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正行與雜行(一)▪P3

  ..續本文上一頁來利益廣大的衆生;但除被推舉的條件,就是他們對于淨土法門有很大的貢獻,也就是說自己修淨土,有德行,對淨土法門有貢獻。但其實僅僅以上述的條件爲標准,是不夠嚴謹的,因爲被推爲一宗的祖師,必須他此之外,必須是他本身有著作,而且這個著作完全是依據這個法門,不偏不倚,純純粹粹是依據這個法門的核心,同時是發前人所未發,這樣才有資格被推爲祖師。

   在十叁位祖師當中,其實只有善導大師達到這個條件標准。因爲善導大師他本身專修淨土,同時他的教化非常的廣遠,在當時由于善導大師提倡念佛往生,使得長安城充滿念佛聲,甚至賣肉的生意蕭條,可見善導大師自修化他,自信教人信的深廣。

   而且善導大師對這個法門有「五部九卷」的著作,這五部九卷都是純粹依據淨土的經典,尤其是依據彌陀根本的願心──第十八願開展出來的;而所開展的,真的是發前人所未發,將淨土的教理,有系統的組織起來,使淨土宗教理能夠系統化、邏輯化,也使得後來的人可以依據他的教理去創建一個宗派。所以我們不將善導大師與其它的祖師相提並論,我們所謂的淨土宗,跟一般的淨土宗不一樣,我們只以善導大師作爲我們這一宗的「宗祖」,也就是一宗的開宗祖師,底下的祖師則稱爲列祖。

  淨土宗叁流

   自古以來研究淨土教理,都認爲淨土宗有叁流,就是「慧遠流」、「善導流」與「慈愍流」,也就是這叁派在弘揚叁種不同的淨土教理,我們這一流就是善導流。其實嚴格來講,在中國佛教曆史上乃至淨土法門的曆史上並沒有這叁流,如果有,也只有善導流,而且完完全全的傳到日本,成爲日本淨土宗主要的思想。

   「慧遠流」,東晉時代慧遠大師在江西省廬山創建白蓮社,慧遠大師是一位很有智慧、學問和德行的高僧,當時有一百多位名士(指有學問、有德行的人)跟隨慧遠大師修行。但是慧遠大師對淨土的教理沒有著作流傳下來,而他所修的不是依據阿彌陀佛「專稱佛名」的本願,也不是純粹依據淨土法門的正依經論。他修持所依據的是《般舟叁昧經》,所修的是入定見佛,從法門來講,不是依據純粹淨土經典的法門;從根機來講,也不是完全適合普遍的根機。我們如果依慧遠流作爲修習的依據,那就沒有希望了;依般舟叁昧的方法來修行,不只沒有普遍性,即使是高僧大德也很不容易──當然如果是善導大師就有可能,他二十幾歲就證入叁昧了,可是像善導大師這樣的人物,即使是高僧大德中都很少見,更何況是我們這樣平凡庸碌的凡夫呢?所以我們不依據慧遠流爲我們的傳承。

   我們也不依「慈愍流」,不以慈愍大師爲我們的祖師。因爲慈愍流的修行方法是融合性的,融合禅、教、戒律,不是純粹「專稱彌陀佛名」,不純粹我們也修不起來,既不應機也不契法。

   唯有善導大師是純粹依據淨土的經典,契法契機,只要稱名必定往生。契法是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這個法,契機是普遍的衆生都能夠往生。

  善導大師《觀經疏》

   所以我們以爲,只有善導大師是我們這一宗的開宗祖師。再者,《觀經疏》是善導大師請佛來指導、加持、印證所寫的,其它大師所寫的就天差地別了。善導大師之所以會寫這部《觀經疏》是有因緣的,也就是當時幾乎學佛的人無不研究《觀無量壽經》,並依《觀無量壽經》修行,因此很多地方都在講說《觀無量壽經》。當時也有幾位有名的高僧批注《觀無量壽經》,最有名的是當時淨影寺的慧遠大師──這位大師跟剛才所講的廬山慧遠不同人,以及天臺宗的智者大師、叁論宗的吉藏大師,他們都強調禅坐、入定觀想,因此都很重視《觀無量壽經》,爲這部《觀無量壽經》寫批注,但是他們所寫的都是以自己的立場,而不是以彌陀的立場來批注。

   善導大師覺得依他們的批注只能適合類似他們幾位高僧大德的根機,而不能適合普遍的芸芸衆生;而最根本的是不契法,不是根據彌陀的願心,也沒有完全根據釋迦牟尼佛當初所說的《觀經》的本懷。也由于這幾位大師的《觀經》批注有偏頗,使得當時淨土法門的弘揚受到很大的障礙,學佛的人只要聽到他們的言論往往就退失了念佛往生的道心,所以善導大師非常感慨而急迫的寫這部《觀經疏》,目的就是要顯揚釋迦牟尼佛的本懷,顯揚阿彌陀佛的本願,同時也要糾正以前叁人所寫有關《觀經》批注上的錯誤。

   善導大師的《觀無量壽經疏》總共分爲四卷,所以也稱爲《四帖疏》,四卷是〈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跟〈散善義〉,我們今天所講的「正行與雜行」是在〈散善義〉裏面開頭的一段文。「就行立信」,行是往生淨土之行,也就是往生淨土的方法;「就行立信」是以往生的方法建立我們的信心,說明往生淨土之行有「正行」與「雜行」。往生淨土是我們的目標,往生淨土之行是往生方法,所以是「目標跟方法」。這一段文的解釋在《善導大師全集》第七百二十四頁,只要大家利用時間閱讀,對這張講稿的內容就會很清楚的了解;所以希望大家拿這張講稿,再去看剛剛書上的內容。今天晚上就講到這裏。

   南無阿彌陀佛!

  

(二○○四.叁.十四)

  

《慧淨法師講演集二 正行與雜行(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