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中爲何會氣血不通暢,應如何改善?
禅修過程,不論「行、住、坐、臥」,有時會因爲天氣寒冷,空氣不良,姿勢不正,飲食不當,睡眠失調,飲食不當,情緒不穩等諸多因緣,而導致氣血不通暢,會有許多狀況産生,如嘔吐、反胃、冰冷、頭昏、腹帳、便秘等痛苦困擾。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原素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種不調,皆會導致病痛。如何改善?
(1)身心勿使有壓迫:心裏有牽挂,或坐姿不正皆會影響身體各部機能,若不清楚、了解,何者爲正確的禅修方法,應請示善知識,虛心學習打穩基礎。
(2)不要在汙濁的空氣中禅修,在家窗戶可以打開,使之流暢,若不便亦須有「空調」處理。
(3)常做「無常觀」、「空觀」,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執,心地柔軟不計較、不比較,氣血自然身心安泰。
(4)若是本身原有疾病,産生氣血不通,須配合醫師指示按時用藥,再配合調身、調息、調心的禅修,即可避免之。
(5)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如何氣補?心中常保持專注、愉快即是。好思惟、分別、妄想、生氣,皆會引起氣血不通,因此須常保持心平氣和,氣和則呼吸均勻,呼吸均勻後,自然身心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