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二十中劫。當時有一轉輪王名爲寶傘,寶傘擁有一千太子,他即于五中劫中率太子、眷屬等人以各種物品供養承侍如來;一千太子隨後又于五劫中承侍如來。釋迦牟尼佛彼時即轉生爲一千太子中一月傘王子,他有次前往寂靜地,欲以更爲殊勝之方法供養如來,但他一時又不知何種供養法方爲殊勝。此時承佛神力加持,天人便來到王子前說道:“所有供養中最殊勝者乃爲法供養。”王子急忙問:“如何才是法供養?”天人回答說:“你可向藥王如來討教。”
王子又問藥王如來,如來告訴他說:“善男子,有兩種供養堪稱爲法供養:一者讀誦、受持、憶念、精通與世間論典不同難以證悟之無緣空性佛典;二者趨入菩薩叁藏、陀羅尼、六波多蜜多、宣說不退轉輪及諸佛贊歎之經典。”
月傘王子爲獲相應無生法忍,便將所有衣物、飾品悉數供養如來,並請求說:“我欲守持正法,請如來加持。”王子隨後就出家求道,並精進修法,不久即獲神通、陀羅尼、辯才無礙諸功德。待如來圓寂後,他開始轉大*輪,于十劫中宣說佛法,度化無量無邊衆生。
又久遠之前有一具意如來,于其教法下釋迦牟尼佛成爲一稱光比丘,一直修持大乘法門。他經常想: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我身所有之皮、經絡、骨頭、腹部乃至血肉全部幹癟都不足爲惜,我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精進!
想畢,稱光比丘即用布包裹住身軀,又沾滿酥油,然後在如來前點燃自己以供養世尊。大火燃起之時,他又以偈頌贊歎如來道:“如來自然智慧無邊際,遠離過患驕慢一切罪,慈光觀照趨入劣道衆,祈請宣說遍智殊勝道。”
久遠之前有一百光如來出世說法,他以放光神變幻化出衆多如來爲衆生宣說佛法,令無量無邊衆生皆獲無生法忍。當時有一比丘名爲明目一直承侍如來左右,他也即是後來之釋迦牟尼佛。明目比丘非常了知幻化如來所調伏衆生之心,每當如來宣法時,他也傳法教導衆人。明目還于如來前爲衆生做大量瑣事,並以其承侍如來、服侍衆生之功德而使無數衆生均發無上菩提心,並進而獲不退轉果位。
無量劫之前,盛譽如來出世說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爲一妙行菩薩,所發誓願極其堅固。他之大願爲:願我成佛時,我所教化刹土中所有衆生均爲圓滿無上菩提之法器。若他們不能堪爲法器,我則不欲獲圓滿菩提果位;任何轉生于我教化刹土中之衆生,願他們皆能速得神通、順利涅槃;願所有轉生我刹土中之衆生,都能棄惡從善,並在無上菩提道中永不退轉;願我刹土中無有叁惡趣、非天及痛苦名稱;凡轉生我刹土中者,除以願力住世之菩薩外,無有最後有者。
釋迦牟尼佛即如是發願住持清淨刹土,故而我們應明白:釋迦牟尼成佛後不僅住持我們所居之五濁刹土,也住持其他清淨刹土。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淨慧國王,他當時就已供養承侍過無數如來。國王一日心生一念:以有相承侍怎能令佛陀真正歡喜,將世間財富供養如來亦難令世尊究竟快樂,看來我應以希求如來智慧讓佛陀心生真正歡樂。想及此,他便發願爲利益一切衆生定要成佛,且要顯示最廣大、迅疾之神通以令衆生皆能盡快成佛。他還發願道:“于我成佛後所居刹土中,願能有衆多如來住世度衆。”
正因釋迦牟尼佛當初如是發願,故而賢劫中才會出現九百九十尊(似應爲九百九十九尊)佛陀。他在無邊無際佛陀前均以身、口、意供養承侍,且不斷發心,以猛厲信心修持佛法。憑上述諸種善根,釋迦牟尼佛刹土廣大無邊。
久遠之前無量光如來出世時,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威猛菩薩,成爲當時七十萬菩薩主尊。威猛以種種善巧方便而精通衆生行事時間、對衆生說法時間及親近衆生之時機,並具備爲別衆宣說佛法方方面面之菩薩所具無量功德。他經常專注于無量光如來,目不暫舍。當其從一佛刹到另一佛刹追隨佛陀時,無論他到哪一刹土,凡他到達該刹土時,此刹衆生便知道如來出世情況。魔衆對他深感恐怖,而天人則心生歡喜。這些刹土全部遍滿金色光芒,衆生因不知光從何出而鹹感稀有。
此時從空中傳出音聲道:“此刹遍布如來光芒,何人欲見如來,只需邊合掌邊言“我等欲見如來”,即可如願見到。”無量光如來幻化出成千上萬佛陀,每一衆生面前均有一幻化如來,衆生不見任何人唯除眼前幻化如來。如來光輝整日照耀,于如來無有涯際之刹土中,無量菩薩皆獲不退轉果位。
無量光如來使威猛菩薩生起精進心與力量後說道:“善男子,你可追隨我之光輝,我放光照于何處,此處即我刹土之邊際。”世尊邊說邊發出金色光束,威猛即以神變追隨佛陀光芒,如是經過無量劫亦無法及于終止處。當菩薩稍稍生起懶惰之意與疲累之態時,如來身相現于空中並說:“善男子,你不應懈怠,亦不需執著疲勞感覺,請繼續追隨我身光芒。”
如來言畢即以神變加持威猛菩薩,遣除他身體疲累與心裏懈怠,增上他精進力。又經過無數劫長時尋覓,威猛最終看見一如意寶樹,此樹光亮很遠之地都能望見。他便將袈裟披于肩上,右膝著地,祈禱無量光如來道:“智慧無垢離染汙,如來光芒照世界,汝之光輝極無邊,我無法追隨到底。”
此時虛空中現出七寶宮殿,宮殿中如來顯示身相且說道:“何人住于我腳下,或住邊遠偏僻地,衆人音聲我皆聞,修行狀況我亦知。十力功德佛具足,衆前顯現實不虛,諸法實相如來知,工巧明等亦遍解。如來刹土諸衆生,聞聽此語皆生信,安住無上菩提果,于佛法中不退轉。此法不同于聲聞,不共佛法汝當知,任何菩薩心清淨,摧滅魔過得菩提。”
以佛神威加持,如來妙音傳遍整個世界。
又久遠之前有一超離諸衆如來于善目世界出世說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爲無邊持力菩薩,成爲七十萬菩薩主尊。他精通六度萬行及一切方便法,所具威力、功德超過所有菩薩,又能調化聲聞根基衆生,還恒時供養、承侍如來。他能住于現法樂住等持,在八十萬世界與如來刹土之間,以種種化身利益衆生、成熟他們善根。
如來有次詢問他說:“善男子,能令無量無邊世界中諸如叁惡趣、非天、無暇之處盡皆消失,所有如來刹土一刹那間都得以顯現之利益衆生法門能否現前?”
無邊持力菩薩回答道:“世尊,此等方法于一刹那間當可以顯現。”如來又問他:“善男子,此等法門到底能否顯現?衆生壽命如今已長達無數劫,衆多菩薩均開始放逸、懈怠。如此一來,一刹那間又怎能令這些設想全部成熟?”看到菩薩略顯困惑,如來便諄諄開示道:“善男子,我實告汝:如來刹土本無量無邊,而佛陀則對其再叁觀照,以此之故,如來不可調化之刹土實不存在,于一刹土中都有衆多如來方便應世、調化開導。是故善男子,你應深信如來教言,此刹土理應得到清淨與度化。善男子,你已于無量如來前積集善根,無等大慈早已具備,你之智慧亦超越常人,如此看來,你是否有信心于一生當中度化一切衆生?”
無邊持力菩薩慷慨答言:“若如來開許,我定會對衆生生起最大悲心。爲衆生利益,我願無量劫中以歡喜心趨入火海。”
超離諸衆如來顯示涅槃後,菩薩將如來法體做成遺塔並行廣大供養。他時常憶念如來教言,並以慈悲心攝受衆生。又幻化出無量無邊化身,令如來刹土如盛開鮮花一般遍滿不退轉菩薩,然後才離開人世。
又釋迦牟尼佛曾爲木頭王子,身相醜陋不堪,但人卻勇敢、堅強,遠遠超過其他怨敵。木頭王子將六國全部劃在自己統領之下,帝釋天隨後也贈其如意寶。以此如意寶威力,木頭王子身體竟變得與天人一般莊嚴,財富也廣大圓滿,他便依此而行布施,具體詳情請參閱《賢愚經》。
釋迦牟尼佛又曾示現爲持力魔鬼,于五百如來教法下廣行魔業。後當魔信如來出世並正要顯現得菩提果位時,持力魔鬼便欲製造違緣。而如來早已了知魔鬼前世善根,于是便來到持力前顯示神變,魔鬼頓時就回憶起以前在如來前因造魔業而墮入地獄中備受煎熬之痛苦情景。持力立刻生起厭離心,並皈依如來,又忏悔以前所造罪業。他對如來所傳甚深法要深信不疑,並最終發下無上圓滿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還曾示現爲匝哦之女商主,某次當匝哦之女去海中取寶時,他先因對母孝順而感受快樂果報;後當不敬母親之業力成熟時,匝哦之女頭上就長出鐵轉輪。他此時則對衆生生出悲心,並因此而發願道:“所有衆生因對母不孝而造惡業之果報,我願全部承受,願鐵輪只在我頭頂旋轉。”
以此慈悲願力感召,匝哦之女當下遠離痛苦,並于死後轉生兜率天。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爲阿渥仙人,他到一寂靜地于六萬年中依一只腳而精進苦行。帝釋天了知後便于虛空中對其頂禮,又令欲界、色界天人對他行廣大供養。阿渥仙人能回憶起天上最初出現之星宿,又精通世間最開始時邊際在何處等學問,他還據此創製天上星宿運行規律,並安立諸如瞬間、刹那、白晝、夜晚、月、年等時間概念。諸天人皆對他生起歡喜心,並贊歎道:“如此衆生實乃整個世間獨一無二。”
久遠之前,獅力如來出世說法,當時釋迦牟尼佛轉生爲一金剛幢菩薩。他在聽聞甚深佛法及陀羅尼並受持後,就前往各個城市患有種種疾患衆生前,以自己聽聞及受持之力令此等衆生皆獲解脫。
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一菩薩,當星勝如來入火遍處定時,菩薩單腳獨立,于七日中繞轉如來,他以偈頌贊歎佛陀之衆多公案在佛經中有廣說。
有關契經中曾記載,釋迦牟尼佛轉生爲菩薩時,從無造作任何必墮地獄之惡業。但爲利益衆生故,他曾以發願力轉生地獄。
當人壽一百歲時,轉生爲菩薩之釋迦牟尼佛看到恒河沙數地獄衆生深受痛苦煎逼,菩薩便以發願力取地獄衆生形象,于無量時日中,在罪業深重衆生前廣宣十二部經,摧毀他們各自惡業。除惡見衆生外,菩薩度化無數地獄之衆。
賢劫之中,爲無量衆生利益,佛陀顯示爲旁生之軀,諸如食肉旁生、人熊、鴿子、猴子、龍、蛇、大鵬、魚、烏龜、狐狸、兔子、牛、馬等利益同類衆生;他還以餓鬼身形救度無量無邊餓鬼衆;在屠戶家中,他又以殺豬、殺雞、撒網捕魚等屠夫形象教化衆生;于劣種之家,則以強盜形象利衆……菩薩從未造作此等惡業,只爲調伏衆生,他才以其發願力示現爲如是軀體來教導群生。
釋迦牟尼佛亦曾轉生在邊地,以貪、嗔、癡等叁毒行持非法,又不信叁寶、因果,不孝父母,不敬長老,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他即以如此形象開導衆生。
釋迦牟尼佛還曾以女人身相及身體面目醜陋不堪者、具猛厲貪嗔癡叁毒者、嫉妒心強者、吝啬者、幻化師、魔術師、太監、石女、裸體外道、毀誹因果者等種種面目教化相應根基衆生。
爲使衆生解脫輪回苦海,世尊身披大誓願铠甲,趨入持惡見、邪見之衆中,以與他們相當之形象利益此等頑劣之衆,相關詳情可參見《涅槃經》等經典。
又《崗波請問經》中雲:“我于過去行菩薩行時,爲衆生利益而舍棄自己身軀,以衆生爲主人、自己做仆役,曾廣行無量雜役:時時爲別人端屎倒尿、灑掃除穢、割麥刈草、收獲莊稼、辛勤擠奶、背柴砍樵、生火燒炭、挑水下廚……
如是勞作之時,從未生起過“我不欲做此等雜事”之念;爲衆人製作香、花、飲食時,亦未生起過“我不欲做此等雜事”之念。欲爲、願行之事,我自會心甘情願去做;不欲爲、不情願之事,我亦自覺行之,定不會袖手放棄。無論國王種姓或平民、婆羅門喚我做事,我絕不前思後想我能否爲之;如有人相招,我定會跟他前往,所有如理如法祈請,我盡皆滿足。迄今爲止,我所承辦之事樣樣圓滿,自始至終未曾想起有何不圓滿之事。”
《持世請問經》又雲:“善男子,我過去恒以大精進力及善巧方便力利益衆生,爲獲無上圓滿菩提果而積聚資糧。善男子,我能憶念過去世時爲利益衆生,我曾日日將自己軀體幻化爲一千之衆在衆生前廣行布施。善男子,我于百千萬世中觀見衆生受饑餓之困,我便時時自煮身肉以爲布施。如是做時,我未生起過刹那煩惱、後悔心,心中所充盈者唯有對此等衆生之周遍大悲心。”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身披不可思議精進铠甲,趨入無量六波羅蜜多,廣做世人難以想象之精進事業以利衆生。
以上圓滿宣說了釋迦牟尼佛廣行精進之種種公案。
籌碼:佛教僧侶舉行大規模法會時,用以計算人數的由柽柳製成的木籌碼。
俱盧舍:印度長度單位名。古印度以人壽百歲時代所用弓之長度爲一弓,一俱盧舍約五百弓,相當于二百五十市尺。
現法樂住等持:身心留住今生今世安樂之中。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六 精進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