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的救度
各位法師、領衆、臺中分會的會長,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道場爲當地帶來吉祥
現在是冬天,前幾天臺北還下著雨,但是今天陽光普照,風和日麗,是一個好日子,難得今天可說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凡是有佛的地方,就會放光;凡是佛教修行的道場,就有護法神;所以,凡是念佛的地方,都給當地帶來了利益,你們在這裏建設道場,給這個地方帶來了吉祥。尤其據說道場前方的公園以前是墳地,現在公園裏有一座「萬善堂」,可以說這裏是孤魂野鬼所活動、所居住的地方。我們在這裏建設念佛的道場,就等于帶來了吉祥光明,帶來了使他們得以超度、離苦得樂的希望。
人生最重要的是念佛往生極樂
這裏是屬于淨土宗念佛會的臺中分會,我們的宗旨是很明確的,就是「念佛往生」。也就是說,我們有目標、有方法,目標就是極樂世界,方法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方法與目標是一個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價值,也是一件東西之所以能被保存的價值;所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標,而且有方法。當然,這個目標必須是關系到生存的最高目的,才有價值。我們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不只是學佛者最後的希望、永恒的目標,也可說是人類唯一的目標。
六道輪回的衆生之所以能解脫,必須出生到人道,爲什麼?因爲佛法的弘揚,大多以人間爲主要對象。六道之中,天界純是享樂的果報,阿修羅還有瞋恚鬥爭的習性,叁惡道不是痛苦就是愚癡;只有人,有苦有樂,也有時間思惟怎麼離苦得樂,怎麼永恒地離絕對苦、得絕對樂。地球上六十億的人口,都應該有解脫的機運,可是如果福報不夠,就不能遇到佛法;或者善根不足,即使遇到佛法,也不能掌握解脫的法門。因爲,佛陀成道後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叁百余會,都是隨著衆生的根機,有方便性的、有真實性的,最終的目的是以方便導入真實。
淨土的法門是佛法的歸宗結頂
學佛如果不知道分辨方便與真實,不曉得方便是進入真實的通道,而執著、停留在方便上,就無法解脫了;這一輩子沒有解脫,還要等到未來世。如今我們不只生而爲人,且遇到佛法,更遇到佛法之中能真實解脫、當生成就的淨土法門,這可說是百千萬世承受阿彌陀佛慈悲智慧的導引,才使我們這一輩子本來不能出生爲人而終于出生爲人,不能逢遇佛法卻在種種順境、逆境中,遇到了彌陀救度的法門。
往生極樂不只是永遠脫離了六道輪回,且能擁有與阿彌陀佛相同的無量壽命、無量光明,具足四十八大願的功德。所以,往生極樂是人生宇宙,也是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最崇高的目標;可說是佛法的結晶、所有行法的歸宗結頂。而往生的方法又很簡易,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目標是那麼崇高,果報境界是那麼殊勝,方法卻是這樣的平淡、平凡,毫不奇特艱難,甚至讓人輕視,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背後有阿彌陀佛的願與行。
四十八願,一一誓願爲衆生
一個人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修六度萬行,才能脫離輪回、圓滿佛果,之後廣度衆生。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祂曉得十方衆生,尤其是五濁惡世的娑婆衆生,有的是無心于出離,或是不曉得出離,只知五欲的享樂;有的雖曉得享樂造罪會輪回受苦,必須修行,卻有心無力,這個心還是被貪瞋業力所占據。這些阿彌陀佛都知道,祂悲憫我們,所以預先爲我們發願、爲我們修行;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經過五劫思惟所成就的四十八大願、所建設的極樂世界,主要是爲了我們十方衆生。所以《般舟贊》中善導大師說:
四十八願因茲發,一一誓願爲衆生
在四十八願中,大部分的願都在建設極樂世界,如何使它清淨,沒有貪瞋癡慢疑,沒有叁惡道乃至六道的衆生界;怎樣使一切衆生往生之後,就能跟佛一樣達到涅槃── 所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也就是心經所講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到極樂世界,就能成佛。
四十八願一一願言:念佛往生
然而這四十八願,可說每一願都爲了衆生的往生極樂世界,每一願也都在說明:只要念佛,必定往生。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極樂世界固然有百千萬億無量無邊的莊嚴,但如果我們不能往生,種種的莊嚴、清淨都沒意義了。就像大陸叁峽的移民,要爲他們建設流暢的交通,要有學校、郵局、銀行,現代化的房子……種種美好的環境,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能吸引叁峽的百姓,遷到這裏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一切的建設都徒勞、白費了。同樣的,阿彌陀佛要設想一種不但能吸引我們願生極樂世界,同時使十方衆生都能輕易往生的方法,這就是阿彌陀佛五劫思維而成的四十八願,其中每一願都告訴我們:只要念佛,就能往生。
萬德洪名
而爲了完成這個大願,阿彌陀佛因地時又以兆載永劫的時間,累積了無量無邊的德行,把這些德行都融入在這一句名號裏。因爲,我們凡夫衆生若要成佛、度人,必須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所謂「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但是我們空有其心而毫無其力,所以阿彌陀佛代替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然後一點一滴的把功德融入六字名號中,再把這名號送給我們。就如同中央銀行所有的錢容納在一張金融卡,宇宙的萬德也全部收在這六字名號裏,所以稱爲「萬德洪名」。
不管是誰,只要稱念這六字名號,就具足六度萬行,就是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要脫離輪回、往生成佛,最方便、最簡捷,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阿彌陀佛爲我們准備,釋迦牟尼佛向我們介紹的,也是十方諸佛主動爲我們贊歎證明的。因此,這個法門才能稱爲「易行道」,除了念佛以外的法門,都是「難行道」。
萬修萬人去的「易行道」
所謂「易行道」,就是讓這句名號,聽入衆生的心中,讓他們可以憶佛念佛,專稱名號,這才是易中之易。所以易行道的「易」,不只是很簡單、很容易、很穩當,而且是說,任何衆生,只要機緣成熟,都做得到的。也因爲這樣,念佛法門,才被贊歎爲「叁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修萬人去」。
因此,從結論上來講,我們人生的目標、學佛的目的,都很明朗確定,就像旗子鮮明挂在高空中,四面八方的人擡起頭就看得到:這就是目標──「往生極樂世界」,方法──「專稱彌陀名號」。每一個人就依他當下的根器去念這一句名號,沒有任何條件的限定,或者某一種水平的規定;他是在家就依在家的身分、出家就依出家的身分去念佛;他的個性比較調柔、無诤,就以調柔無诤的個性去念佛;他的個性比較剛強,凡事都要問清理由,或者煩惱比較重,念起佛來就妄想雜念紛飛,這都沒關系,只要他念佛就可以了── 不管他有沒有妄想,個性剛強或調柔。因爲每個人本來的業力、根性都各自不同,就好像人生下來,自然就有男女的差別、有各個面貌的差別,而雖有這些不同,只要他念這句名號,都同樣承受名號的功能,而被牽引到極樂世界去。
也就是說,這句名號本身就能消除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德,使我們臨命終時,自然進入極樂世界的涅槃境界,就像地面上的千江萬水,最後都流入大海,所謂「上善若水」。這句名號是萬德萬行的結晶,只要我們專一稱念,最終畢竟歸入彌陀極樂世界的大海。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爲了往生極樂;而往生極樂,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我們念佛不是願生極樂,而只爲了人間的福報,或希望來世再投胎爲人,或者生天,這樣的話,就會隨著願力的牽引,到那個境界去。但我們不是那樣,我們的心願,念念都是爲了往生極樂的。
主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法門
所以,念佛是叁根普被,也就是上、中、下各種根機;叁根是約略講,叁叁是九,九九八十一,就有無量的根機;每一種根機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當中沒有要求念到什麼水平:所謂「功夫成片」、「夢寐一如」、「正念相繼」,甚至破除見思二惑……以爲要這樣才更有往生的把握;完全不是這樣!而是只要我們念這句名號,自自然然,不管我們的心境如何,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我們就會被這句名號的功德、能量,牽引進入極樂世界。
所以,唯有我們這個法門才是所謂的「主動的、平等的、毫無條件的」;也唯有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萬修萬人去。這背後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是阿彌陀佛爲我們發願、爲我們修行。爲了完成這句名號來救度我們,祂累生累世爲我們犧牲、奉獻,經典上常有的施舍頭、目、腦、髓、「舍身喂虎」、「割肉喂鷹」,爲我們布施的骨頭,超過須彌山,所爲我們犧牲的血水,遠勝過四大海,點點滴滴都爲了我們的往生。也就是說,一個衆生要脫離六道輪回,必須先還清業債── 也就是生生世世以來,每個衆生所累積的五逆十惡無量無邊的罪業。譬如說,我們永劫以來的殺生,還有偷盜 (拿不應該拿的東西,賺不應該賺的錢)、邪淫 (感情的不當 )、妄語 (說騙人的話)……等惡業不計其數;我們現在要離開娑婆世界了,這些罪業有一絲一毫沒還清,就不能脫離六道輪回。而阿彌陀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爲我們累積償還業債的功德,爲我們累積往生的資糧;甚至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 地上鋪設的一片黃金,空中飄落的一朵蓮花,或是七寶池、八功德…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彌陀的救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