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的煩惱
曹金榜
學佛的人在受持叁皈之後,就要從五戒開始起修。妄語戒即是五戒之一,在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中屬第叁重戒。
妄語戒在諸戒中觸犯的機率最多。稍有不慎,背心離德的語言就會不知不覺從口中遛跶出來,並進而趨向身業。
什麼是妄語呢?妄語是虛妄不實的語言。妄語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具足五緣,就是大妄語 :一、所向是人。二、人想。叁、有欺诳心。四、說大妄語。五、前人領解。
妄語的定義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 ;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聞言聞,聞言不聞。
妄語的類別 :自妄語,教人妄語,遺使妄語,書面妄語,現相妄語。
凡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欺人領解,成妄語罪。虛言過人聖法爲大妄語罪,非以大妄語騙人爲小妄語,爲救護衆生作方便妄語無罪。
大妄語具上五緣,重罪不可忏;若言詞不了,或對方不解,中可悔。向天人作大妄語,天人解,中可悔,不解下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語,下可悔。
除此之外,妄語尚包括兩舌、惡口、绮語、雖不算重罪,但犯可悔罪,佛弟子皆不應犯。
若說他人罪者,須具有見、聞、疑叁根,若無根(根據)便犯謗罪。
有妄語習氣的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厚,往往得不到世人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執我心重,迷情貪愛,邪緣乖取,業障深重,造成心智暗昧,口心不一,言不由衷,風雲形色。平生除有幾個氣味相投的酒肉朋友之外,很少有金蘭布衣之交者,最終結局只能是自毀其志,自辱其身,自釀苦酒,自食其果。
妄語者,其害不可小視,小者毀人辱已;大者傾城誤國。
秦始皇一句妄語,丟失了帝王的面子,成就了蔺相如的大勇。
孫權一句妄語,賠掉了妹子孫尚香,成就了蜀相諸葛亮的睿智。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逗笑了美人褒姒,葬送了周室的江山。
北周武帝聽信了衛無嵩一句讒言,使中國佛教遭受到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法難。
布什聽信了一份假情報,盲目發動了一次駭人聽聞震爍古今的伊拉克戰爭,千萬生靈死于無辜,造成千古罪業。
現實生活中,爲了某種利益造作小妄語,隨之招感諸多煩惱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有一個妄語現業現報的真實小故事,頗具教化意義。
記得十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修,平生潔身自好,剛直不阿,立誓甯爲清白死,甘爲“孺子牛”。因此平素交友不廣,更不討單位領導喜歡,由于家庭生活負擔過重,一度陷入困窘,老伴天天唠叨,叁個在農村的兒女因爲戶口原因找不到工作, 整日抱怨不斷。單位年年都有農轉非指標下來,年年都安排職工子女就業,但是年年都輪不上他。這樣一拖再拖十幾年過去了,人剛四十出頭,頭發都已花白了。這一年好不容易盼到市裏下來了新的文件精神,科技幹部子女允許隨戶口在城市的父母辦理農轉非。這個消息簡直是喜從天降。然而拿到文件一看,心情頓時涼了半截。由于時間拖得過長機會來得太晚,兒女們的年齡都已超過了法定界限,連最小的兒子也剛超過一年,托人說情沒有門路,辦法都想盡了,還是急得一籌莫展。面對家庭的冷漠,社會的嘲諷,生活的壓迫,精神幾乎崩潰,苦生妄,妄生無明,無明生愚癡,愚癡造業,一絲邪念湧上心頭——塗改年齡。
于是一天上午,來到火車站附近找到一個賣消字靈的地攤,攤販是個女的,30多歲,身體粗壯,面相醜惡。同修先問明價格,一瓶是管消字的,一瓶是管清洗的,二小瓶合計5元。爲避免上當受騙,有意從文件袋裏抽出農轉非報表,上有年齡一欄,讓其把年齡塗改掉。結果一試,果然效果不錯,就各買了一瓶。由于身上沒零錢,就掏出20元的紙幣讓她回找。不料女人說 :“20元正好,不用找。”同修忙說:“你不是說二瓶5元錢嗎?怎麼轉眼成20元了?”醜女人把眼一瞪說:“不錯!我是說二瓶5元,但是你讓我給你塗掉那個年齡數字是15元。”同修聽了十分惱火,于是辯解說:“那是你答應給我試試,試試怎麼能要錢,你這不是騙人嗎?”
醜女人聽了眼瞪得更大,並故意提高嗓門罵道:“哪個××××才騙人呢!”汙穢不堪的髒話傾口噴出。同修明知自己的行爲也是不光明的,醜女人罵得在理,只好自認倒黴。回家路上自作安慰地想:“咳!不就多花了15元錢嗎?只要把兒子戶口上的年齡改了,農轉非解決了也劃算。”結果回家一試,消字靈全是假的,一點作用也不起,想回去找那個醜女人,但一想:“咳!找也白找,算了,認命吧。”
斥談清白難清白,甘爲孺子難作牛。
今日初效梁上子,先被鼠賊咬黑手。
第二年兒子的農轉非走正規渠道解決了。二女兒花了近萬元買了個農轉非。大女兒因原藉劃爲工業區,自然統一辦成農轉非。農轉非問題都解決了,然而由于國家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偏偏在這個時候,取消了全民所有製,一下子變爲個體承包經營製走向市場經濟,不再招收長期工,事業單位又是人事凍結,不再安排招收職工子女在本單位就業。同修十分沮喪地說:“我這是怎麼了?怎麼這些倒黴事兒都讓我趕上了?”
我說:“你這是往業今報,現業現報,是業障作祟。因果相牽,如鋼環扣,非人力所能斷。況且父母子女從無始劫來,皆是業業相牽,債務不斷,緣聚緣散無不現冤親債主之業相,何必怨天憂人呢?兀兀不修福,何得福來報;昏昏不修慧,豈不作空忙?有的人因多生積善修福,今世時節因緣湊合,有求必應,求而必得;有的人多生多世不修福緣,造成今世福田枯竭無緣可湊,所以雖求而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強而爲之,更不要怨天憂人。何況我們作爲佛弟子,要想跳出這個火宅,首先要發露忏悔前愆,不造新業,常以淨心爲務,不分別,不執著,不顛倒妄想,不迷情造作,更知色身本爲幻,豈能更爲財色名利所累,徒增煩惱呢?”
同修說:“如果這些事讓你遇上,你當作何處之?”
我遂作偈曰:
餓了吃飯睏了眠,冬來穿棉夏穿單。
破帽一頂防日曬,洞履一雙走平安。
殿堂朗朗不念佛,密室寂寂不參禅。
不與萬法成伴侶,作得長劫無事男。
如能時時觀照自心不動不搖、不驚不怖、無牽無挂、無喜無憂、無善無惡、無分別、無貪愛、無執著,安住道場不動,妄語成方便即是道之妙用,一切天魔、煩惱魔、鬼神夜叉都奈何你不得。
《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爲極樂。極樂世界可謂遠嗎?同修道:“當然遠。”“但你如能就此歇心住念,即時回照,轉身之處可立見西方極樂。”見妄不妄,真妄同處,佛法一味,見者有別。須知煩惱生處,自有真佛出世。六祖惠能在《壇經》中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此去不遠,若論相說,裏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爲其下根,說近爲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一念坐斷西去路,極樂原本在此間。西方者,吾之性也,彌陀者,我之心也。如背離佛義,即成妄語。妄語者,自迷尤可;若再迷人,即成大罪。萬法起于心,心生妄,妄形于口即成妄語。妄可轉而不可除,除則更生妄,真妄不二,一體兩面。偈曰:
無真不生妄,無妄不顯真。汝若心有邪,口必滋妄語。
心若常自照,妄語終難生。若說斷妄語,猶自設迷障。
觀諸聖賢語,虛實難思量。不解巧方便,真妄兩分張。
執此諸妄見,不得見真常。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度生無數,最後卻說我什麼也沒說,這是以妄顯真,一句直透心地的真實語。是讓人們不要執著佛所說法。因爲道不可言,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滅猶不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所說法就像渡人的舟筏一樣,目的在于以法渡生,而不是將衆生鎖在佛法上。
四祖大師說:“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叁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如能就此放下,妄語一轉即是實語;煩惱一轉即成菩提。悠哉!悠哉!舉止動靜,出言守默,皆現自家本事,何爲叁寸肉舌所拘耶?
摘自《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