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說念佛 正講 第九條「念佛多善」之文▪P3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爲原則。所以,下面接著的經文是「其人臨命終時」,就是說這樣的心態,一直延續,一直到他臨命終時,永不改變。所以講:若七日,若八日,若九日,若一個月,若兩個月,若七個月,若一年,若二年,若七年……一直到你臨命終時。所以善導和尚底下解釋說:「長時起行倍皆然。」如果不止七天,往後面延續,也一樣的,加倍的也一樣,比如說兩個七天,十個七天,七個月,七年,「長時起行」,這叫做「上盡一形」、「一向專稱」,一輩子就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改變題目。這樣一直念到什麼時候?我們專修念佛的人,當然是一輩子念「南無阿彌陀佛」,從現在開始,直到此一生已盡,決定往生!

  聲聲念念具足往生

   「今生念佛決定往生!」這樣信定以後,一輩子念佛,直到命終。並不是現在覺得:我這樣念佛往生不定,然後加倍用功努力,到臨終的時候念出來一句,然後才往生決定。不是的!是現在念佛,往生已定,聲聲念念往生已定,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無上功德,決定往生;念第二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無上功德,決定往生;第叁、四、五、六,乃至千萬億,都是聲聲念念當下是決定往生之業。像《觀經》下品罪人,一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是因爲這句名號本身當下具足了我們往生的功德,所以,每一聲、每一念都具足往生功德。並不是千萬聲、千萬念以後才具足往生功德。

   正因爲聲聲念念當下具足往生功德,所以,每一聲念起來,內心都歡喜踴躍,「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聲無有不足;「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聲也無有不足!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都是信心的念佛。

  疑心的念佛

   如果說這一念往生不定,那下一念也不定,每一聲、每一念的念佛,都是疑心的念佛,你就一直疑到臨終那一念,還是疑心的念佛,是不是這樣?如果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足以讓你了生脫死,那第二句能讓你了生脫死嗎?還不夠,那麼一萬句也不夠,你每一句、每一句都不夠,哪一句夠呢?

  六字決定往生

   要知道:每一句當下就夠。所以善導大師講:「南無即歸命,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決定往生。所以阿彌陀佛本願是說:「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下至一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一聲名號當中,就含有了一個人這輩子往生的一切功德。那我們聲聲念念地稱念,當然決定往生。

  身心踴躍

   「臨終聖衆持花現」,現在我們不改變題目了,到我們臨終了,我們平時活著的時候,或許沒有這樣感通的能力,看不到,佛菩薩雖然在眼前,我們也見不到。但是,到臨終就不一樣了,臨終屬于陰陽交接,是娑婆到極樂轉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家看不見,命終之念佛人就看見了,諸佛菩薩就顯現在面前,「聖衆持花現」,「現」是顯現出來,「聖衆」就是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蓮池海會諸大菩薩,拿著七寶蓮花,駕著五彩祥雲,天空鳴著鼓樂,諸天普散妙花,來到這個臨終人的面前。這個人怎麼樣?──這個人就是我們各位啊!歡喜不歡喜?歡喜啊!一看,高興壞了,所以,「身心踴躍」。這個「身心踴躍」已經不是他的色身了,他的神識一念之間就已經上了金蓮花,坐上蓮花寶座了,剎那之間隨佛之後往生淨土,蓮花化生。

   在這個世界,她只是輕微地歎了一口氣。我們這個世界,醫生說她死了,旁邊不學佛的兒女說「我媽落氣了」,不知道這個世界壽命一絕,獲得極樂無量壽。此處的凡夫濁眼一閉,已經到淨土開佛眼了。所以叫做「身心踴躍坐金蓮」。

  心不顛倒

   我們來看經文:「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關于「心不顛倒」,人們也擔心說:「我怎麼能保證臨終的時候一定心不顛倒呢?即使專修念佛,或許有車禍啦,特別是現在,心血管病啦,腦溢血啦……怎麼能保證呢?」這個大家不要誤解。

   這個「心不顛倒」,不是你自己有能力心不顛倒佛才來接你,是你快命終沒有命終的時候,佛就先來接引你了,然後心不顛倒。

   經文的次第是這樣的:「其人臨命終時」,臨命終還沒有命終,還在喘氣,好好的,眼睛睜著,已經快命終了,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來了。阿彌陀佛一來,「其人終時」,他就命終了,「心不顛倒」,因爲阿彌陀佛一來,就放大光明,慈悲加佑。玄奘大師所翻譯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就是這部《阿彌陀經》的異譯本)這樣說:「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佛的慈悲加持你、保佑你,使得念佛的人心不散亂、不動亂、不驚慌,是佛的慈力。經中講「此人以見我故,心得歡喜」,一見到阿彌陀佛了,當然就歡喜了,那就正念現前,轉所有妄念成爲覺心,自然心不顛倒。這是佛的加持的力量,不是我們自己先有能力心不顛倒佛才來。「哎,你沒有心不顛倒,我不來。」不是。佛當然知道你這個時候痛苦逼迫,非常困難,所以更加要來搭救。平時都有無量的光明照耀攝取我們,而這時候更加是放大光明,更加放出八萬四千光明,而加倍地加持我們、護念我們。像母親對孩子一樣,平時雖然照顧小寶寶,很愛護他,如果這個小寶寶發燒了,媽媽就格外的細心,十倍地愛護,是不是?當然了。我們平時身體健康,佛都保佑我們。我們臨終的時候佛會說:「哎,你沒有心不顛倒,沒有正念,我不理你了。」「患難之際見真情」,越是苦難的時候,越體會到友誼的珍貴,越體會到父母的慈愛,越體會到阿彌陀佛不舍的慈悲。所以,衆生臨終之時有種種苦難,佛特別給我們保證,在四十八願裏面專門給我們發了一條願說:「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目的就是來安慰我們,加持我們,讓我們心得清涼,心住正念,消除一切恐怖,一切冤親債主在佛光照耀之下自然化解,一切魔業、魔障自然不能侵犯。你想,佛都來了,觀音、勢至都來了,諸大菩薩都來了,那還有什麼人能夠侵犯呢?所以受到保護。

   底下就說了:「即得往生」,當下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叁經一致

   這一段經文,如果依據善導大師這樣的解釋,我們讀起來心中就非常的亮堂,非常的安慰。這樣的話,《阿彌陀經》的宗旨和《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本願就完全一致了。彌陀本願是專修念佛往生,《阿彌陀經》講的也是專修念佛往生。跟《觀經》下輩叁品也毫無矛盾,完全一致,《觀經》下輩叁品是一個毫無善根的人,是十惡、破戒、五逆罪人,專念彌陀名號往生。這裏也一樣了。

  善男子

   那有人說:「未必這樣。前面還有一句經文,『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我們哪一個人敢講「我一定是善男子」呢?惡男子、惡女人念佛就不能往生了?不是這樣的道理。祖師解釋說: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念佛(而行善),是世間的善;你念佛,是佛法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這有經證,在《觀經》的下輩上品文中,回去大家可以查閱。下輩上品是一個造作十惡重罪的衆生,他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告訴他,稱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他念了一句,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化身來到他的面前,贊歎他說:「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按照他本身造的業,是十惡罪人,可是念了一句佛,阿彌陀佛贊歎他爲「善男子」。

   那我們各位念的不只一句了,我們造惡也沒有達到十惡,當然是「善男子」。

   佛法是這樣子的,若能念佛,就轉惡爲善。

  

《唯說念佛 正講 第九條「念佛多善」之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