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礙神變,願上午前赴,
現喜具德刹,妙圓密嚴刹。
獲得一地時具有一刹那現見一百刹土、面見一百尊佛等無礙神變,願以此神變力于上午時前往東方現喜刹土、南方具德刹土、北方事業妙圓刹土、中部密嚴刹土,(加上極樂世界本身)即五部佛刹。
不動寶生佛,不空毗盧佛,
求灌頂加持,受戒作廣供,
傍晚無艱難,返回極樂國。
向那些刹土中安住的不動佛、寶生佛、不空成就佛、毗盧遮那佛等五部佛及諸菩薩請求金剛乘的灌頂、加持、戒律等顯密數多法要,爲表酬謝以衆多供品供養他們,在傍晚時分毫無艱難地返回自己的住處——極樂國土。
普陀楊柳宮,邬金妙拂洲,
十億化身刹,願見觀世音,
度母金剛手,蓮師十億尊。
此外,位于南方的普陀山、東北的楊柳宮、西南妙拂洲中的銅色吉祥山、西方邬金空行刹等百俱胝(十億)度化衆生的化身刹土中安住著觀世音菩薩、至尊度母、金剛手及蓮師等百俱胝主尊。
奉如海供品,求灌頂深教,
速直返自刹。
願我們能面見這些菩薩並奉獻內外密如海的供品,請求法相因乘的法門及金剛乘的共與不共灌頂、甚深教言,之後依靠佛陀的加持力和自己的神變力,無有阻礙迅速地返回自己居住的極樂世界。經中說:“以神變力遊衆刹,供養數俱胝佛陀,于善逝前作供養,傍晚返回極樂刹。”並非見到的只是化身刹土及化身而根本見不到報身,因爲獲得一地以後也有相應見到報身等的種種情況。
實際上,極樂世界沒有日月、星辰、晝夜等名詞,只是以佛的智慧安立爲晝夜、年月等。雖然沒有晝夜的差別,但根據蓮花開閉、鳥兒是否鳴叫等也可區分白天、夜晚。極樂世界的上午、下午、年、劫等是以佛的遍知智慧而說的,按照人間晝夜來計算,我們此世間的一劫等同于極樂世界的一天。
庚五、願遊不清淨刹土:
願天眼明見,生前友侍徒,
加持並護佑,亡時接彼刹。
願那時以清淨無垢的天眼明晰見到現在與自己有法緣、未破誓言等遺留下的親友、侍者、弟子等,保護他們免遭違緣逆境,使之具足順緣,並以等持等加持他們的相續,待他們命終時再接引到極樂世界。以此(前面提到的衆生)爲主,發願饒益不清淨的一切衆生。如《普賢行願品》中雲:“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這些道理在下文中也有提及。聖者龍樹菩薩、薩迦法王根嘎釀波等印藏新舊派的諸多大成就者,如今都住在極樂世界,我們也應當精勤追隨他們。
賢劫一大劫,極樂刹一日,
無數劫無死,願恒住彼刹。
此賢劫中的一大劫相當于極樂世界的一天。願于以此計算的無數無量劫中連死亡之聲也不複存在、恒時在極樂世界具足妙身而安住,當然這裏不包括依願力顯示死亡。
彌勒至勝解,賢劫諸佛陀,
降臨此刹時,以神變詣此,
供佛聞正法,爾後願無礙,
返回極樂刹。
未來從怙主彌勒佛到勝解佛之間賢劫殊勝的導師千佛等降臨(出世)于此娑婆世界時,願自己也以神變力來到此世間,供養這些佛陀,並在轉*輪的佛陀前聽聞正法,之後再以無礙神通返回極樂世界。
前文中已大量引經據典。
所以說,從現在起必須精進積累資糧,發清淨願。若等待以後死亡時指望一位上師,那位上師也要依靠阿彌陀佛,再看能否將死者引到極樂世界,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而到那時,(這樣往生)是極爲困難的,誠如邬金蓮花生大士說:“神識未離肉身勤行法,靈牌之上灌頂時已遲,意識漂泊中陰如愚狗,彼時引導善趣有困難。”
通常而言,雖有發願能否得以實現要根據賢劫惡劫的說法,但是發願能得實現之因主要是觀待積累福德資糧,所以具有福德的人可以實現一切所願。如頌雲:“具有福德者,成辦諸所願。”尤其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完全依靠自己的信願與阿彌陀佛如今已得實現的諸多宿願力,如果這二種願力和合,那麼很容易成辦所願(往生極樂世界)。
若有微乎其微的有漏善根,則發惡願也很容易實現:往昔,一個叫能空的年青人被許多軍兵殺害,臨死時他發了惡願,以他曾供養舍利子尊者齋食的善業力,惡願成熟,結果他轉成了一個牧區的黑夜叉。
邬金蓮師、靜命堪布、國王赤松德贊昔日修道時,建造夏絨卡繡佛塔過程中一頭運土的公黃牛因發惡願而投生爲朗達瑪國王。
一位名叫德巴的施主有一位阿羅漢哥哥名爲近部。那位阿羅漢在家時曾與德巴的妻子作過邪淫。德巴一直懷恨在心,又有女人從中挑撥。于是,德巴給了一個獵人五百兩黃金讓他殺死那位阿羅漢。那個獵人不敢去殺,結果放毒箭射中了德巴。德巴臨死時想:一定是近部施計殺了我,願我死後殺死他。因爲發了這樣的惡願,他死後在近部住所門下轉成一條蛇,近部尊者開門時將它夾死,又在門框上轉成一條蛇,不久又喪命。後來在凳子下面轉成一條蛇,結果又被凳腿壓死了。之後在上方(天棚)的綠板中轉成蛇。(這條蛇)落到正在坐禅的近部阿羅漢身上,致使他的身體裂成百瓣而圓寂。
另有一位軟弱的老僧人經常受到衆人的欺淩,後來他念誦了七億遍瑪哈噶拉心咒,臨終時發惡願說:“我今生被衆人欺負,但願我來世投生爲具有勢力(懾服一切)之人。”後來他轉生爲新龍暴君滾波南加(他一生中殘殺很多人)。這是多哲欽尊者講述的。
據說東方有位大官名叫瓦多,他與革蒙的蔣揚夏巴結仇多年,爭鬥不休,最後蔣揚夏巴也未能製服瓦多。瓦多死後,他的盲眼兒子瓦龍繼續與蔣揚夏巴作戰,最終瓦龍失敗了。後來瓦龍念誦了兩億觀音心咒,因臨終時發惡願而轉生爲一個惡魔,在革蒙興妖作怪。諸如此類的公案多之又多。
因此,即使做成一件善事也要發善願,正確回向,萬萬不能作顛倒回向。
此極樂願文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當今的人們都能夠修持此四因,只要修持,那麼任何人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會有困難。往生後,無論如何下劣的人再不可能由業力牽引墮入惡趣,因爲依靠阿彌陀佛強有力的發願,最終只會成佛而不會退轉。因此,希望大家對此不要尋思觀察,否則會斷絕隨行別人的疑惑者和具信心者的資糧,危險性極大。
一般來說,只有得地以上的聖者才能往生報身刹土。化身刹土中也有諸如五濁泛濫、器情世界十分衰敗的刹土,此類刹土,雖然容易往生,但因爲這些刹土是業力之地,所以很容易退轉。有些清淨化身刹土中遍布著大菩薩等器情世界十分圓滿,因此除了得地菩薩以外,其他人很難往生于此。
對于極樂世界來說,僅僅依靠積累修持四因的資糧及阿彌陀佛的願力也很容易往生。對某一(刹土)有信心就容易修成。修此法的人們都是對極樂世界有極大信心的,甚至在家人互相問好也說:“願你往生極樂世界。(相當于漢傳佛教常用的口語“阿彌陀佛”)”如《普賢行願品》說:“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我即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這是相互祝福的吉祥緣起,也是佛陀的加持力。如《入行論》中雲:“猶于烏雲暗夜中,刹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哪怕是念誦一句觀音心咒的善根也應當誠心發願:“願自他一切衆生往生極樂世界。”從勝解行地到佛果之間的一切修法均可包括在《普賢行願品》中。其中,初學者也應發願依靠凡夫身份修持往生極樂世界之因,往生後現前成就一切所願。
戊二(思維刹土功德而發願)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己一、總說:
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佛之佛刹,
功德莊嚴皆合一,願生勝過諸刹土,
無上殊勝極樂刹。
往昔,世自在王如來在俱胝年中爲法藏比丘宣說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佛的所有佛刹之一切功德莊嚴。法藏比丘也都銘記于心,在五劫中觀想,並將所有刹土的莊嚴功德合而爲一,發願受持勝過其他一切刹土、圓滿殊勝、至高無上的刹土。之後他在多生累劫中積累資糧,圓滿修成刹土,就是如今得以現前的極樂世界,願我們往生彼刹。即使對于此刹土微小的殊勝功德,若加以廣說,則佛陀于數劫中也說之不盡。在這裏是爲了令大家心生歡喜、積累資糧而簡明扼要地作了說明。
己二(別說)分二:一、器世界之功德;二、情世界之功德。
庚一分叁:一、大地之功德;二、妙樹之功德;叁、水與花之功德。
辛一、大地之功德:
珍寶大地平如掌,寬敞明亮光閃閃,
壓陷擡反富彈性,願生輕滑舒適刹。
在極樂世界,由許多珍寶組成的大地無有高低不平之處,而是平坦宛如少女的手掌。無論從何處觀看都毫無凹凸,面積極其廣大,無邊無垠,無有垢染十分明淨,並且以珍寶自身的光芒及阿彌陀佛身體的光芒照射在地上面而閃閃發光。又不是像石頭一樣堅硬,一落腳則會陷下四指深,擡足則完全反彈回來,極爲柔軟,腳一接觸就會産生無比的舒適感,猶如絲綢的軟墊一般所觸十分光滑,無有沈重感而是極其輕柔,願我們往生彼刹。
想到我們現在所在器情粗糙、痛苦自性的這個不清淨刹土後生起厭煩心,觀想寂樂功德之自性的極樂世界後生起無比歡喜心,以強烈希求心發願往生,這一點十分重要。
辛二、妙樹之功德:
衆寶所成如意樹,樹葉錦緞珍果飾,
彼上幻鳥出妙音,鳴唱深廣妙法音。
願生極爲稀有刹。
在極樂世界,每一珍寶樹木都是色彩缤紛,每一顆樹木全是由金根、銀幹、琉璃枝、水晶葉、冰珠石瓣、紅珍珠花、瑪瑙果實七寶而成。有些是由一種珍寶組成或者兩種、叁種等珍寶而成,各不相同。此類樹也是依靠阿彌陀佛的福德力和自己所積的福德力所致的增上果,能如願滿足自己心中所想的一切所需。寶樹的邊緣由許許多多的羅樹(達拉樹)圍繞,由樹葉冠冕等…
《極樂願文大疏 發清淨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