行善的,也一定會布施叁寶的,那目的呢,也不是爲了求世間福報,通通歸向往生這一件事情,知道念佛往生無有不足,而盡我的力量,隨份隨力地去行善積德。
自然具足叁心
具此叁心,必得生也;
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具足叁心就決定能往生,如果叁心裏面少了一個,就不能往生。
叁心也解釋過了,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也有人看到這裏,心裏就有點擔心了,「哦,少一心不能往生,我到底有沒有叁心具備呢?」就擔心了。其實這個很簡單,若心思往生一定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則是叁心具足。
我們專稱名號,而知道像這樣念佛,靠佛誓願,一定往生,有這樣的心,就叁心具足了。爲什麼呢?因爲第一點至誠心,是真實心,專門仰靠彌陀誓願,這也是至誠心在當中了,而如果雜行雜修,當然算不上至誠心了,就叁心二意;對往生這件事情不懷疑,不懷疑彌陀救度,這是深心;我們念佛本來就是爲了往生極樂世界,這叫做回向發願心。這裏是分釋,一條一條的說明。知道念佛一定往生而念佛,自然叁心具足。
如果少了至誠心,你口上雖然念佛,心中以爲念佛不能往生,然後就去行雜行雜修,這樣當然就不能往生了;如果少了深心,就是沒有深信之心,「深信」解釋爲二種:第一深信自己是罪惡凡夫,第二深信彌陀的誓願,就是救度這樣的凡夫,稱念名號,一定往生,那如果少了這一點,比如,「念佛一定往生,但那是賢善之人才可以往生的,像我這樣的罪惡凡夫,大概不行」,少了深心,當然也就不能往生;第叁回向發願心,你不願往生極樂世界,雖然相信念佛一定往生,帶罪凡夫念佛也一定往生,但是你不願去往生,你求開悟,或求在此世證果,這樣,當然也不能往生。叁心若少一心,就不得生。
那一向念佛呢,自然具足叁心,所以稱「念佛行者必當具足叁心之文」,一向念佛,心中不疑,思往生決定,必然具足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如果心中有所疑慮,則應當聽聞經教,應當發起信心。
《唯說念佛 正講 第十五條「具足叁心」之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