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則彼最後將毀滅,
如同雞蛋扔高空,最後必定摔粉碎。
世上多半士夫衆,常受同類所損害,
如同陽光普照時,星宿皆成無蹤影。
若利敵人亦接近,若害親人亦遠離,
海寶雖遠亦購買,腹疼雖近亦治療。
內有稍微財富時,便外露出傲慢相,
如同飽含雨水時,濃雲飄動雷聲響。
具足諸德者極少,無有微德者亦少,
德過混爲一起時,智者依止多德者。
最初尚未了解時,無法肯定敵或友,
食不消化變爲毒,認清毒亦變良藥。
何處有緣彼興盛,若無業緣彼衰退,
野鴨屋中不肯住,從湖驅彼亦返回。
智者花錢求學問,愚者雖學亦舍棄,
衆人生病即服藥,有人亦會自殺也。
諸有自由即安樂,諸無自由即痛苦,
共同即是爭論根,誓願即是束縛因。
即使內具諸學問,裝束褴褛受人欺,
如同蝙蝠有本事,無羽之故被鳥棄。
非應之處若正直,往往毀他亦毀己,
如同直箭毀他人,或者毀壞自己也。
雨水江河入大海,智者方有智慧心,
國王能集財眷民,溫濕之處長叢林。
夏天泉水燃草火,雲間太陽十五月,
愚者學問惡劣友,需時不定能用上。
愚者少說極爲佳,國王深居極爲妙,
魔術偶而觀爲奇,珍寶罕見亦爲貴。
倘若過分慈愛者,亦會變成仇恨因,
世人衆多之糾紛,亦從相屬而産生。
即使激烈之爭論,亦會變成友愛因,
常見爭論之結局,多以和解而告終。
悭吝富人之財物,嫉妒心重之友伴,
卑劣惡人之理智,彼等不會令人喜。
貪者得財即歡喜,慢者誇獎即歡喜,
愚者同行即歡喜,正士講實即歡喜。
卑劣惡人之學問,膽怯士夫之理智,
橫暴長官之恩惠,彼等難以利他人。
有財人語皆入耳,無財講實亦不聞,
如同産自瑪拉雅,即使朽木亦貴重。
多語即是過患因,少語即是除過根,
解語鹦鹉進籠中,喑啞飛禽均自由。
何人若于怨敵前,經常無欺而饒益,
則敵亦會如是敬,此乃諸法之規律。
弱者發怒有何用?強者爲何起嗔恚?
是故爲辦事務時,若生嗔恨即自焚。
有施敵人亦自聚,無施親人亦遠離,
猶如母牛盡乳時,雖持牛犢亦離開。
即使精通某些事,不定了知余一切,
如鵝雖能辨水乳,仍自身影爲食物。
主人經常愛護人,則彼易得自眷仆,
如于蓮花盛開湖,水鴨亦會自然聚。
富人廣施自享受,學者溫雅又善良,
大者愛護卑劣衆,此叁利他亦益己。
若依福德成諸事,如同陽光不依余,
若依精勤成事業,如同燈光仍依余。
倘若依止高尚士,劣者亦會得高位,
如同藤蔓依大樹,一直盤繞于樹頂。
有學之士雖有過,愛學之人尚依止,
如同雨水雖害屋,世間之人令生喜。
若無學問憑裝束,智者不能生歡喜,
如同駿馬不奔馳,雖美亦爲無價值。
愚者當中富翁多,猛獸群中有英雄,
世上學者正士中,能出格言極罕見。
何人具有何本領,彼人亦聞彼聲譽,
學者能聞智者名,英雄能聞英勇名。
諸大能人行供時,劣者對此會輕蔑,
如同自在天頂飾,卻被非天所食也。
書卷當中之學問,尚未修成之密咒,
健忘者之學處等,需用之時常誘人。
縱有智慧具財富,懶漢難以得高位,
如耳雖是先長出,豈能高超角頂矣?
豬狗香味有何用?盲人燈火有何用?
停食者食有何用?愚者正法有何用?
深慧學者純黃金,沙場英雄勝駿馬,
善巧醫師妙飾品,赴于何處受歡迎。
若有智慧精進者,則彼怎不成諸事?
如班圖子曾消滅,十二兵隊俱盧族。
所有兒孫之行爲,皆爲跟隨前祖輩,
如小杜鵑隨鹞子,此乃即是少見也。
山嶽河水大象馬,樹木光耀珍寶石,
男漢以及婦女等,雖是同類異勝劣。
有福之人說一句,弱者對此亦難當,
如同果劄王一言,加措國王被束縛。
雖勤承辦一切事,真得成功靠福份,
猶如商人入海中,未得之寶在王庫。
愚者愛憎易推知,智者愛憎卻相反,
老狗微笑知彼欣,閻王微笑即殺衆。
最勝財物即施舍,最勝安樂心舒暢,
最勝裝飾聞正法,最勝之友誠實者。
誰人不爲財所苦?誰人永時住安閑?
一切安樂及痛苦,如同冬夏而循環。
弱者僅提強者名,他人亦會守護彼,
如人唯說指鬘名,衆多邪魔保護之。
衆生誰與誰相屬,皆由前世業所感,
猶如鷹鹫背旱獺,水獺供養鸱鸮矣。
若欲積累受用者,增時發施最殊勝,
若欲河水引進塘,放水養池是良方。
第六品終
第七品 觀察非理
奴仆之人自傲慢,苦行之士講究衣,
國王不依教法行,此叁即是不合理。
承辦力所不及事,結仇衆人爭強士,
信賴女人交惡友,五者爲速毀自因。
無財而欲著妙衣,于人乞討又自慢,
不懂經論想辯論,此叁衆人所笑處。
雖有美麗富饒境,惡人尚貪偏僻鄉,
如郁金花當成肉,除彼豺狼誰作想?
大者所受之迫害,出于自眷較敵多,
如同獅子自身虱,此外含生誰敢咬?
倘若主人害自己,則此余人誰拯救?
設使顯現遮色法,則見彼色有何法?
若害如法靜行者,此人極爲卑鄙也,
若殺托庇自己人,誰人會說彼英雄?
盡管自己無稍利,惡人亦要害他衆,
猶如毒蛇雖食氣,遇見他衆尚咬死。
愚者貪欲以爲樂,實則行貪即苦因,
如同飲酒以爲樂,實則瘋狂當安樂。
若有學問世人敬,學問亦從精進來,
若不勤學諸知識,怨恨他人有何益?
諸人羨慕得長壽,又複恐懼成衰老,
畏懼衰老望長壽,此乃愚者之邪念。
何人學者身旁時,若不向他學知識,
則定此人遭受魔,或是業力所逼也。
若人具備受用時,既不享受也不施,
則定此人受疾病,或是現前餓鬼也。
了知教法未修行,則彼教法有何用?
莊稼長得雖壯盛,猛獸對此何生喜?
業力所逼之衆生,有財亦不會享用,
如同烏鴉饑埋食,豈能複得自享用?
既不享受又不施,彼財若當成富裕,
則可將山視黃金,此爲富裕垂手有。
能講種種法非法,如此學者雖極多,
然能知法修行者,于此世人真稀少。
貴種體端韶年者,若無學問不爲美,
如同孔雀羽雖美,豈爲偉人之裝飾?
僞裝鼻子購得子,借人之飾盜得財,
無有師承之智等,雖得世衆亦不齒。
何人不知報恩惠,此人先已害自己,
如同學煉害人術,損人之前先害己。
盡管明知得受用,非理之處誰肯取?
野羊相鬥頂淌血,狐狸求之頭撞破。
不應依照某關系,即將隨意舍他人,
即使帝釋天王者,彼眷亦皆會逃避。
情深老友不應舍,亦勿信任諸新友,
鸱鸮王依烏鴉臣,最終摧毀自己也。
《薩迦格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