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世界不是去留学,留学的话,就好比从大一升到大二、大三、大四,而且根基好的,学得快速,甚至可以跳级。根基不好的,就怎样?(众笑,有人答留级)。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经典上说,现在就「次如弥勒」,就是位次如同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是候补做佛的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虽然还有贪瞋痴,但是位格是「凡夫菩萨格」,意思是说,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名号,现在虽然有烦恼,但位阶、位格等同于等觉菩萨;也因此,善导大师说:
普劝有缘常念佛,观音大势为同学。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我们念佛人的同学、朋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祂们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路人,所谓「同学」「朋友」就是同路人,同阶位的,平起平坐的,所以我们到那里是要成佛,不是到那里留学的。因此印光大师也说,念佛法门,如同「太子堕地(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太子堕地,他将来是要当国王,不是从九品芝麻官,一层一层到宰相,就升不上去了,不是的;宰相看到他还要向他作礼,所以如同「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在贪瞋痴、妄想杂念中念佛往生
问:我们凡夫以杂乱之心念佛,会影响往生吗?
慧净法师:不会!一点都不会。我们本来都是凡夫,凡夫的定义就是他的心具足贪瞋痴慢疑,就是妄想杂念纷飞,这是凡夫的特质,如果不是这样,不会出生到娑婆世界这个人间来。因为禅定修成会出生在「色界天」,更深的禅定就出生在「无色界天」;而我们都是贪瞋痴很炽盛、很深重的,才会在这个娑婆的人间界,从出生一岁就开始修行到一百岁,贪瞋痴都没有改变,妄想杂念也依然如故。所以要晓得我们是「三福无份」,连世间的福都没有份了,何况出世间的戒福、行福更谈不上。
我们就是以贪瞋痴、妄想杂念的心去念佛,念念之中,虽有妄想杂念,但是不障碍往生,因为平时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来迎接。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是光明摄取的佛,是临终来迎的佛,是众生念佛必定往生的佛。所以我们是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杂念;一方面杂念,又一方面念佛。都是这样,对不对?(众答:对!)我也是这样啊!
当然,为了让自己念佛更加安详寂静,所以用「十念记数」,十念记数这种方法的运用,不知道的请举手!不知道的话可以请教分会的会长。用十念记数,大家应该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可以用「三念、三念、四念」(三三四)分段记数,这样,大家应该都做得到。因为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记数,自然会比较摄心专注;心比较收摄,心就比较平静、比较清静。尽管如此,还是有微细的妄想杂念,并不是运用这种方法,一念佛就没有妄想杂念了。
所以我们要「信」,信什么?信只用我们这种杂乱的心去念佛就必定往生,不是信我们一定要念到功夫上的一心不乱,或是功夫成片、梦寐一如,才能够往生,不是信这样。所以我们是信只要我们以凡夫心去念佛,必定往生。「愿」是愿什么?「愿」是随顺弥陀的呼唤,弥陀说你要「欲生我国」,所以我们就「愿生彼国」。那「行」是行什么?就是专念这一句名号,不杂修杂行,这个心不随便地让人家影响,不会人家说禅宗好、境界高,就学禅去了;人家说密宗殊胜、感应多,就学密宗去了,不这样!
平凡、平常、平实、平淡地念佛
所以我们始终就是老老实实地,很平凡的、很平常的、很平实的、很平淡的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自己看成很平凡── 我不是根机很锐利的人,我就是一个有妄想杂念的人,我就是很愚痴、有很多罪恶的人,我就是这么平凡。这么平常的念佛,人家说念佛应该怎样念,有很多玄妙的,奇巧的念法,我们都不要,我们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平常,没有什么奇特。而且很平实的,很老实的,很踏实的,有事无事,都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很平淡的,好像天天都是吃米饭,百吃不厌,这样的平淡。人家密宗摇铃、打鼓,很奇特,我们不去,我们只要念佛。有什么其他特别的修行心要、修行方法,我们都不跟,我们始终都是这样的平常、平实、平淡,都是这样毫不起眼的念佛。而其实,往往最殊胜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看不起眼的,最平凡、平实、平常、平淡的。
念佛佛迎,自然心不颠倒
问:凡夫梦中作不了主,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非常痛苦,那时候会障碍念佛往生吗?
慧净法师:一点都不会!我讲过「《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这个讲题,已润成文字,将来会出版,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核心的经文。
《阿弥陀经》核心的经文有三段,第一段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意思就是说「必须要多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得生彼国」,那么,什么是「多善根福德」?这个是核心的地方。第二段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什么才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是第二段。第三段是「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什么是「心不颠倒」?我在那个讲题里面都有详细的解说。
这三段核心的经文,简单来讲,所谓的「多善根福德」,就是「执持名号」,因为它是「万德洪名」。如果不是执持名号,以自己的力量所修的任何法门,都是「少善根福德因缘」,都不是往生的「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是第一点。所谓「一心不乱」,就是专一地念这一句名号,不是功夫上的「一心不乱」。再来「心不颠倒」,是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才使我们「心不颠倒」,不是我们先念佛,功夫念到能够「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才来迎接我们,不是的!那样的讲法违背经文的次序。
所以我们平生念佛,临命终时佛就来迎接;佛来迎接,我们才心不颠倒,不是说我们得先累积能够心不颠倒的功夫,佛才来迎接,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梦中作不了主,那有什么关系!四大分离,非常痛苦,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平生念佛,平常能「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专一不杂乱的执持名号,这就是「平生念佛」,平常的时候就这样。到了四大分离临终之时,临终是佛来迎接的时候,不是我们非念佛不可的时候。我们能够念佛固然就要念佛,不能够念佛也没关系,因为平常有念佛、有愿生心,所以这时候就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接。即使我们昏迷了,昏迷是器官的昏迷,我们的心哪有昏迷呢?我们的心清清楚楚啊,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也清清楚楚看得到;即使有病痛,病痛念不出佛来有什么关系呢?晓得现在病痛嘛!痛得不能够念佛,心中仍感安慰,因为晓得时间到了,弥陀就会来迎接我们,所以安心地等待,虽然身怀病苦,苦归苦,但是心中有安慰。所以临终不是非念佛不可的时候,因为阿弥陀佛会来迎接护持,就不会有往生的障碍。所以刚刚讲,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第三种约定,就是临终会来迎接我们,我们不必惧怕,即使遇到空难,飞机失事死亡,或是面临地震、水灾、火灾等灾难,照样往生极乐世界。
只管平生念佛,临终自有弥陀安排
念佛是我们的事情,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我们只管平生念佛,临终的往生是由弥陀安排,我们不必来跟弥陀插手,所以念念都是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当中,我们尽管有能力,也是安份守己的坐在愿船上,所有的能力,无有用武之地!因为这一艘船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驾驶者是阿弥陀佛,这一艘船是万无一失的,再怎样的风大浪大,对这一艘船毫无影响,何况我们毫无自力能解脱生死轮回。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碍光,不受我们烦恼的障碍,不受我们冤亲债主的障碍,所以我们念佛的人要大安心、大满足,不要惧怕临终;惧怕临终,就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
阿弥陀佛说我要给你大安心,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光明摄取你,临终接引你,你还这样大忧,那你把我看成什么?就是怀疑阿弥陀佛了。等于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了,是不是?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对阿弥陀佛怀疑的疑心,就是最大的罪业,因为如果没有怀疑,一定往生,往生以后,世间上少一位造罪造业的凡夫,而且多一位佛在广度一切众生;如果继续轮回,一定会杀生、偷盗,无恶不作。所以信阿弥陀佛救度的功德,无量无边;怀疑阿弥陀佛救度的罪业,也同样无量无边。因此可以说,真正的罪业,是怀疑弥陀的救度;真正的功德,是信受弥陀的救度。
净土宗宗旨
我们每一本新书后面,都有我们的宗旨,净土宗的宗旨就是这四句偈,第一句是「信受弥陀救度」。弥陀怎么样救度我们呢?弥陀说你只要专称弥陀名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就「专称弥陀名号」。不过如果我们不愿生极乐世界,还在六道轮回,哪有被救度到呢?所以要「愿生弥陀净土」。
所以「信受弥陀救度」是我们这个净土法门的源头,「专称弥陀名号」,就是殊胜又简单的方法,「愿生弥陀净土」是我们的目标,「广度十方众生」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要逃避,不是要享乐,而是要来救度十方众生。那问题来了,我最怕的就是在这个娑婆世界啊!那到了极乐世界还要到这里来,那岂不是危险吗?不是!到这里是倒驾慈航,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来这里救度众生,不是随业流转的,所以在这里永远不会受三涂六道的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都是来回票,有去一定有来。为什么?因为到了那里,我们心量就打开了,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不但自己成佛,也要让大家成佛,而且也有能力来…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弥陀的救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