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尼師談如何對待情欲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如何對待情欲?這確實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人剃掉頭發,卸下一切妖娆裝扮,甘願守持世人看起來幾乎不盡人情的戒律,吃著毫無肉腥的“草”,念著沒人聽得懂的“咒”,還要莫名其妙盤坐那麼久,這些人到底怎麼活的?爲了什麼?他們沒欲望嗎?他們怎麼對待欲望呢?其中最感興趣的,難免就是兩性的欲望(情欲)。世間人不明白,一剃了頭發,就像用水洗掉汙迹一樣把欲望給剃沒了?
現在我告訴你,沒有,剃了頭發,並沒有剃掉欲望的習氣。但是,一個真正理智、謹慎、認真地對待自己人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選擇出家,他一定很清楚出家的好處。
佛法絕不僅是多數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佛像和古佛青燈前的僧人,以及盲目拜拜、求名求利求姻緣的信徒。你如果未曾深入了解,你永遠不知道其中奧妙。不去學習,不去修行,你永遠是個迷信的可憐人,就像你守著一個絕世珍寶,卻不知道其價值一樣。
當我初步去學習佛法,過去的許多困擾與痛苦,如同從夢中驚醒般,化爲烏有,自己坐在那裏啞然失笑。
我明白,你明白嗎?
可以告訴你,我出家,是一生中最明智的選擇,是快樂的選擇,是無比積極的投入!我從未從你們的生活中退出,我從未選擇逃避,我從未拒絕任何來臨的問題。相反,我要用因佛法的引導而開發出來的智慧,來更好、更有效地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
雖然我只是初學,相比那麼多偉大的成就者來說,我依然是襁褓中的嬰兒。但就是個佛教的嬰兒,我已感受到了佛法帶來的光芒!這個光芒,不是發自任何佛菩薩,那是我自己發出來的光,是稍微清醒一點後漸漸散發出來的本性智慧之光。
我老實回答我的朋友們:情欲,我還有。見到好看的人,我還是會看,而且,如果遇到有因緣的人,因爲因緣驅使,依舊會控製不住地去喜歡。但是,與從前不同,我會如何做呢?
因果定律是不容懷疑的宇宙規律。今日的相遇相吸,都有久遠的因緣,不一定是電影中曾經浪漫的海誓山盟才有今日的重遇。你們或許是曾經的仇人,今生來報仇;或許是曾經的債主,今日來討還債;或許是曾經的祖孫,因爲彼此執著而今生又相遇;或許是曾經的父子、母女,今生繼續未了的緣分;或許是路上擦肩而過的路人,因爲對方的美貌而起了一念貪心,今生得到這個果報;或許……你所能想象到和想象不到的任何可能,有點像西方學界所稱的“蝴蝶效應”。
今生你會遇到這個人,而勾起情欲,因緣就是那麼不可思議!當因緣來時,你無法控製地、幾近于不合邏輯地喜歡上對方,日夜思念著對方,你只想到,你要得到對方,你要滿足需要對方配合的各種欲望,絲毫不察覺自己的心是在宇宙的規律下自然運轉著。
佛陀用各種方法,在幾千年前,就很細致地告訴了我們這個規律。當你明白了,再去觀察,原來如此!
同樣,因緣盡時,你再聲嘶力竭地想要挽留,都是那麼無力,該走的還是會走,一切都將消失于虛空。傻傻的你呆望著虛空,回憶著過去,心痛苦地纏絞著,想著那麼多沒有滿足的欲望,抱怨著,沈淪著……
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因緣,會怎樣呢?我來告訴你:
因爲我們依舊是個凡夫,因爲我們依舊有久遠以來的習氣,因爲這因緣,因爲宇宙的定律,當我遇到有緣的人,我的心確實依舊會不可控製地去想。我曾經試著排斥這些想法,但是我發現,我越用力去排斥,這些想法就會越強烈!好玩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是宇宙的定律。
好吧,索性,我坐下來,不再勉強自己,舒適地靠在靠墊上,像少女時期一樣,歪著腦袋,盡情開始想。
我想象,我與這個有緣人,如所有人向往的最完美的童話故事般,結合到一起,過起了幸福的生活;生了一群孩子;然後子孫滿堂;然後我老了;然後我快老死了;當我躺在床上即將死亡的最後一刻,我會想什麼?
在這個幻想中,我經曆了年輕到年老,經曆了欲望的滿足,30歲時我做了這個人生的決定,用余下的幾十年來爲這個決定付出生命的全部,死時,我得到了什麼?
當年一時心動,結合到一起,戀愛的激情很快變淡,因爲不了解而相互吸引,把對方幻想成自己愛情童話的神聖英雄、天使,一塵不染!因爲了解而發現對方是有血有肉的凡夫,面對生活中吃喝拉撒的這個人,無論如何再無法把對方看成英雄、天使,激情不再,一切都是例行公事,對方與自己的兄弟姐妹沒有太多差別——除了因爲要滿足自己的占有欲和虛榮而要求對方忠貞,形式上不可以出軌。
但問問所有夫妻,當你坦誠面對自己的心時,你還像當初一樣“愛”著對方嗎?你是否心猿意馬過?你的心是否出軌過?你是否有時想重新獲得自由?如果你青春還在,美貌還在,你是否想要去尋找新的激情?愛情,不知道何時已變成了親情,和社會秩序賦予的責任。如果此時沒有社會責任,沒有道德責任,有一個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帶著巨額家財癡迷地追求你和承諾照顧你,你是不是樂不可支、急不可待地跟著他∕她遠走高飛了呢?呵呵,如果真的沒有,那恭喜你,你一定是甘願奉獻自己成全別人,你是個有大乘種姓的難得的人!
好吧,我跟這個有緣的人會經曆這些,從激情到親情,我給自己找了個親戚,生了一群孩子;我由一個專注于打扮和滿足自己的女人,變成了一個顧不上自己而用全部精力照顧這些家人的“黃臉婆”;雖然我依然頻繁出入美容院,但歲月還是在我的臉上畫著一道道痕迹。這絕對是令人絕望的,沒有任何辦法停止。
我每日操心著孩子們的飲食和教育,偶爾還會因爲年華的老去而敏感于老公的態度。孩子們一日日長大,幸運的話,個個出人頭地,然後各自有了幸福的家庭。
這時,我的頭發已經白了。再幸運的話,老公還是老公,沒有半路成爲別人的老公。兩個人頭發白了,皺紋滿臉;曾經每天圍繞在身邊的孩子,現在成了偶爾才來訪一次的親戚。幸運的話,孩子還算孝順,關心一下這老父母的健康;不幸的話,遇到那些“啃老族”的孩子,每天琢磨著從父母這裏獲得什麼,甚至巴不得父母快死以便繼承遺産。
好了,到現在除了吃就是喝,用剩余的體力出去散個步,路上遇到生龍活虎的年輕人,就明白了什麼叫做“老不死”。要是不幸的話,或許到了老還要爲生計發愁。
除了回憶,就是回憶,而且這些回憶都透著深深的傷感!回憶屬于年輕,衰老是不可改變的絕望。
兩個人一定有一個先死,剩下一個孤獨地度過余生。呵呵,也有“梅開二度”,但是還是要有一個先死;你就算要繼續開,也會有開不動的一天。
死亡,除了意外,通常有兩種方式來臨,一種是病死,一種是自然老死。如果病死,不需要思考就知道會經受極端的痛苦,在恐懼中被病魔將生命啃噬完,在無奈中死去;如果老死,像我爺爺就是很幸運的,坐在那裏陪小孩玩耍,沒有絲毫疾病,然後就像睡覺一樣安詳地死去,甚至于身邊人沒察覺他死了。死就是死,不論什麼方式,在人間的結果是一樣的。
死前,回憶自己一生,問自己得到了什麼?什麼是屬于自己的?在這絕望的一刻,甚至無力再說出一個字,模糊看到親友哭泣,孫子們害怕得躲避著,不再有往日的親昵。一種難以形容的虛弱,身體再沒有力氣做任何舉動;繼而身體內的各種液體不可控製地流出,然後自己感覺到極度的幹澀。此時視覺和意識開始模糊,甚至無法辨別親友;接下來呼吸越來越困難,開始出現各種幻象,曾經做過的事情如電影般一幕幕而過,接著在恐懼或者喜悅中暈厥過去……
再次醒來,發現自己飄在上空,看到自己的曾經執著爲我的身體已經被稱爲屍體,親友的眼淚早已不知去向,大家准備著葬禮。奇怪的是,自己居然可以知道別人想什麼,很清楚地感覺到孩子們表面似乎哀痛,其實心裏各自盤算著怎麼分到更多的遺産;孫子們更是玩耍得快樂如常。葬禮過後的一個月,曾經密切交往過的人們似乎都忘記了自己曾經存在過,都繼續著各自的生活。
我從此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如同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失落、孤獨、迷茫充斥著這個所謂的“中陰身”,正常的要熬過最多49天,然後就會找到自己下次投胎的地點。
某些看到父母交媾(不一定是人類,可能是動物),此時如果對母親産生貪心,則會轉生爲男性或者雄性;如果對父親産生貪心,則會轉生爲女性或者雌性。
某些由于一念而轉入餓鬼道。多麼匪夷所思!但我們都經曆過,只是不記得而已。餓鬼因爲生前的貪婪不知足而感得此道,在這個道,永遠吃不飽,長期處于極度饑渴的狀態。你如果好奇,試著讓自己完全不吃不喝,餓上兩天,看看是否可以忍受。而餓鬼道的饑渴,可遠遠沒有人類餓幾天那麼舒服。
某些會因爲生前嗔恨的習氣和曾經做過的極度惡事,而感得地獄道。這不是你不信就不會發生的。如果你不信,你盡管去試,使勁做壞事,最終受苦的是你自己,不關別人的事。地獄的苦,你永遠無法想象,如果感興趣,到佛教的書籍裏面可以找到一些描述。可以告訴你,沒有人不怕,就算你嘴硬,也只能說是不知者不畏!試驗方法同上,拿針先刺自己,拿火燒一下自己,寒冬臘月脫光了到雪地裏站一會,如果這樣也受不了,那地獄的苦可不是這樣的小兒科。
再回到臨死時,想象:如果可以回到30歲,一切可以重來,我會如何選擇?
我也回到了現實,我現在就是30歲出頭,我還有機會選擇。我要認真地面對這個選擇,我不要做後悔的事。
這個世界多麼的可憐!人們瘋了一般沈迷于爲滿足欲望而不擇手段,絲毫不顧及可怕的後果,就算心裏不安地掙紮,可是依然控製不住瘋狂的行爲。
我很幸運,在還不算太老時,遇到了佛陀言語的記錄(佛經)!佛陀曾經是個有血有肉的凡夫,與現在的我無二無別,但是他沒有沈迷于現狀,而是理性地思考、思考、再思考…
《一位尼師談如何對待情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