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话,你不管见好境界、见坏境界,都会成为助缘,为什么?我见好的,我不贪图,说明我可以更有进步;见坏的,不害怕,自然魔退,魔退我就道业增长。如果不是这样,见好的,你就贪图欢喜,狂,这个时候,你反而退堕下来,你只能如此;见了坏的,你害怕,你给他吓住了,所以,都成为障道之缘。是助道之缘,还是障道之缘,在于你的心是不是稳定。我们只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好坏不生忧喜,这样自然很平淡、很平常、很平实,实实在在,都有进步。
27. 遇病
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念佛人遇病苦,有三要、四不可。
三要:一、要放下万缘。二、要一心念佛。三、要速求往生。
四不可:一、不可怨天尤人。二、不可求神祷鬼。三、不可求病速好。四、不可怕死。
这样决定业障速消,如寿不该终,病也能速好;寿命当终,也能顺利安然往生,生死两全。不然的话,只能增加业障,病更加重,寿尽也不得往生,两头落空。
28. 任业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
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
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
我们这一生的寿命长短,是贫穷,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多病,这个都是过去的业力。我们不妄生计较分别,只是念这句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病也念,无病也念,长寿也念,短命也念。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也不觉得说嫌多了;明天就死了,也更好,明天就往生。这样,心里很实在,往生西方全凭阿弥陀佛,佛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走。
有人生病了,「阿弥陀佛,你快点来呀」;身体一好,「阿弥陀佛,你慢点来呀」。不实在。
你就很实在,阿弥陀佛都会知道,祂会不早不晚地来,你就等着阿弥陀佛接你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喊。
我等但老实念佛,
只求临终往生即已。
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
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
倘先设一想念,
便反成障碍。
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
正在严冬而欲花放,
若能得者,便属怪事。
大师讲得非常的生动啊!
他说我们只管老实念佛求生西方,这一辈子我是贫穷、富贵,是通达、还是多有障碍,这个都不管。世间的事情都随缘,随缘过。像什么呢?
「水到渠成」:水流过来了,自然形成一条渠了。
「春来花放」:一切都随缘,你看这个多自在!春天来了,花就开了;春天没有到,严冬之时,你希望百花怒放,这个能开花才是怪事;断了水源,还希望能够成为一条渠,这也是怪事。
比如我们要建寺院,我们要规划道场,我们要办什么事,缘份没有到,你干著急,你是自己拿自己过不去。缘份到了,不用你着急,自然就成了。所以,我们只是观察因缘,我们念着佛,等着缘份成熟。当然,等也不是坐在家里等,积极的施为和随缘的办事,这两点也不矛盾,尽到我们的心力,尽到我们的本份,剩下的事情自有阿弥陀佛安排和我们个人的福报及业力。你没这个福报,你想再多也没用。
所以就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只管念佛,世间这一切事情,就随因缘去走。如果事先做一个想念,事先自己定了一个标准,这样就在心里构成障碍,就过得不安乐;过得不安乐,是自己找的麻烦。
踮脚走路喻:不要做样子
像我们走路一样,走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不要踮着脚跟走,踮着脚跟走路走不长远,走得很累。矮一点就矮一点,也不错啊!瘦就瘦一点,也挺好啊!胖就胖一点,也挺庄严哪!都不错嘛!你的本份就挺好的,阿弥陀佛说:「你这样就可以了,你是标准的念佛人,就好了。」不要做样子给别人看,累死你,这样不实在。
念佛之人,
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若未到报满,
亦只可任缘。
我们念佛的人,随时准备往生,「今天死就今天往生」——「即得往生」。但是,如果我们的业报还没有满,也只好任缘了。
其往生之期, 任缘迟早,
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
我们什么时候往生,任我们过去的业缘,任阿弥陀佛来接引。不能自己就定了说:我什么时候立即就要走了。
念佛不想增寿
也有莲友问:「我念佛是想早一点往生,但是听说念佛能够增寿,这个不是矛盾吗?我不想增寿啊!」
我说:「这个你不要担心,你念佛想早一点往生,阿弥陀佛也会满你的愿;但如果是念佛赚来的寿命,那个寿命是很安乐的,不会多病多灾的,你会很安乐、很祥和、很稳当的,走的时候很潇洒自在地往生。」
29. 戒偏
尽报投诚,
乃吾人所应遵之道。
灭寿取证,
实戒经所深呵之言。
「尽报投诚」,尽我们的寿命,尽我们的业报;一心归投阿弥陀佛,诚心诚意。业报一到,自然往生,毫不耽搁。这样是我们应当遵守的。
「灭寿取证」:你本来寿命没有到,还有二十年,你非要拿一根绳子给它断掉了,想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早点往生。这样是戒律所不允许的。
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
不当刻期定欲即生。
尽我们的恭敬诚意,可以求快点往生,不愿意活七老八十了。但是,不能自己就预先刻期定一个时间,说「我在某一个时间一定要往生」,这样一定会发生障碍。
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
偏执或致丧心病狂,
则不惟无益,
而又害之矣。
像那样的心,就是不够柔顺。我们念佛的人,心要柔顺。所谓柔顺,一个是随顺业缘,一个是随顺阿弥陀佛的迟早来迎接,什么时候接,我什么时候走,不要过于偏执,偏执往往会起毛病。
劝止定期往生
大约半月之前,有莲友告诉我说,一位老菩萨,今年八十三岁,说她再过七天就要过生日了,她准备在她过生日之前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开始不吃不喝,问我行不行?
我说:「看年纪,八十三岁也可以走了,但是,准备七天不吃不喝,她有什么特别的往生征相吗?」
「没有。」
「身体好吗?」
「身体还好呢!」
「子女孝顺吗?」
「子女对她也不错!」
弄得周围的人都知道了,人家都劝她:「你不要这样啊!」
她说:「我不能听你的,我就听法师的。」
莲友说:「师父,你讲一句就行了。」
这个事关重大,不能不讲啊,我就跟她说:「念佛之人,心要柔顺,往生净土一任阿弥陀佛,寿命长短一任过去业缘。你既没有特殊的事缘,提前敲锣打鼓地让人家都知道,你过七天就要往生,就开始不吃不喝,到时候必然发生障碍,不要这样。你只管任缘念佛,等佛来接引就好了。」
后来莲友说:「师父!可欢喜了!也同意了!你讲这句话管用了!」
30. 瑞相
我们很多人希望临终有瑞相,大师说得也很恳切。
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
但平时念佛相应,
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
因为往往有这样的心,就要做样子,心就不柔顺,不是随缘。他自己说:「我一定要站着走,我一定要坐着走。」这就不是完全靠倒阿弥陀佛,他就有一个心要怎么怎么样,这样就会分叉,就会有障碍。
我们有没有到那个境界呢?如果有这个功夫,你不用这样讲,自己心里就知道,也不必提前吆喝;如果没有,到时候要硬撑,这就起麻烦了!
所以说不要预期,只贵平时相续念佛、信愿念佛,顺应阿弥陀佛的誓愿,到时候自自然然地随佛去往生就好了。
谁知道我们临终是什么样的走法呢?说不定在半路上,说不定在厕所里脑溢血了,说不定遇车难空难。这些事情我们都不能预期,只是我们现在好好念佛就可以。
傅闪老居士老实念佛走着往生
陈贤居士大约十天以前,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遇到一位莲友,今年六十多岁了,他外婆往生就很殊胜。他外婆,叫傅闪,信愿寺的信徒,一九七六年,她八十岁,因为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十四到十六,寺院做三天法会。七月十六那天,她大清早到寺院参加法会,衣服穿得干干净净,鞋也换得很干净。她平常带小孙子,这个小孙子穿衣、拿鞋、拿袜子都找奶奶,奶奶很慈悲。但那天早晨小孙子问她找袜子,他奶奶就呵斥他,说:「你从今天开始,袜子你要自己找了,不要找你奶奶了。」──看来这个老人家预知时至,所以,她事先做这样的安排。
下午,这个老菩萨在大殿里跟她女儿一起念佛,就告诉她女儿说:「我看见金童玉女来了。」她女儿一看,什么也没看见,就看见两只蝴蝶,在那儿飘飘地飞。
等会儿法会结束了。她和女儿一起离寺,跨出寺门时,女儿喊她,她就站在那里不动了,没有声音,头低下去了。
「妈妈怎么不动了?是不是看到地上有什么呀?」女儿就回头过来,看看地上也没有什么;再看她母亲,也没有反应。拍拍脸,没有反应,摸摸鼻子,没气了!
你看,她是走着路,走着路就往生了。还有的人是坐着往生,还有的是站着往生,她是走着就往生了。
这个老菩萨平时就念佛,她不识字,你看连佛菩萨来接引,她都说不清,叫金童玉女。金童玉女是民间所讲的话,就代表好,不是一般的人,其实就是佛菩萨来接引。往生的时候,边走边走,她的神识,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随佛接引往生西方了,人就站在那个地方了。你看,多么的殊胜!她没有事先打广告,说「我要站着走,走着走」。她如果事先打这个广告,怕走不了。她就是老老实实念佛,就是一个愚痴人。
她就是很自在,我们很羡慕她。我们很羡慕她怎么办?我们自己就实实在在念佛。
青岛张氏实实在在念佛往生
再讲一个故事。在《影尘回忆录》里…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贰、实修篇 三、诸事用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