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積際必盡,聚際必散,高際必墮。例如,勝光王是世間第五大王,也是佛教中的大施主。最後他因王位被太子篡奪而到處漂泊。路上,他饑餓難忍,便討了一把蘿蔔來吃,又喝了冷水,結果消化不良而昏倒在路上,來來往往奔馳的馬車濺得塵土飛揚,他的口中灌滿了灰塵,最終呃逆而死去。
明年的此時自他所有人在何處誰也不知道,因此我們必須思維諸法無常、不定的道理。如寂天菩薩說:“一切皆無常,誰貪無常法。”不僅無常總有一天會到來,而且暫時的這些顯現也無有實質,如夢如幻。經中說:“叁有衆生如夢境……”龍樹菩薩也曾說:“諸法無常亦無我,無有依怙無可靠,輪回無實如芭蕉,汝當完全舍棄彼。”
思維此等道理後,但願我們對任何事物也毫無貪執之心,從現在起就全然放下。
故鄉屬地宅,猶如夢境宅,
願知不成實。
如果貪戀自己的故鄉、歸自己所屬的領域,則將來會在這些地方轉爲小蟲以上的含生。如若貪戀家宅,則如下面公案:往昔一個吝啬的老婦女由于吝啬而極爲貪執財物及家室,她死後轉爲自家的一條母狗,它舊習複蘇,日日夜夜擔心有盜賊來,因此圍著家宅保護。如今的大多數聰明的家犬肯定是自己父母家人等吝啬者的轉世。所以,願我們了知這些都如夢中的境域、家宅一樣實際不成實有。可見,一切顯現都是爲愚癡無明大睡眠所遮的夢境。因此,具有智慧的人們對于無而明現的萬事萬物通過遣除四邊執的理智去觀察就會認識到一切皆無實義,從而遠離貪執,這是解脫道的殊勝要訣。如龍樹菩薩曾說:“如同某位繪畫師,描繪恐怖羅刹像,彼像令自生畏懼,輪回患人亦複然。”叁界輪回的一切顯現的的確確無實有、是空性。自己如果心裏常常思維“是無實、是空性”,對斷除實執或多或少會有幫助,甚至對此僅生起(可能是無實空性的合理)懷疑也有很大的利益。如聖天論師說:“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叁有。”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必須斷除對任何事物的強烈貪執之心。經常串習並觀想:我什麼也不貪戀,一切都沒有什麼必要,這些無有恒常、無有穩固、無有實質、誘騙凡夫的虛幻法有什麼用處呢?現在內心執著實有並貪執這些法,僅說臨終時不貪著,則沒有任何利益。
夢境中的神識要比白天的神識清晰。進一步說,中陰的神識要比臨終的神識清明九倍,因此瞬間憶念立刻就會投生爲低劣之身等。從即日起就要放下一切,專心意念觀想往生極樂世界,在有生之年一直念念不忘,這一點相當重要,這也是往生(破瓦)法。對于我們這些沒有修行境界的人來說,除此之外再沒有能斷絕中陰的其他教言了。或者說,盡管有(其他教言)但如果不實修,則臨終結生的教言也無有比這更殊勝的。
己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無解輪回海,如罪犯脫獄,
願義無反顧,趨往極樂刹。
如是斷絕貪執而往生極樂世界之理:對暫時難以解脫用否定詞,願罪業深重的人離開漫長無有解脫之期猶如鯨魚所居處——恐怖大海般的輪回,就像重罪的囚犯從牢獄中解脫出來一樣,義無反顧地趨向西方極樂世界。逃脫監獄的囚犯因畏懼刑法、牢獄的痛苦而不願回頭看一眼。同樣,如果想到上述輪回的過患則也不願意再回顧。
所謂的回顧,是指貪戀世間的資具等。例如,曾有一位上師,他在前往清淨刹土時聽到僧人們在彈奏他那精美的樂器,于是他回頭一看,結果投生爲惡魔。
願斷諸貪執,如鹫脫網羅,
瞬間便越過,向西方空中,
無量世界刹,詣至極樂國。
所以,願我們徹底斷絕一切貪執後,猶如鷹鹫從網羅中解脫出來,又如鵝王飛翔或白绫被風吹動一樣,中陰神識如急掣之風一般,向西方的虛空中瞬間便越過無量世間界,到達極樂刹土。譬如,雖然徒步行路十分遙遠,但是內心刹那便可意念。同樣,無有阻礙的中陰意生身被善業之風所吹,以願力相迎,再加上信心歡喜心的推動,無需經過長途跋涉的艱辛(頃刻就可往生到極樂世界)。
己四(發願往生後所獲之功德)分五:一、願獲得妙相隨好身;二、願斷除疑障;叁、願得授記聞佛法;四、願赴其他清淨刹;五、願遊不清淨刹土。
庚一、願獲得妙相隨好身:
願面見彼刹,住世無量光,
淨除諸罪障。四生中最勝,
蓮花蕊中生,願得化身生,
刹那身圓滿,願獲相隨好。
願剛一往生到極樂刹土便立即面見于彼刹中住世的阿彌陀佛尊顔,如同昔日珍珠鬘公主朝拜世尊的畫像結果摧毀了見斷(證得見道時所斷除之障礙)一樣淨除惡趣之因等一地的所有罪障。
如果依靠現在的這個凡夫身份修持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因,即生不需要得地。《寶性論》等論中說:死時若是大資糧道者,則面見佛陀尊顔、聞佛語後得見道。佛經中也說:“即使以願力和善業力得以往生極樂世界,但罪業深重者,于八萬年期間,聽聞阿彌陀佛宣講正法,卻不解其義,僅能見佛光,而不得親見佛真身,也得不到佛光照射。爾後淨除罪障,方能見其顔、知法義、得授記。”這裏所講的和下文中“于蓮花中降生後不得面見佛陀”等道理,可以證明凡夫能往生極樂世界的說法。《佛說大阿彌陀經》中說:“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花燃燈懸缯,飲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系念于我,雖止于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刹,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這是阿彌陀佛的發願力所致。若是罪障深重者及有懷疑者,則不得面見阿彌陀佛,當面見佛陀時就會淨除業障。
化生、胎生、濕生、卵生四生之中最殊勝的是化生,因爲對自己及父母無害的緣故。化生也有許多種,其中在蓮花中化生最爲殊勝。因此,願我們在珍寶蓮花的花蕊中僅以意幻便得以化生。如同在中陰界時想要入胎投生即能入胎一樣,專心希求于極樂世界蓮花中化生,這一點極其重要。化生不需要像胎生那樣漫長,刹那間整個身體全部圓滿,但願獲得具足妙相隨好的殊勝身體。
庚二、願斷除疑障:
因疑不往生,于五百年中,
雖具樂受用,聽聞佛語聲,
然花不綻放,延誤見佛顔,
願我無此過,往生花即開。
此外,智慧淺薄、具有貪執、尋思、分別之人會想:到底能不能往生呢?即懷有疑慮、叁心二意的人盡管以修持(往生極樂世界)四因之力可以往生彼刹,但因爲懷疑之障將于五百年中住在蓮花裏,並且認爲(蓮花)是一個樂園和無量宮,雖然具足安樂受用而無有粗大的痛苦,可實際上這裏(蓮花中)也是一個珍寶牢獄。雖說能夠聽到佛的法語聲,而在此期間蓮花不綻放,因此有既延誤面見阿彌陀佛和諸菩薩的尊顔又延誤聽聞浩瀚妙法及修持廣大善行等的過失。倘若自己、他人毫無懷疑地修持四因,則不可能出現此類過患。願自他不出現這類過失,往生極樂世界後,蓮花立即開放,面見阿彌陀佛具足妙相隨好的尊顔。經中說:“彌勒菩薩請問世尊:“我見彼刹有些衆生住于蓮花中,有些于蓮花上金剛跏趺而坐,其因爲何?”世尊答言:“前者懷有疑心修持善法發願往生,後者無有懷疑修持善法故……”宣說了諸多喻義。這種過失也是由于對佛語不誠信而導致的,具有堅定信心的人不會出現此類過失。
因此,(我們平時)也要這樣發願:願我們誠信佛語。一般來說,佛語有了義、不了義的各種差別,然而,如果尋思觀察此等往生法門了義、不了義則不能獲得成就。如頌雲:“分別觀察尋思者,彼將遠離諸悉地。”縱有虛空成爲有實法、日月墜于地上的可能,但阿彌陀佛的願力及佛語何時也不可能欺惑我們。對于佛陀智慧力所洞悉之義,聲聞、緣覺阿羅漢也不能了知。雖然我們自己不知道能否往生極樂世界等,可是佛陀不可能不知曉,因此我們應以佛陀的遍知智慧作證,遣除猶豫不決的心理而修持往生極樂世界的四因。如寂天菩薩說:“牟尼無欺言,奉行必獲益。”
佛陀宣說極樂刹土莊嚴時,阿難尊者說:“世尊,我對彼刹無有疑惑、懷疑、猶豫,我爲了遣除未來衆生之疑惑、懷疑、猶豫而向如來請問此義。”對此我們應當誠信。
願見無量光,以福力神變,
手掌中放出,不可思供雲,
願供佛眷屬。
願我們一到佛陀面前便以如今修持四因的福德力及佛陀的發願力加持而生的神變力,從雙手掌心放射出不可思議的所欲供雲供養阿彌陀佛及其眷屬。
如今極樂法會中,作供養時,不是兩手空空,而是盡力供養,到那時(往生極樂世界後)只要意念手中就會出現供品。依靠這樣的神變和福德力也可前往其他刹土而積累廣大福德。
庚叁、願得授記聞佛法:
爾時願如來,展右手摸頂,
得菩提授記。聞深廣法已,
願熟解自續。
獲得八地時,如來伸出他那由百種福德而成象鼻般的右手爲我摸頂並說:“善男子,你于未來某時某地成佛,佛號某某。”願獲得殊勝大菩提的授記。
一旦聽聞到甚深空性、廣大六度萬行等無量法門後,願成熟、解脫自相續。我們從現在開始聽聞一句法義而生起一刹那信心也要成熟這個堅固的相續,想方設法使自心相續脫離邪見等粗重的煩惱。到那時聽聞法要同時就可成熟解脫心相續。
願佛二長子,觀音大勢至,
加持並攝受。
此外,願佛陀的主要二大長子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也以正法加持我相續,並以大慈大悲心攝受我。
每日中十方,無量佛菩薩,
供養無量光,莅觀彼刹時,
願承侍彼等,獲得法甘露。
每日中,十方的無量佛菩薩以願力爲供養阿彌陀佛、參觀極樂世界而光臨時,願我也供養承侍他們,並在其前獲得正法甘露。如經雲:“爲拜導師無量光,圓滿佛陀及菩薩,從恒河沙數佛刹,前往極樂世界也。”
庚四、願赴其他清淨刹:…
《極樂願文大疏 發清淨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