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真正的大孝──以念佛超度祖先▪P2

  ..續本文上一頁完全超度,請戚將軍再誦經,因爲所得到的只是前半部,後半部已經「不用啦」,所以沒有得到。戚將軍知道了這件事,才回想起,當初戚夫人端這碗茶來的時候,他揮手婉拒,口雖不言,心說「不用」,結果後半部的功德沒有得到。隔天早晨,怕被人幹擾,就閉戶誦經,當天晚上就夢到那位部下來答謝,說已經得到超拔。可見佛法功德,功不唐捐,而且效果立即。

  念佛超度祖先比誦經更殊勝

   《金剛經》的經文中,並沒有說到極樂世界,也沒有說到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救度衆生的事情,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才有談到,所以,如果以誦經超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的話,沒有比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來得殊勝的。

   但是,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誦《阿彌陀經》有功德,可以超度祖先、消除業障、免除災難,但還不是它最主要的功德。因爲經典就像一張地圖,也是地圖的說明書,我們看了說明書,也查了地圖,曉得目標和方法了,就應直接整裝上路,往目標前進,而不止停留在誦經。雖然誦經有功德,但是比誦經功德更大的,就是所謂的「藉教觀心,依教奉行」。所以《阿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執持名號,就能夠使得我們以及所要超度的對象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也是十方諸佛主動地、歡喜地、異口同聲地來向我們保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絕無虛假,同時來贊歎這個法門的殊勝,祂們對于念佛人都會加以護念。《阿彌陀經》文文句句都是在說念佛能夠往生的功德,它雖然沒有說超度,但是超度的功能已經涵蓋在文句裏面了。因爲我們看一部經,不只是看文字的內容,更進一步,要去了解文字背後所涵蓋的深廣意義,因爲佛經如同大海,當深入其間,就知它深邃無比,功德不可思議,涵蓋的意義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誦經能超度,更進一步,念佛更能超度。經典上說,陽間的人如果虔誠念佛超度祖先,阿彌陀佛就會親自到那裏,光明顯示在他面前來接引他。所以,以念佛來超度祖先,是大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效果是最殊勝快速的。

  記者觀落陰的經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是雜志記者,專門爲他的雜志采訪靈異事件。有一次,他所要參訪的地方,就是所謂的「觀落陰」。這個大家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哦!你們年紀輕輕都曉得「觀落陰」?(蓮友答:電視看過。)既然這樣,你們就曉得「觀落陰」的情況,我也曾經見識過,只是很少看電視報導。

   「觀落陰」就好像看電視一樣,一方面看電視,一方面還可以跟旁邊的人講話。《觀落陰》時雙腳不是踏在地面上,是踏在一張符咒上,眼睛用毛巾蒙起來,毛巾裏面也是用符咒把眼睛蒙住,司法的人是一般道士,就在旁邊敲木魚來持咒語。他就靜靜地坐在那裏,如果他的腦海中出現異景的話,就要告訴持咒的人,持咒的人就曉得他已經進入陰間了。然後,他會再換持另一種咒語,把他引導到這個人所希望的境界。比如,他想看自己在陰間的親人,或看他的命運,所以有種種的咒語做種種的引導。

   這個年輕人二十幾歲,他去采訪時也親自當場體驗,現場大概十個人左右,沒有一個進去,只有他進得去。他想去找找他的外婆,因爲他從小是外婆扶養長大的。找、找、找,在一個很偏僻、荒涼,而且很寂寞的地方,有一間間很低矮又不華麗的小房子,在其中一個房子裏面,他找到了他的外婆。祖孫難得在陰間見面,覺得很興奮,有說不完的話。這個道士在旁邊說,你問外婆缺不缺錢?缺的話現在立即燒,她就能夠立即得到,不會被其他孤魂野鬼搶走。他就問了外婆需不需要錢?現在可以燒給她。當他這樣問的時候,心裏靈機一動,想到既然要燒紙錢給外婆,那這一句佛號功德很大,就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在那種地方是不讓人誦經持咒,也不能念其他的佛號的。因爲誦經持咒或念佛號恐怕會幹擾、障礙它的過程。他這一句佛號一念出來的時候,立刻空中出現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手中抱著珠寶箱;同時,這個珠寶箱也已經在他外祖母的懷抱中了。而外祖母所穿的衣服頓時變得華貴像菩薩的衣服;相貌也變得很莊嚴;所穿的鞋子是純金的。他外婆還把腳舉起來,讓他看到這雙鞋子像黃金般的光亮、高貴。

   他把這事件告訴我,我就問他:「你當初念了幾句佛號?」他說只念一句。我又問:「你怎麼不多念幾句?」他說:「沒有想到!」因爲他不是念佛人,如果是念佛人,則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不假思索地,心中憶念著佛,或是口中稱念佛名,而那個時候會更加地持續念佛。但他不是念佛人,他只是因爲采訪宗教的靈異事迹,所以曉得這一句名號的偉大而已。

  執持名號是多善根、多福德

   我們在陽間念佛,好像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的,看不到我們身上放光,也看不到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但是陰間念佛就不一樣了,陰間念佛佛力出現,陰間的人一聽到,或者是一念出,相貌立即轉變。因爲一般人福報和智慧都是不足的,念佛會增加福德和智慧,尤其是在陰間念佛,相貌會立刻改變。這當然是因爲阿彌陀佛的慈悲,把功德累積在這一句名號,假若我們一生中要以自己修行,累積種種的善事功德,再怎麼修都不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因爲這一句名號是萬德,是所有功德都已經成就,容納在這一句名號裏面了。所以,我們不論怎麼樣念佛,它本身都具足所有的功德。

   《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離開了執持名號之外的叁藏十二部,包括世間無量法門的修行,通通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修行。」爲什麼?因爲這一句名號是阿彌陀佛所修的,我們再怎麼樣修行,從出生修到年老一百歲,都跟這一句名號不能相比,好像地與天不能比一樣。因爲我們都有貪瞋癡,不能叁輪體空。必須要叁輪體空,還能得證阿羅漢果的功德,但連叁輪體空都沒有的話,就不算是功德了。何況我們再怎麼精進修行,如果下輩子能保住人身,已經是了不起的修行了;即使保住人身,還是在六道輪回,還是凡夫。即使比人更高的,是生天的功德,還是在六道輪回,不是超凡入聖。

   所以,我們再怎麼修,跟執持名號比較起來,都是少善根。只有稱念這一句名號,才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夠進入極樂世界。我們把這一句名號,回向給我們的祖先,即使祖先在生之時沒有佛緣,沒有皈依叁寶,也沒有吃素學佛修行,也沒有念佛求往生;可是我們念佛回向給他,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加持他們,等他機緣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回向功德給祖先,最好就是念佛;甚至念佛回向給還沒有往生的人,比如父母念佛回向給遠在他鄉外裏的兒子,或是兒子念佛給居住在外國的父母親,對方都能夠得到,並使對方消除災難,增長福德的。這個在《念佛感應錄》裏面都有記載。淨宗書院一樓佛堂有很多佛書,還有佛卡、佛牌,這些都是結緣的,希望大家盡量請回去。

   真正的孝,是應把握還沒有往生之時,就好好引導他,既然往生了,就要掌握四十九天。因爲每七天、七天都在變化,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很可能就必須投胎轉世了。但不論一年之內、叁年之內,只要虔誠念佛,即使親人墮落地獄了,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到地獄把他們救起來!

  提倡樹葬、灑葬

   至于骨灰?現在都是先火化後再進塔,骨灰最好放在寺院有出家衆的地方,因爲出家衆天天誦經、供飯。如果祖先沒有往生,還執著他的住處,也能夠聽經聞法而被超度,勝過在荒郊野外受風受雨,又沒得吃。當然,人的觀念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倡樹葬、灑葬,或是空葬、海葬。在這一些當中,以灑葬最方便,然後是樹葬。所以,最好能用灑葬,不再占用一個地方,因爲人死了都是隨業流轉,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骨灰對他來講,已經不是他的,如何處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在這個骨灰甕裏面。所以,最好是以佛法來超度,只要念佛,他不會在陰間執著這個骨灰的。這時候,骨灰可以磨成粉,灑在叢林當中,讓遺留下來的骨灰和其他衆生結緣,彌補一生所吃的衆生之肉。所謂「君子開風氣之先」,大家盡量以這個新的觀念、作法,提倡灑葬。

   總之,以念佛來超度祖先,方法是最簡單,功德是最殊勝的。簡單在哪裏?在于怎麼樣都是這一句名號而已!如果要誦《金剛經》,沒有經本、沒有時間、不認識字,那就做不來了。如果是參禅、打坐、朝山、拜忏,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而念佛,再怎麼愚笨,不認識字,只要他有嘴巴,有這個心,就可以念,人人都做得到,所以很簡單容易。不管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稱念,即使必須上班,在坐車到公司的半個鍾頭,就能念一千五百聲「南無阿彌陀佛」。同時在工作當中,只要不動腦筋,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念佛。

  六字名號就是彌陀本身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有生命力的,名號的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所以祂有眼睛,可以看到我們在拜祂;祂有耳朵,可以聽到我們念祂的聲音;祂有心,知道我們所念的佛號,目的是爲了什麼,也知道我們在想念祂。所以這句名號具有六種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有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而且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大力,使得我們稱念了能夠大善大福,超凡入聖。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緣,無論何心,大家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預先爲自己送葬

   人都有一死,可以說,自從人一出生下來,就已經被判了死刑。而且,這個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麼時候來不知道,但是說到就到,我們要預先爲自己送葬;爲自己送葬是現在就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管死亡什麼時候來,一旦來的時候,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可說專念這句名號,不但可以超度祖先、庇蔭兒孫,也使自己能夠脫離叁界六道輪回。不然,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境,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永遠都在痛苦輪回當中!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爲我們助念超度,現在就可以親自爲自己准備。下輩子要再生而爲人,是比往生淨土困難的!下輩子要當人必須靠自己努力的修行,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爲我們准備好,主動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所以大家是可以事先准備的。

   至于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爲只要念佛,就一切都具足了。如果因爲風俗人情,必須要燒的話,燒個意思就好,盡量不要鋪張浪費。只要念佛,效益是很大的,其他的都是做給外人看,甯可節省費用,而爲祖先布施。比如目前南亞災區很嚴重,可以用祖先的名義赈災,點點滴滴都是祖先的功德。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這些功德,是希望親人當下能往生極樂世界,徹徹底底地了脫生死輪回。

   大家能夠以念佛來爲祖先超度,並且能夠遇到淨修法師、洪居士,表示大家過去世都跟佛有緣,與淨修法師、洪居士有緣。日本有句話說:「即使路邊經過,袖口相碰,也是多世的緣份。」希望大家藉由這樣的緣份,進入學佛、念佛,走上淨土之道。今後有時間可以到這裏來念佛,我們的佛堂是全天開放、長年無休的,也沒有任何條件。好不好?(衆答:好!)

   淨修法師:家屬認爲來這裏念佛,只有回向,而立牌位的問題呢?

   慧淨法師:有立牌位跟沒有立牌位,沒有什麼差別。爲什麼?在我們還沒有開口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知道了。假使牌位立得很莊嚴高貴,可是沒有這份心,也沒有用啊!所以,不在于外在的那一張紙、那幾個名字,是在于我們的心。我們從家裏出門,要去做什麼事,阿彌陀佛早已經知道了,所以不一定要有牌位。最後,我們都會念親人的名字作回向,所以點點滴滴都是給親人,同時也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我們所回向的,不但沒有消減我們的功德,反而增加我們的功德,這就是回向。好像這個房間的燈光很明亮,外面很黑暗,我們把窗戶打開,把門打開,使得房間裏面的燈光可以照到外面去,照亮行人,我們的光明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光明更大。比方我們身上有一千塊,遇到對方需要,我們布施了兩百塊,結果我們還有多少錢?是八百還是一千二?無形的報酬其實是一千二以上!我們看龍眼、荔枝,當它收成的時候,有好幾千顆,但最初它不過只是一顆種子而已。所以能夠回向的話,功德就大,所謂「吃虧本身就是占便宜」。因爲我們不計較,付出了我們的金錢,或是付出了我們的名譽、心血,它都會開花結果,利息是好幾倍的。所以有沒有立牌位,不是很重要的,因爲佛法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任何形式的,而不在那一張紙上。

   洪居士:法師、各位菩薩慈悲!請各位菩薩把握當下,現在善知識就在我們眼前,這代表各位菩薩福報現前,才有辦法遇到善知識,若有什麼問題,或是學佛的過程中需要請教什麼,把握當下,盡量向上人請法!

   慧淨法師:他們兩位的精神很好,十幾年來,他們從臨終關懷到命終的助念,直到爲往生者淨身、入殓,爲大衆做告別式,完全都是義務性的,秉持佛陀慈悲爲本、方便爲門來爲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夠效法他們的精神,可以的話,就參加他們的行列。今天人家爲我們,明天我們爲人家,就像阿彌陀佛是怎麼樣慈悲爲我們,我們也盡量體會佛心來爲大衆,讓這種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就這樣!請大家起立!請合掌!跟隨我念: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講于臺北象山淨宗書院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真正的大孝──以念佛超度祖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