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功課最有效?
明乘長老開示:
修行完全靠自己的時間,你二十四小時都有時間,你那布置的功課不一樣。一天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那(功課)布置得又不一樣。
我們修行呢,不在乎(時間)長短,在乎的是你今天做、明天做、後天還做,天天做。你只要是天天做,你就算是有功課;天天做,你就算是有修行。
如果是你一頓飯都不吃,做了叁天,休息了叁個月,等于你沒有做。修行在乎的是每天都做,天天都要做。
這個功課靠自己,看自己的時間。你的時間有多久,你的時間有多長。只要自己的時間有,當然在早晚最好了,所以寺廟裏面早晚要做早課、晚課。早課規定一個時間,讓你不要睡懶覺;晚上規定一個時間(上晚課),也不能讓你睡太早。
一般寺廟裏面,大約(傍晚)六點鍾左右,晚飯吃過,做晚課。晚課(時間)長的要兩個鍾頭,一般一個鍾頭多一點兒。如果六點鍾做晚課,做兩個鍾頭,到八點鍾。下來後,洗個臉,或者洗個澡,就九點了,一般九點鍾就熄燈了,休息了。其他的時間,完全靠自己。
我們剛出家的時候,除了白天的事務、早晚功課,大家都休息了,自己再去用功。自己用功。大家都休息了,你衣袍穿上,去大殿裏拜佛。有的是拜一個鍾頭,有的是拜兩個鍾頭。拜拜佛,覺得累了、困了,再回來休息。完全靠自己的時間。
像你們呢,都在做事業,每天你只要把握住,一個鍾頭的用功,不管是念經也好,還是靜坐也好,拜佛也好,只要能有一個鍾頭。你不要小看這一個鍾頭,如果今天做、明天做、後天做,今年做、明年做,不間斷地做,這一個鍾頭可不得了。
我們佛教,就在乎每天都要做。當然,做得越多越好。但是你做得多,不代表你有修行。爲什麼呢?因爲你做得多,容易疲勞,容易起厭煩心。你疲勞之後,你起了厭煩心,可能你做了這一次之後,過叁個月、半年,甚至隔幾年,都不再做。
你若做一個星期,不眠不休,起了厭煩心,以後不做了,那也沒有功效。如果你是每天保持住一個鍾頭,今天做、明天做,都不間斷,那比那個有效得多。爲什麼比那個有效得多呢?因爲我們這一生,雖然我們佛教號稱“人生無常、人生短促”,實際想想還是蠻長的。幾十年的光陰,也是一天一天、一分一秒地過。如果你能夠保持住,每天都不斷,到最後,功夫已經純熟了。
我最近看一位老信徒,我也有好幾年沒有去看他了,剛好有個機會,去看看他吧,九十多歲了,身體很健康。我看了他之後,他第二天就往生了。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等我去看他。他走的時候,很清楚,看到阿彌陀佛來接他。
修行得看自己,長期的奮鬥,長期的修行。不是修行幾天,打個佛七,就算了了,那只是結個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