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邊,倓虛法師講的。
青島有個姓張的婦女,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大概七八歲,一個十來歲,丈夫是在碼頭上拉腳力車的,可見是很貧寒的一個人家。那時候倓虛法師在湛山寺講經,講念佛,她也去聽。聽了回來就念佛,她一想,「好啊!家裏也窮,事情也多,還遇到這麼好的一個念佛法門」,她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她的年齡也不大,孩子才八歲、十來歲,她也就叁十來歲吧,過去人結婚也早。
有一天早晨,他丈夫就要拉車出門了,她就跟她丈夫說:「某某人哪!從今天開始,你要好好帶兩個娃過日子了。」
他說:「你到哪裏去啊?」
「我要到佛國去了。」
她丈夫平時沒有信仰,她自己信佛念佛,估計她平時和丈夫也沒有什麼交流,就自己念佛。
她丈夫一聽就惱火,「哎呀,你還往生佛國呢!我們家窮得還不夠啊?你還跟我來這一套。」意思是說:「這是人家吃飽了飯、沒事幹的人在家裏念佛,往生佛國。我們家這麼窮,帶兩個娃,還要燒飯做菜,我還要出去拉車,我們家這麼窮,你還不夠!你得了吧!」沖她一句,自己就頭也不回,又去拉車了。
這個婦女心裏邊也不驚動,也沒有說「我今天往生佛國打招呼,你還罵我一句」,她一點也不氣,心裏很安定。兩個小孩叫來,說:「你們從今天開始,要好好聽爸爸的話,跟著你爸好好過日子,媽媽要走了。」這兩個小孩哪聽得懂?就出去玩了。
一直玩到中午,這兩個孩子就要回來吃飯了,喊:「媽媽!」媽媽也不理他們,再喊也不理,媽媽坐那個地方;去推她,也不動。小孩一看,感覺情況不對,怎麼媽媽跟平常不一樣了,一點兒也不理他們了,就嚇得哭了,哭著跑出去。鄰居跑來一看,原來張氏坐在那個地方就往生了,鼻息都沒氣了,就這麼殊勝就往生了。
他丈夫知道之後,跑回來悲傷地哭了一場。家裏很窮,也沒有錢給她下葬,還是蓮友們湊一點錢,買了一個薄板棺材,給她葬了。
你看她也有家務活要做,她也沒有唱高調要怎麼樣,實實在在念佛,實實在在往生,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模範。
往往很多好像看上去不起眼的人,確實走得很殊勝;平時名氣很大的大法師,走的時候,說不定哭爹叫娘的也很多。實在是上智不如下愚,像印光大師講的:通宗通教之人,往往趕不上愚夫愚婦老實行持。確實如此。
31. 世福
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
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爲下劣。
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的,真能念佛,世間一切福報,不求自得。
32. 佛事
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做佛事,當以念佛爲第一,余皆場面好看而已。
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爲事。
若念經、拜忏、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
一般信衆喜歡做佛事,但多數是喜歡熱鬧場面,不知道實際利益。你如果去專念一句佛號,他嫌冷清。他不知道念任何經典、念任何咒語、修任何法門,不如念佛。
印光大師講得很實在,他說:你念佛,你念一句,人家就聽到一句。只要不是懶漢,他都可以隨口念;就是懶漢,只要他自己不把耳朵堵起來,你念,他也能聽到,他聽到了就有利益。誦經就不是這樣了,誦經誦得飛快,不識字的人不能誦,識字的人舌頭不那麼靈活,也不能跟著誦。懶漢能誦還想偷懶,別的不懂的人也聽不懂。這樣,誦經的利益根本就比不上念佛。
把你的佛給我
大師也舉了一個例子:
無錫一個年輕人,二十幾歲,得了重病,也是因爲過去的業障,不好死,死不了。
他就跟他爸爸講:「爸爸,把你的佛給我,我就好走了。」
他爸爸說:「我也沒有佛啊!」他爸爸沒有信佛,也沒有念佛。
「你答應一聲就好了。你答應給我,我就可以走了。」
爸爸一看兒子都到這種程度了,管他有沒有,「好吧!答應你。」
這一答應,他兒子當下安詳落氣,就走了。
他後來感到很奇怪,就問寺院裏的師父:「你看我這怎麼回事?我兒子走的時候,說把我的佛給他,我也沒有佛啊!我怎麼答應他,他就好走了。」
師父就問:「你是幹什麼的?」
他說:「我是廚師,專門做素菜。寺院裏打佛七,我就到寺院裏做菜。」
師父說:「好了!有答案了!」什麼原因呢?因爲寺院打佛七的時候,他在廚房裏做菜,人家在佛堂裏念佛,每一句佛每一句佛他都聽到了。他聽到了,都藏在八識田的種子裏邊,每一句佛的功德都有。他自己都不知道,可是鬼神知道。等他兒子要走的時候,這些鬼神、冤家債主知道他爸爸有功德,因爲他們都在苦惱當中,只要他爸爸答應說把佛號功德給他,那麼這些冤家債主就可以仗佛號的威神功德離苦得樂。
印光大師講:如果是誦經,他能得到這個利益嗎?不能!而且他還只是不經意地聽,如果他自己很認真地每一句、每一句跟著念,那功德更大,效果更明顯。
地藏彌陀比較
凡做功德,
仍以念普佛爲是。
做功德超度,或者是回向求福,還是念普佛,就是念阿彌陀佛。
不必改念《地藏經》。
這是有人提到《地藏經》。當然,其它的,《普門品》啊,別的經典,拜千佛、萬佛啦,拜什麼忏哪,通通不需要!你都以念佛爲主。
地藏菩薩救苦心切,
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
則又相去懸遠。
地藏菩薩威神不可思議,「救苦心切」,但是跟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比,那又差得太多了。
念佛一法,超過一切,
或薦亡,或祈親壽。
並一切所求,皆可如願。
超度亡靈,任何法門不如念佛。對于亡人,對于現在的人,利益都沒有比念佛更大的了。或者親人已經亡故了,或者祈禱我們的親人延壽,或者祈求世間一切,都可以念佛而求,都能如願。
祈求考試如意,念佛也有效果
真的是這樣。弘願寺每到五月份、六月份,就有很多學子要祈求他們考試如意、增長福報,我們都給他念佛,都有效果;祈求父母能夠轉健康,或者說久病的要速往生,都有效果。弘願寺專門念佛,其它所有佛事一概不作。
總之,念佛能夠增長我們的福報。如果一個人有智慧、沒有福報,你也考不上,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學。爲什麼呢?憑智力你是能考上,但是一出門,結果拉肚子,考試臨場發揮失常;路上塞車,結果你晚了半個小時;平時做得好好的題目,考場一看,暈掉了。這就是沒有福報的表現,平時學習好,臨場考試發揮不行,這樣的人很多。平時學習不好,臨場考試有超常發揮的人,他就是有他的一種好處和福報在。這個學生他自己對佛有信心,就容易得佛加持,我們再念佛回向,讓他的冤家債主不來幹擾他,讓他有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這個都是有作用的。
以求生西方爲主
下面大師講,雖然說世間的一切求,你誠懇相求,都能如願:
但以求生西方爲主,
萬不可求來生福報,
若求來生,便無往生之利益矣。
你今生的什麼都可以求,來生的什麼都不能求,來生只求一件事——往生西方。你今生要兒女孝順、工作順利、貴人相助、身體健康,你都可以求。但是你千萬不要求來生富貴,來生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你一旦求來生的話,就說明你不想往生西方,這樣你就失去利益了。
今生利益雖然可以求,但是你要搞准了,不要等阿彌陀佛來接你了,你還舍不得,就麻煩了!大事你得分明白。
33. 結社
或謂「念佛求生西方即已,
何必結社?」
「念佛嘛,自己求生西方就好了,何必搞一個什麼念佛組、念佛社,有什麼必要搞這個組織呢?」
印光大師就說:
是不知世間萬事,
須待衆緣相助,方得有成,
況學了生脫死之無上妙法乎?
說這樣的人,不了解世間的事情要靠衆緣才能促成,何況我們了生脫死呢?
人之常情,若無依倚,
則多涉因循怠忽之弊。
凡人之常情,如果說沒有互相依靠的話,他往往就會懈怠因循,自己找偷懶的機會。
大衆同居,功課有定,
雖欲懈怠,亦不可得。
大家都在一塊兒,定了規矩,幾點到幾點念佛,你一個人不參加,也不好意思。所以想懈怠也懈怠不了,一打板你就要起床,你不起床,也不好意思,都要來念佛。
功課之外,其奮發精進者,
即可攝彼懈怠者,勉力而行。
一天兩堂課、叁堂課、五堂課,念完之後,你也可以放松了。看見別人很精進,自己也受到啓發:「哎呀!我也道心提一提。」這樣也能引導自己。
人皆前進,誰甘後退?
彼此相輔,其行易成。
大家都在往前跑,自己往後退,也不甘心。
這樣大家互相烘托,就像炭火一樣,一塊炭火很快就熄掉了,十塊炭放在一起,大家你燒我、我燒你,熊熊烈火就燃燒起來了。大家在一起念佛,你激發我,我促進你。這樣定好規矩,互相促成,「其行易成」。
或有所疑,及有所見,
有可決擇。
大衆共修尤其還有這麼一個好處:如果有人教理不懂,有所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有通達淨土教理的人,你可以問,善知識可以給你決擇。你一個人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每假暇時,
請諸耆宿,略示淨宗綱要。
則邪正去取,了了分明。
有時間,請那些對淨土法門要義了解的老修行,給我們講講淨土法門的要點、綱宗,讓我們心中明了,自然就能去邪存正。
有此諸益,
故古人鹹以結社爲倡導。
免懈怠,促精進,能決疑,知邪正,有這樣的種種利益,所以就提倡結社念佛。
當然,有一種情況另當別論,就說你本人對于念佛法門已經很清楚了,「我聽得明明白白,就念一句佛。公衆裏面人多嘴雜,煩惱多,我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念佛」,那你就一個人念佛就好。
總之,適合自己的根機:如果個人念佛不容易成就,我就選擇大衆在一起念佛;如果大衆在一起,覺得妨礙,那我就一個人念佛。所以自己來看。
對于多數人來講,參加念佛組、念佛社來念佛,還是有好處的。
34. 助念
助念須專一念佛。
若至將終,並《彌陀經》亦不念,
方可令命終人心歸一處。
臨終助念,以專念佛號爲主。
真正助念,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助念是助人念佛,不是助人念經、念咒,因念佛與佛本願相應,能蒙佛光照,得佛接引。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就是平常參禅、誦經不念佛的人,一切都要放下,專念這一句佛了。而平常念佛人,臨終時有人來助念,反而念《普門品》、《地藏經》等,完全是不懂道理,門外漢。
叁時系念 非助念法
現在也有人時行用「叁時系念」來做助念佛事,也是外行。大師說:
叁時系念,乃後人所著,冒中峰國師之名。
乃平時提倡之派頭,何可用以助念?
著此書者,實不知助念之道。
而世之不知淨土法門者,以爲助念佛事,亦可慨也!
助念不要音調太長
還有臨終助念的時候,不要唱太長的音調,因爲臨終的人心力很弱,憶持力很弱,唱得太長,高低起伏,太累,他跟不上,第二字出來,第一個字已經忘記了,他不知道念的什麼了。弘願寺助念都是直念六個字,不唱,很簡單。
有蓮友病重時,他不要人家助念,結果助念的人說:「他業障重啊!不讓我們念佛。」其實不是他業障重,是你不會念,搞了一大幫人在那裏……因爲臨終的人心力很弱,他怕吵雜,怕這種起伏。
我有一個表姐,念佛很虔誠。她有一次得了很重的病,後來就告訴我說:「得重病的時候,不希望人家來念佛,只願自己念。念佛機也不願意聽,念佛機那個調子拉得很長,把它關掉,自己念就好。」
所以,我們大家要懂得這個心理,臨終助念要選平穩、安和、速度快慢適中的佛號。先可以念六字,如果到快要不行的時候,可以轉念四個字。
所以,大家助念要有方法,要善于觀察。
35. 孝親
成就親往生,即是成就親作佛。
世間盡孝之事,尚有大于此乎?
孝道是人倫的根本,盡孝最大無過于能讓自己的雙親往生成佛,永脫叁惡道並六道輪回的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生前好勸父母念佛,父母亡後自己盡孝爲父母念佛,做一切佛事也都是念佛回向給父母。這樣功德最大,效果最好,最能盡心。又不論父母有沒有往生,我今生必定要往生,我能往生,即能救父母出苦海,所以真孝子,第一自己要求往生。自己都不求往生,縱然花錢請人念佛、做佛事等,決定只是場面上的事,因心不誠懇,父母難得實益。
36. 利他
勸一人生淨土,
即成就一衆生作佛。
勸人念佛求生西方,
即是成就凡夫作佛,
功德最大。
自己念佛,也勸他人念佛。勸一人念佛,就有一人生淨土;生淨土,就能成佛;成佛,就能普度一切有緣同樣往生成佛。這麼大的利益,都是由當初勸他的人開始。你看看這個功德有多大。那就完全不是一袋米、一點錢,或者一般的誦誦經,跟佛門結結緣的法門能比的了。你學任何法門,今生如果不了生死,都只屬于結緣的性質。
總結
好!我們這次的講義就學到這裏。 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念佛安心法語:讓我們懂得念佛法門的教理,內心具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所謂「以果地覺,爲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彼佛本誓,重願不虛,我今稱念,必得往生」,心裏踏實安定。
第二部分,念佛實修法語:是對我們實際修持當中很多具體事情,有一個規範指導。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貳、實修篇 叁、諸事用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