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法師:講經要以種種方便與聽者的思想契合
記者:阿彌陀佛!如一法師您好,首先恭喜您獲得2010北京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第一名,您這是第一次登臺講法嗎,法師這次選擇宣講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您是怎樣的因緣選擇這部經典的呢,能否具體談談呢?
如一法師:這是我第二次講經。當時我師父讓我和如是法師、觀了法師我們叁個自己挑選,可我不知選哪個好。最後是師父讓我講行願品的。
以前我沒有太重視過行願品,認爲它只是普通的修行功課。後來通過師父的指點和自己的閱讀分析才認識到行願品的殊勝。這點要感恩我師父上明下奘大和尚!
記者:您的講經風采令我印象深刻,我也非常贊歎,比如您將當今的時政、熱點話題,甚至是娛樂界的熱門話題都能夠用經典去闡釋,您這是自創風格吧,能否具體談談是怎樣形成這種風格的呢?
如一法師:嗯,是我的風格。我比較關心時事,對事情有一點自己的想法、見解。通過對佛法的學習,我發現用佛法看待問題是個很好的視角,能巧妙地解決很多問題。
記者:記得在2009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上,國宗局王作安局長在致辭中提到“講經說法是引導信衆的基本方法,也是佛教界適應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講經要回應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要通過講經引導信衆樹立正信、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追求和諧、服務社會。”您認爲如何講經才能貼近信衆的需求,能夠切身的解決他們的實際心理問題或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讓他們從心底樹立正信?
如一法師: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叁點:首先,講者本身思想不能偏激——認爲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自己先落了兩邊,就違背了佛法不二的基本思想。我認爲一個人在講話之前要先學會傾聽,有了傾聽、理解、接受、容納的能力後,才能講解。
其次,因材施教,要知道受衆群的特點:比如年齡段、受教育程度、職業特點等。利用聽者的興趣點,以種種方便與聽者的思想契合、溝通,與之産生共鳴。這樣,講者的理論才容易被接受。
最後,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無論講什麼、怎麼講,最重要的是要給人希望、給人力量、導人向上,這是我的宗旨!
記者:您能否談談從此次講經交流中獲得的收獲嗎?比方說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現得比較滿意,哪些方面表現得不是很滿意呢?
如一法師:這次收獲良多。講經交流會上很多法師的講稿都非常精彩。比如海法法師講的金剛經,還有如是法師講的普門品等等。他們的講稿都寫的非常透徹、深入。但可能由于口音或臨場發揮的問題沒能更好地演繹出來。我相信,無論是評委還是聽衆都清楚他們的見地和修爲。我獲獎是因爲我比較有舞臺(臨場發揮的)經驗,講的比較生動。再就是我唱了一段歌,可能是把大家都唱高興了吧.....就把一等獎發給我了。(笑)
其實,我自己覺得講得並不好,因爲我准備的講稿還有一段總結,沒有講完,時間就到了。由于唱了段歌,大家可能覺得唱歌就是結尾,就使勁鼓掌了,其實我還有一段沒講。(笑)不過將錯就錯也不錯。後來我師父說他以爲我充其量就是第二名。確實,得第一我也挺意外。
非常感激評委們的理解與厚愛!我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不足,相信評委們也都心中有數。但他們依然認可了我,我真是非常感動!當然也很慚愧。但這一切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以後我會更用心、更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