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十 淨心品▪P4

  ..續本文上一頁全部取下交與一製作花鬘之人,並囑咐他說:“如此昂貴之飾品全部交與你,只求你能日日送我供養天尊之青蓮花。”此人立刻答應下來。

  智賢婆羅門子將四大布施品帶回供養上師,上師又將五百銀幣回贈給他,自己並未接受。智賢當晚就于夢中感得十種夢兆:飲大海之水、空中行走、手握太陽、手握月亮、國王令自己坐上馬車、騎跨仙人、乘騎白象、騎跨天鵝、騎跨獅子、騎跨巨石。夢醒後他自己心下暗想:不知誰能爲我解析此等夢境?

  離智賢住處不遠之地有位具五神通之仙人,智賢就向他打探。仙人回答說:“我無法對你作授記,你應前往燈煌王宮,那裏有明燈國王正欲迎請燃燈佛,如來定會親自爲你授記。”

  依仙人所言,于燃燈佛前往王宮之當日,智賢也趕赴燈煌王宮。

  國王當時爲供養佛陀,下令國中所有人衆務必將鮮花集中起來以作供佛之用。當別處地方均已難覓鮮花蹤影時,被智賢拒絕之女人找到做花鬘者索要青蓮花。那人爲難說道:“國王已下令將所有鮮花全部收走。”女人聞言不甘心地對他說:“你去水池中仔細探察一番,以我福德力,也許尚存少許未被采摘之青蓮花。”

  結果因智賢福德力所致,當做花鬘者來到水池邊時,發現池中竟還有七朵青蓮花搖曳生姿。女人得知後立即命令他道:“速爲我采來。”他惴惴不安地回答說:“我實在不敢,若國王知道一定會重重懲罰我。”女人勸慰他說:“此池中之花朵是否已被采光交與國王?”做花鬘者據實說道:“這倒是實情,所有花均已被采過。”女人就說:“現在還有七支,這難道不是我福報現前?把花采來交與我不會給你增添任何麻煩。”那人只得說道:“(我可以采下七朵青蓮花給你,)只是你萬勿讓國王發現,只能悄悄攜帶花束。”女人再次安慰他說:“確實是我福報現前才有青蓮花留存,你盡管放心采摘,我藏于水瓶中就是。”做花鬘者最終將七朵青蓮花全部采上岸來交給女人,她就將之藏于水瓶中帶往城市。

  智賢也欲供養佛陀花鬘,但他在花園等地四處搜尋都未見一朵鮮花之痕迹。再次返回一花園中時,恰逢手捧水瓶之女人。因智賢福德力現前,青蓮花竟枝枝從藏身之瓶中顯現出來。智賢便對女人說:“給你五百銀幣,能否將花賣與我?”女人抓住機會、憤憤不平地回答他:“原先你不願接納我,現在倒願接受這青蓮花?我怎能把花賣給你!”言畢沒多久,女人又改口道:“你要青蓮花欲意何爲?”智賢向她解釋說:“我欲供養佛陀。”

  女人聽罷就趁機說道:“我不要你五百銀幣,只希望你在供養後,能發願讓我生生世世做你妻子。若果真能如是發願,我可將青蓮花白白奉送。”

  智賢坦率回答她說:“我性喜布施,將來會把妻子兒女、甚至自身血肉都統統布施幹淨。”女人則堅定說道:“只要你能發願讓我永遠做你妻子,我就絕不會爲你布施製造任何違緣。你欲布施何物,我皆心甘情願隨喜、奉送。”

  女人說完就送給智賢五朵青蓮花,自己留下兩朵也欲親自供養佛陀。女人最後又發願道:“在你生生世世行菩提道時,願我都能成爲你共同行持善法之王妃。”

  明燈國王此時已將整座城市清潔、裝飾一新,他手撐具一百輻條之寶傘,與衆大臣共同迎請如來;財子與其臣下也出城恭迎如來。衆人在如來腳下頂禮後就祈請如來入城,燃燈佛與衆多僧衆便歡喜進入城中。當如來雙足踏上城門階梯時,大地即震動六次;天人也降下鮮花、妙香;盲、瘋、聾等人全部恢複正常;身陷牢獄之人頓時解脫枷鎖;所有産婦皆出離痛苦、恐怖;地獄衆生也心生悲意;衆生各個快樂洋溢,駿馬、大象等畜生皆出歡喜鳴音……總之以如來功德力感召,種種瑞相自然紛呈。

  智賢、智慧與那女人手捧鮮花來到燃燈佛所,當時在場之人可謂人山人海,大家均想擠上前去供養佛陀,因而叁人一時無法近前。燃燈佛早已了知此等態勢,他發現智賢婆羅門子可謂衆人中有極大福德者。爲令他順利近身,如來便幻化出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一時衆人紛紛四散避雨。智賢這才有機會近前拜見如來,當他一睹如來令人視而不厭之身相後,立即生起極大歡喜心,馬上以五朵青蓮花供養如來。

  如來以神威加持力令這些青蓮花當下就大如車輪,這些華蓋般之青蓮花當如來行走、停留之時,于其頂上始終形影相隨。女人親睹之後也生出歡喜心,將剩余兩朵青蓮花供養給佛陀。此兩朵鮮花亦在如來加持下大如車輪,並于如來耳旁變成華蓋。

  眼見大雨傾盆已使整個場地泥濘不堪,智賢便欲將自己金色發髻鋪在地面供如來行走。他邊剪下發髻,邊發願道:“具智之如來,我若得菩提,無生死雙足,速踩我頭發。”滿其心願,燃燈佛雙足終于踏上智賢頭發。一直跟隨智賢之智慧此刻忍不住嗔心大起,他以不滿語氣惡狠狠說道:“諸位請看,燃燈佛竟像對待畜生那般踐踏婆羅門子智賢頭發。”

  燃燈佛踩過智賢頭發後,一邊回望地上金色發絲,一邊告訴諸隨行比丘道:“你們切不可踩踏這些頭發,此婆羅門子實爲已在無量如來前廣積大善根之大士夫。”他又對智賢授記說:“過一大阿僧祇劫後,你將于娑婆世界成爲整個叁界之怙主、導師、明燈、如來正等覺,號釋迦牟尼佛。”

  獲如來授記後,智賢騰身七多羅樹高之地,且頭發又重新長出並分外端嚴。當其住于虛空中時,大多數衆生都親眼目睹,他們紛紛發願說:“待你成佛時,我們均願成爲你聲聞眷屬。”女人也發願說:“直至你成佛前,我都願做你妻子;等你成佛後,我也願成你聲聞弟子。”

  明燈國王將散落于地之頭發根根撿起,財子國王見到後馬上請求能將之賜予自己。明燈國王滿其心願將其全部送與財子,財子一一數來發現共有八萬根。大臣們此時爭相索求,財子便一人分與一根。等諸大臣各自回家後,他們就爲每根頭發各建一座佛塔以爲供養。

  智賢獲燃燈佛授記後,明燈國王、財子國王、城中臣民皆已知曉他未來應具不可思議功德,大家自此後就盡心盡力以歡喜心對他猛厲供養。

  智賢在一片歡樂氛圍中並未忘記智慧,他問智慧:“我已得無上菩提授記,不知你現在又發何心?”智慧慚愧說道:“我所有之一切都已毀滅盡淨,因燃燈佛足踏你頭發時我竟嗔心頓起,我當時說:“如來就如對待畜生一般踐踏智賢頭發。””智賢聞已勸請智慧道:“請過來與我一同在如來前出家。”

  二人出家後,智賢精進修學叁藏,如法攝受眷屬,並于死後轉生兜率天;而智慧則因對佛妄說惡語,死後便立墮地獄中。智賢以供養如來青蓮花之果報,在得到佛果之前恒享大樂,此善根亦成他成佛之因緣;得佛果後,五百匝得人尚以鮮花、樂器等種種供品對他誠心供養。

  上述公案與《燃燈佛授記經》中所載妙雲婆羅門子得如來授記之故事大致相同,個別情節稍有出入;塔洛(譯師)所翻譯之《佛傳公案經》中亦雲智賢婆羅門得如來授記。若與上文所引記敘相較,只在文字、意義等方面稍有偏差,此處所詳敘之公案,大體即按智賢婆羅門得授記之公案鋪陳。

  與此道理相同,我們也可理解各種公案情節或多或少有些出入之原因。過去有多位上師曾說過,智賢與妙雲童子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實指乃同一人。

  至于貪執智賢之女人善取,即爲後來之耶輸陀羅;有些佛經中言釋迦牟尼佛未出家時之王妃名爲沙措瑪,沙措瑪其實是衆多王妃之總稱,其中之一當然可叫耶輸陀羅;另有名爲持稱者也即耶輸陀羅,她乃釋迦族持杖之女,是羅睺羅之母親;釋迦族鈴聲之女名爲熱瑪(隱藏姆),當義成王子看到她時,目不轉睛之際,竟將手中鐵箭捏成粉末,然後就將之娶爲王妃;王子之王妃尚有釋迦善世之女,她名爲獸生。當其宣說寂滅話語時,王子非常歡喜,還將自己項鏈送與她,並娶其爲王妃。

  上述叁人乃義成王子最主要之叁位王妃,王子其他女眷尚有八萬人,耶輸陀羅乃其中最殊勝之王妃。有衆多上師都曾指出,一些經典中言沙措瑪實指熱瑪,此爲總稱用作別稱之例,此種說法確實言之有理。

  釋迦牟尼佛如是于燃燈佛前得授記,並獲無生法忍。其本體安住于法身中無有絲毫動搖,同時也在十方世界幻化出無量無邊之化身,于每一刹那都能圓滿如大海般深廣之積集資糧、忏悔罪障、成熟衆生之功德,此種刹那間之豐功偉業實乃無法言喻。

  當迦葉如來于此刹土出世傳法時,釋迦牟尼佛彼時轉生爲一智賢無上婆羅門子,並于死後轉生兜率天成爲最後有者,名爲白頂天子菩薩。當其與世間之因緣成熟時,便以五照見降臨人間,其後又經曆入胎、誕生、出家、成佛等種種過程,此中詳細情況可從《廣大遊舞經》、《毗奈耶經》等與本師傳相關之經典中了知。

  釋迦牟尼成佛後于不同環境、各種根基衆生前叁轉*輪之詳情;及開示廣大、甚深佛法;擁有照見萬法之智;爲利益一切衆生而生慈悲心;對衆生作叁世無障之授記;顯示種種神變令衆生脫離苦海,並獲暫時及究竟樂,如是共同所化衆生前所顯示之行持、事迹,個中因緣、經過可于其他傳記中了知。

  上述釋迦牟尼佛因地時廣行菩薩行之各種事迹,乃從佛經中大概歸納後而宣說,與本傳記較接近之其他論著有:《善見大史》、《譽廣大士傳》、《善財童子傳》等。本傳記之記敘次第是以六波羅蜜多爲順序,不按此順序亦能成文。

  在藏地,普遍流傳有一些佛經中講述過、非常可靠又異常精彩的本師傳故事,完全可作釋迦牟尼佛傳記之補充;若無以上補充材料,本傳記所敘亦基本涵蓋釋迦牟尼佛前世行菩提道之主要內容。凡夫對釋迦牟尼佛傳記之深廣內容,實不可以叁言兩語輕易斷言。聽到本傳記中的任何一個公案後,僅僅于一刹那間生起信心,解脫的種子就會播植在自相續中,無量無邊功德就此孕育、産生。若全部聽聞、完整閱讀,並對之生起恭敬心與信心,所得功德更無法用言語描述。以此種方式了知大乘菩薩道之內容,並對其生起信解心,此種作爲對自他都能帶來極大利益。正如馬鳴論師所說:“以殊勝感人故事,宣說如來與佛法,不信之人令生信,對佛法生歡喜心。”

  以上圓滿宣說了釋迦牟尼佛發心、供養並得如來授記之深廣道理。

  

  摸達嘎食:一種食物名。

  如來依五種觀察選擇降誕人間:國王迦毗羅婆窣堵、種姓刹帝利、氏族甘蔗釋迦、生母摩诃摩耶、時會五濁惡世。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十 淨心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