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燈論

  

  敬禮文殊師利菩薩!

  

敬禮叁世一切佛,彼法以及諸僧衆;

  賢徒菩提光請故,當善闡明覺道燈。

  由下中及上,應知有叁士;

  爲明彼特征,當書各差別。

  任憑何方便,唯于生死樂,

  求自利益者,知其爲下士。

  背棄叁有樂,遮止諸惡業,

  但求自寂滅,彼名爲中士。

  于諸勝有情,求大菩提者,

  當說諸師長,所示正方便。

  對佛書像等,佛塔正法前,

  以花香諸物,作豐盛供養,

  亦行普賢行,所說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不退轉之心,

  淨信叁寶尊,雙膝著于地,

  恭敬合掌已,先叁遍皈依。

  次于諸有情,先起慈心觀,

  生叁惡趣等,及死殁諸苦,

  所有諸衆生,爲苦所苦惱。

  欲度脫衆生,出苦及苦因,

  當發菩提心,立誓永不退。

  如是發願心,所生諸功德,

  如華嚴經中,彌勒廣宣說。

  讀彼經或從師聞,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無邊爲因緣,如是一再發其心。

  勇施問經等,廣說此福德,

  摘彼唯叁頌,今且錄于此,

  菩提心福德,其中若有色,

  充滿虛空界,福猶多于彼。

  若人以珍寶,遍滿恒沙數,

  一切佛世界,供世間怙主;

  若有人合掌,心敬大菩提,

  此供更殊勝,其福無邊際。

  既發菩提願心已,應多努力令遍增,

  爲于他生能憶念,應當遍護諸學處。

  除行心體諸律儀,非能增長正願心,

  由欲增長菩提願,故當勉力受此戒。

  恒俱余七種,別解脫戒者,

  乃有菩薩戒,善根非余有。

  如來所宣說,七別解脫中,

  梵行第一者,即比丘律儀。

  當以菩薩地,戒品所說軌,

  從具德相師,受菩薩律儀,

  善巧律儀軌,自安住律儀,

  堪傳律具悲,當知得良師。

  努力尋求已,若未得良師,

  當解說其余,受律儀軌則。

  如妙祥莊嚴,佛土經所說,

  昔日妙吉祥,作虛空王時,

  所發菩提心,此處當詳述:

  我于依怙前,發正等覺心;

  筵衆生爲賓,解除彼貧乏。

  從今至證得,無上勝菩提,

  不起忿害心、悭吝與嫉妒。

  當修勝梵行,當斷罪及欲,

  欣喜戒律儀,常隨諸佛學。

  自不樂疾速,取證大菩提,

  願爲一有情,住到最後際。

  當清淨無量,不思議佛土,

  普令十方界,稱揚我名號。

  一切身語業,我皆令清淨,

  意業亦令淨,不作諸惡業。

  自身語意清淨因,即住行心體律儀,

  善習叁種戒學已,將極恭敬叁戒學。

  故勤習圓滿,菩薩諸淨戒,

  當悉能圓滿,大菩提資糧。

  一切佛共許:圓滿福智性,

  二種資糧因,是引發神通。

  如鳥未長翼,不能空中飛;

  如是離通力,不能利有情。

  俱通者一日,所修諸福德,

  諸離神通者,百生不能集。

  欲速能圓滿,菩提資糧者,

  勤修成神通,非以懈怠得。

  若未修成止,不能起神通,

  爲成就止故,應再叁策勵。

  止支若失壞,縱然奮力修,

  曆經數千載,叁昧終不成。

  故當善安住,定資糧品中,

  所說諸支分;于隨一所緣,

  意安住于善。

  若成瑜伽止,神通亦當成。

  離慧度瑜伽,不能盡諸障。

  爲徹底斷除,煩惱所知障,

  故應具方便,修慧度瑜伽。

  智慧離方便,方便離智慧,

  俱說爲縛故,二俱不應舍。

  何慧何方便?爲除諸疑故,

  當明諸方便,及智慧差別。

  除慧波羅蜜,其余施度等,

  一切善資糧,佛說爲方便。

  由修方便力,自善修慧者,

  彼速證菩提,非單修無我。

  了達蘊界處,皆悉無有生,

  知其自性空,說名爲智慧。

  有則生非理,無亦如空花,

  二俱犯俱過,故俱亦不生。

  法不從自生,非從他及共,

  非從無因故;由體無自性。

  又以一及多,觀察一切法,

  其體不可得,故定無自性。

  空性七十理、中論等皆說:

  成立一切法,自性之空性。

  因恐文太繁,于此不廣陳,

  僅就已成宗,爲修故精說。

  故所有諸法,自性不可得,

  凡修習無我,即是修真性。

  慧不見諸法,有任何自性,

  說慧如是理;當無別修彼。

  分別生叁有,其性爲分別,

  故斷諸分別,是最勝涅槃。

  如是佛亦說:

  分別大無明,能墮生死海,

  住無分別定,無別明如空。

  入無分別陀羅尼亦雲:

  佛子于此法,若思無分別,

  越分別險阻,漸得無分別。

  由聖教正理,定解一切法,

  無生無性已,當修無分別。

  如是修真性,漸得暖等已,

  當極喜等地,佛菩提非遙。

  若欲由咒力,所成息增等,

  及修寶瓶等,八大悉地力,

  順利得圓滿,大菩提資糧,

  及欲樂修習,事行等續部,

  所說諸密咒;

  爲求師長灌頂故,當以承事施寶等,

  依教奉行等諸事,使賢善師心歡喜。

  由于良師心喜故,圓滿傳授師灌頂,

  清淨諸罪爲體性,即成修悉地善根。

  初佛大續中,極力遮止故,

  梵行者勿受,密與慧灌頂。

  若持彼灌頂,住難行梵行,

  違犯所遮故,壞彼難行律。

  彼持禁戒者,將生他勝罪,

  且定墮惡趣,故亦無成就。

  欲聞說諸續,火供祠祀等,

  得師灌頂者;知真者無過。

  上座燃燈吉祥見,經等法中所說教,

  經由菩提光啓請,已略說明菩提道。

  

大阿阇黎吉祥·燃燈智所造《菩提道燈》竟。

  

此論造于象雄托鈴寺,由這位印度大學者本人以及主校譯師善慧共同翻譯審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