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彌陀的救度▪P5

  ..續本文上一頁樂世界不是去留學,留學的話,就好比從大一升到大二、大叁、大四,而且根基好的,學得快速,甚至可以跳級。根基不好的,就怎樣?(衆笑,有人答留級)。我們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經典上說,現在就「次如彌勒」,就是位次如同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是候補做佛的菩薩,也就是「一生補處」。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雖然還有貪瞋癡,但是位格是「凡夫菩薩格」,意思是說,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名號,現在雖然有煩惱,但位階、位格等同于等覺菩薩;也因此,善導大師說:

   普勸有緣常念佛,觀音大勢爲同學。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我們念佛人的同學、朋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祂們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路人,所謂「同學」「朋友」就是同路人,同階位的,平起平坐的,所以我們到那裏是要成佛,不是到那裏留學的。因此印光大師也說,念佛法門,如同「太子墮地(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太子墮地,他將來是要當國王,不是從九品芝麻官,一層一層到宰相,就升不上去了,不是的;宰相看到他還要向他作禮,所以如同「太子墮地,貴壓群臣」。

  在貪瞋癡、妄想雜念中念佛往生

   問:我們凡夫以雜亂之心念佛,會影響往生嗎?

   慧淨法師:不會!一點都不會。我們本來都是凡夫,凡夫的定義就是他的心具足貪瞋癡慢疑,就是妄想雜念紛飛,這是凡夫的特質,如果不是這樣,不會出生到娑婆世界這個人間來。因爲禅定修成會出生在「色界天」,更深的禅定就出生在「無色界天」;而我們都是貪瞋癡很熾盛、很深重的,才會在這個娑婆的人間界,從出生一歲就開始修行到一百歲,貪瞋癡都沒有改變,妄想雜念也依然如故。所以要曉得我們是「叁福無份」,連世間的福都沒有份了,何況出世間的戒福、行福更談不上。

   我們就是以貪瞋癡、妄想雜念的心去念佛,念念之中,雖有妄想雜念,但是不障礙往生,因爲平時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不舍,臨終時阿彌陀佛會來迎接。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是光明攝取的佛,是臨終來迎的佛,是衆生念佛必定往生的佛。所以我們是一方面念佛,一方面雜念;一方面雜念,又一方面念佛。都是這樣,對不對?(衆答:對!)我也是這樣啊!

   當然,爲了讓自己念佛更加安詳寂靜,所以用「十念記數」,十念記數這種方法的運用,不知道的請舉手!不知道的話可以請教分會的會長。用十念記數,大家應該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可以用「叁念、叁念、四念」(叁叁四)分段記數,這樣,大家應該都做得到。因爲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記數,自然會比較攝心專注;心比較收攝,心就比較平靜、比較清靜。盡管如此,還是有微細的妄想雜念,並不是運用這種方法,一念佛就沒有妄想雜念了。

  所以我們要「信」,信什麼?信只用我們這種雜亂的心去念佛就必定往生,不是信我們一定要念到功夫上的一心不亂,或是功夫成片、夢寐一如,才能夠往生,不是信這樣。所以我們是信只要我們以凡夫心去念佛,必定往生。「願」是願什麼?「願」是隨順彌陀的呼喚,彌陀說你要「欲生我國」,所以我們就「願生彼國」。那「行」是行什麼?就是專念這一句名號,不雜修雜行,這個心不隨便地讓人家影響,不會人家說禅宗好、境界高,就學禅去了;人家說密宗殊勝、感應多,就學密宗去了,不這樣!

  平凡、平常、平實、平淡地念佛

   所以我們始終就是老老實實地,很平凡的、很平常的、很平實的、很平淡的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自己看成很平凡── 我不是根機很銳利的人,我就是一個有妄想雜念的人,我就是很愚癡、有很多罪惡的人,我就是這麼平凡。這麼平常的念佛,人家說念佛應該怎樣念,有很多玄妙的,奇巧的念法,我們都不要,我們還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而且很平實的,很老實的,很踏實的,有事無事,都來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而且很平淡的,好像天天都是吃米飯,百吃不厭,這樣的平淡。人家密宗搖鈴、打鼓,很奇特,我們不去,我們只要念佛。有什麼其他特別的修行心要、修行方法,我們都不跟,我們始終都是這樣的平常、平實、平淡,都是這樣毫不起眼的念佛。而其實,往往最殊勝的,就是最簡單的,最看不起眼的,最平凡、平實、平常、平淡的。

  念佛佛迎,自然心不顛倒

   問:凡夫夢中作不了主,臨終的時候,四大分離,非常痛苦,那時候會障礙念佛往生嗎?

   慧淨法師:一點都不會!我講過「《小經》叁段文兩重因果」這個講題,已潤成文字,將來會出版,也就是解釋《阿彌陀經》核心的經文。

   《阿彌陀經》核心的經文有叁段,第一段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意思就是說「必須要多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得生彼國」,那麼,什麼是「多善根福德」?這個是核心的地方。第二段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什麼才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是第二段。第叁段是「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什麼是「心不顛倒」?我在那個講題裏面都有詳細的解說。

   這叁段核心的經文,簡單來講,所謂的「多善根福德」,就是「執持名號」,因爲它是「萬德洪名」。如果不是執持名號,以自己的力量所修的任何法門,都是「少善根福德因緣」,都不是往生的「多善根福德因緣」。這是第一點。所謂「一心不亂」,就是專一地念這一句名號,不是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再來「心不顛倒」,是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才使我們「心不顛倒」,不是我們先念佛,功夫念到能夠「心不顛倒」,阿彌陀佛才來迎接我們,不是的!那樣的講法違背經文的次序。

   所以我們平生念佛,臨命終時佛就來迎接;佛來迎接,我們才心不顛倒,不是說我們得先累積能夠心不顛倒的功夫,佛才來迎接,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夢中作不了主,那有什麼關系!四大分離,非常痛苦,那有什麼關系!只要平生念佛,平常能「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專一不雜亂的執持名號,這就是「平生念佛」,平常的時候就這樣。到了四大分離臨終之時,臨終是佛來迎接的時候,不是我們非念佛不可的時候。我們能夠念佛固然就要念佛,不能夠念佛也沒關系,因爲平常有念佛、有願生心,所以這時候就靜靜地等待阿彌陀佛來迎接。即使我們昏迷了,昏迷是器官的昏迷,我們的心哪有昏迷呢?我們的心清清楚楚啊,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也清清楚楚看得到;即使有病痛,病痛念不出佛來有什麼關系呢?曉得現在病痛嘛!痛得不能夠念佛,心中仍感安慰,因爲曉得時間到了,彌陀就會來迎接我們,所以安心地等待,雖然身懷病苦,苦歸苦,但是心中有安慰。所以臨終不是非念佛不可的時候,因爲阿彌陀佛會來迎接護持,就不會有往生的障礙。所以剛剛講,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第叁種約定,就是臨終會來迎接我們,我們不必懼怕,即使遇到空難,飛機失事死亡,或是面臨地震、水災、火災等災難,照樣往生極樂世界。

  只管平生念佛,臨終自有彌陀安排

   念佛是我們的事情,往生是阿彌陀佛的事情,我們只管平生念佛,臨終的往生是由彌陀安排,我們不必來跟彌陀插手,所以念念都是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當中,我們盡管有能力,也是安份守己的坐在願船上,所有的能力,無有用武之地!因爲這一艘船是阿彌陀佛的大願船,駕駛者是阿彌陀佛,這一艘船是萬無一失的,再怎樣的風大浪大,對這一艘船毫無影響,何況我們毫無自力能解脫生死輪回。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礙光,不受我們煩惱的障礙,不受我們冤親債主的障礙,所以我們念佛的人要大安心、大滿足,不要懼怕臨終;懼怕臨終,就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彌陀佛的胸膛上。

   阿彌陀佛說我要給你大安心,一切恐懼爲作大安,我光明攝取你,臨終接引你,你還這樣大憂,那你把我看成什麼?就是懷疑阿彌陀佛了。等于拿一把刀插在阿彌陀佛的胸膛上了,是不是?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對阿彌陀佛懷疑的疑心,就是最大的罪業,因爲如果沒有懷疑,一定往生,往生以後,世間上少一位造罪造業的凡夫,而且多一位佛在廣度一切衆生;如果繼續輪回,一定會殺生、偷盜,無惡不作。所以信阿彌陀佛救度的功德,無量無邊;懷疑阿彌陀佛救度的罪業,也同樣無量無邊。因此可以說,真正的罪業,是懷疑彌陀的救度;真正的功德,是信受彌陀的救度。

  淨土宗宗旨

   我們每一本新書後面,都有我們的宗旨,淨土宗的宗旨就是這四句偈,第一句是「信受彌陀救度」。彌陀怎麼樣救度我們呢?彌陀說你只要專稱彌陀名號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就「專稱彌陀名號」。不過如果我們不願生極樂世界,還在六道輪回,哪有被救度到呢?所以要「願生彌陀淨土」。

   所以「信受彌陀救度」是我們這個淨土法門的源頭,「專稱彌陀名號」,就是殊勝又簡單的方法,「願生彌陀淨土」是我們的目標,「廣度十方衆生」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不是要逃避,不是要享樂,而是要來救度十方衆生。那問題來了,我最怕的就是在這個娑婆世界啊!那到了極樂世界還要到這裏來,那豈不是危險嗎?不是!到這裏是倒駕慈航,是「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來這裏救度衆生,不是隨業流轉的,所以在這裏永遠不會受叁塗六道的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都是來回票,有去一定有來。爲什麼?因爲到了那裏,我們心量就打開了,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了,不但自己成佛,也要讓大家成佛,而且也有能力來…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彌陀的救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