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用佛法的智慧透視生活▪P5

  ..續本文上一頁每一個人,少一些指責、批評、苛刻,多一些微笑。在舍的時候,也不要做那種攀比,比如幾個人到了廟裏以後,這個人往功德箱裏扔五塊錢,那個人不扔又不好意思,你已扔了五塊,我就得拿十塊,這種心態很不好,最重要的是你內心裏面有沒有真的發起供養和布施的心。這些都需要通過對法無我有了體認以後,才能生起的智慧。觀法無我,就是讓我們放棄自我,從而把我們這個心量打開,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正的舍,不要對世間的衆生又是苛刻,又是批評,又是指責。總之,對法無我的體認是非常深遠,意義也非常廣泛,不是我叁言兩語就可以說清的,由于時間的關系,不能夠再講下去了。

  昨天大和尚在開營式上講到,我們在佛法上不要等待,要積極。我想要講的是,在修行上,我們也不要等待,要積極,不要等待哪一個人教自己一個法,哪一個人給自己摸一下腦袋就可以成佛了。修行的路要靠自己去走,這中間需要非常漫長的曆程,當然,對那些根基好的,這個過程會縮短一些,但都得有一定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修行。我們有必要把身體、心理感受的東西,用佛法的智慧來透視,用佛法的智慧來觀照。讓我們的身心充滿喜悅,讓我們有一個平常的心態,讓我們通過法無我的透視能夠多一些包容,那麼,我們前面講的在生活裏面的生存危機,可以解決;精神危機,可以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可以解決;自己與他人的矛盾,可以解決;人與自我的矛盾,同樣可以解決,就絕對能夠化解那兩種危機,調解好這叁種矛盾,生活一定會很和諧、很圓融。這個方法最後要落實到我們的念頭上,要在念頭上下功夫,就是時時刻刻注意這個念頭,跑了就趕緊把它拉回來。過去禅宗考人,是隨時走在路上,從你背後猛擊一下就考你了,就看到你生活裏面起智慧了沒有。這個非常關鍵,生活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組成的,所以具體要在每一個念頭上去落實。由于我個人對佛法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對這樣一個題目我也只能簡單從這些方面做一些介紹,也算是自己學習當中的一份答卷,來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分享。感謝大和尚和各位老師的慈悲,感謝各位法師的擡愛,也感謝各位這麼耐心地聽講,感謝這些網友,希望這些網友們在網上,能夠跟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學習佛法的快樂,祝願大家真正在生活裏面能夠起觀照,生起智慧,過上智慧的生活。阿彌陀佛!

  課堂提問

  問:你剛才講到觀身是苦時,講了很多苦的感受,事實上有些苦,比如死苦,我們一般是感覺不到的,請法師能否再作一解釋?

  答:在佛教經典裏,對"八苦"的解釋很多,受時間的限製,今天不可能把它展開來講。關于死亡的過程,可以寫一部專著,佛法不認爲死亡和自己沒有關系,講死是一種苦,是指人在彌留之際的一些感受,佛教講輪回,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

  問:網上有人問神識是不是第八識?

  答:這兩個是有交叉的地方,第八識的範圍比神識更廣,神識是一般人講的靈魂。唯識宗認爲第八識熏染我們整個生命,是我們生命的樞紐,但它決不是主體,它也是在變化當中。真正在我們生命中取決定作用的是我們的善業與惡業,這善、惡的業力靠第八識來保存,並傳遞到來生。神識與第八識有本質的區別,按神識論講靈魂就是連續生命的主體,它是獨立不變的。

  主持人問:我代表營員問一些具體問題,法師今年有多大?怎麼懂得這麼多,是在哪裏出的家,有哪些師父對你影響最大?

  答:我本人已到了而立之年,是89年在成都昭覺寺出的家,在清定上師座下住了兩年,後來在佛學院上學、教書呆了十年,去年在這裏參加夏令營後又回到了成都。實在說我是稀裏糊塗出的家,那天我本來是去看一個朋友,上錯了車就把我帶到了一個廟裏,當時我對寺廟很新奇,就轉來轉去的。有位老太太問我是不是想當和尚,我說能行嗎?她就幫我去試試,因寺裏要開法會缺人,師父就把我留了下來,那時我什麼也不懂,就知道跟著人家念經磕頭。有些時間,家裏人不知道我去那裏了,就到處找。那個廟離我家有一百來華裏,家鄉有人來拜佛時發現了我,就告訴了我家裏,我父親就到寺裏把我強行帶了回去。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有位同參給我去了封信,講出家如何如何好,于是,我趁家人不注意,就跑回了寺裏。師父見我有些機靈,便把我帶到了成都,我就正式出了家,不久就受了戒,我對誦經拜忏還是學得比較快的,十八歲就會放焰口。後來我就出來讀書了,我很感恩佛學院,我對佛法的體認、認識乃至信仰體系的建立,都得益于佛學院。

  對我影響較大的有幾個人,一是我的師父,雖然他不識字,但他非常支持我讀書,爲此還和清定上師吵了一架,師父對我真的是太好了,就連夏天睡覺還要給我趕蚊子,怕我被盯著了。可以說,這位老人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對此,我有一個信念就是我不能變壞,否則,這位老人的精神要全部垮掉,在這樣的信念之下,使我在佛學院一直撐了下來。惟賢法師和我交往也是十多年,這位老人也是非常慈悲,我只要有問題向他去信,他都是有問必答,給我的鼓勵是很大的。雖然我親近清定上師不多,但他的感召力和攝受力使我很贊歎,我剛講的"四念處"很多是從他那裏聽到的,他見到任何人都是微笑,那種微笑很自然,讓你感到是一種依靠,生活中他從來沒有脾氣,對任何人都很平等。這叁位老和尚對我人生的成長及學佛的經曆,影響是非常大的,還有唐老師、韓老師等等,對我的成長與幫助也是很大的,我非常感激他們的恩德。

  

《用佛法的智慧透視生活》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