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P18

  ..續本文上一頁殊。”他意識到了那位官員就是文殊菩薩,馬上返回去谒見,結果原地已一無所有。但是這位上師最後也獲得了成就。諸如此類的公案不在少數。

  此外,評說上師智慧的深淺、見解的高低等也诋毀了法與人二者,說這些出家人如何如何等從總體上诋毀罪過更大。往昔,目犍連尊者去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衆生,它的舌頭也伸出一由旬,上面有許多牛被驅趕著在耕犁,它感受著無量的痛苦。尊者觀察這是什麼業力所致,結果只是知道許多世代中它不斷轉生于地獄,而根本無法知曉這到底是什麼業力,于是便去請問世尊。世尊說:“那是由于它對迦葉佛的諸僧衆說:“這些破戒者,戒律不清淨者……”從總體上誹謗僧衆的結果。這是五百世果報的最後一次,許多佛出世時仍然不得解脫。”

  因此,欲求解脫之人務必要警惕誹謗罪,以前不慎之中所造的誹謗罪在即日必須忏悔。

  壬五、忏悔惡見罪:

  聞善功德惡過患,地獄痛苦壽量等,

  認爲不實僅說法,此罪重于五無間,

  發露忏悔無解罪。

  上文中所講的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利益、以少分供品供養而最後獲得佛果等善法的功德;因爲誹謗菩薩或對其生起刹那惡心而墮入地獄等惡業的過患;例如在這個世界上,同一時間用叁百短矛猛刺一個人的痛苦甚至也無法形容所有地獄中痛苦最輕的複活地獄中的一分痛苦,下面所有地獄的痛苦越來越大,無間地獄的痛苦是其他地獄痛苦的總和也無法比喻等等地獄痛苦的諸多特點;人間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界的一天,四大天王天界的五百年是複活地獄的一天,複活地獄的衆生壽量爲五百年等,如(《俱舍論》中)雲:“複活地獄等六獄,日漸等于欲天壽。”以此計算,極熱地獄壽量長達半個中劫等地獄壽量等以及因各自業力所說的地獄壽量。雖然聽聞了上述這些善不善業因果法門,反而認爲這是不真實的,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的說法、傳說而已,對因果産生邪見,這是比造五無間罪還嚴重的惡業,因爲五無間罪有忏悔的機會,而這種惡業斷絕了善根,乃至在沒有對因果生起誠信之前進行忏悔也無有恢複的機會,將于許多阿僧祇劫中不能從惡趣中解脫。(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發露忏悔無有解脫的滔天大罪。《涅槃經》、《解脫經》等佛經中宣說了具邪見者永遠不能從惡趣中解脫。

  對那些從外道或邊地野蠻者等轉生于這個世間的人們如何宣說善惡因果,他們也不生信心。善于口頭傳法、表面聽聞的法油子及行爲偏于見解方面的人們也輕視因果,他們說:“此別解脫是聲聞的行爲,我們金剛乘的作法不必受這樣的局限,煩惱就是道智,能束縛的東西不成立,若證悟了見解則沒有因果相,我在入定中得知行善無利作惡無害呀……”這也屬于此類邪見罪。

  當然,如果證悟了究竟的見解,那的確是這樣。然而,任何佛經中從未說過見行互相脫離可以獲得解脫。如《妙臂續》中說:“佛陀我說別解脫,一切清淨戒律中,在家咒士除相軌,其余皆當實行持。”必須按照佛陀所說的去做,否則若無有特殊的必要(而舍別解脫戒),則會失毀誓言。續中雲:“破誓瑜伽者,多出行違緣。”《密集續》中雲:“外護聲聞行,內喜密乘義。”邬金蓮師也曾說過:“外表應當實踐經部儀,細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勝樂續》中雲:“不具見之行,不具行之見,此二密宗魔,墮入無間獄。”作爲初學者,地道功德的長進必須依靠取舍因果。因此,一定要細致取舍因果。

  即便是自己已經不會被因果之過患所染(意思是說:完全達到了超越因果規律限製的境界),但在沒有特殊必要的情況下,于他人面前也應當如理取舍,我們要認真思維這些道理。從前,一位上師宣說了吃肉的諸多過患,之後,弟子就沒有再供養他肉食,上師說:“拿肉來!”弟子說:“您已宣講了食肉有如此多的過患,現在還要享用嗎?”上師說:“那只是說法而已,實際上怎麼能完全做到呢?快拿肉來吧!”如果只是口頭上能說會道而對因果不屑一顧,那麼就與這則公案中的上師一樣了。

  此外,往昔死相比丘和具棘沙彌生起惡見說:“未持過午不食、不觸火、不砍樹等戒律有誰墮地獄了?製定這些戒律有何必要呢,真不知道這個佛陀在說些什麼。”也有如此胡說八道者。如果自己實在做不到,還是沈默不語爲佳,否則,將斷絕善根,危險性極大。

  在家男女們也是同樣,聽聞甚深的因果法門時不要說:“這些上師都是能說會道,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就像昔日一位上師說法時一位老婦人開玩笑的例子一樣(此公案:昔日,一位上師對一個老婦女說:“你到山上大聲念誦觀音心咒,那些花草都會和你一起念,其功德無量。”到了吃飯時,上師又說:“因農民種地殺生無數,這一粒青稞就是一只小蟲,吃糌粑簡直就是在吃蟲粉,罪過無邊啊!”老婦人笑著說:“上師啊,聽您老人家講善法的功德時,不用說您就連我也覺得能解脫;一聽到您講造惡業的過患時,不用說我,就是上師您解脫也似乎有困難。”),這些道理不可能真實,即使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也全然不理解。”也有這般輕視因果、斷了緣分的下劣人;或者說:“他們能做到這樣,我們怎能忍受得了如此的痛苦呢?”而懈怠度日;或者說:“實際上,如果一分善法真有這樣的功德,那麼一切衆生成佛有何困難?倘若一分罪業真有那樣的過患,那麼誰也無法獲得解脫了。”也有如此自相續僅有的一分善根完全斷盡今後也無有生起善根機會的人。佛經說:“業及業果不可思議。”假設因果是以我們愚癡的心能了知的一個法,那爲何還說是因果甚深法呢?

  事實上,愚昧無知的人對世間上十分明顯的財物,也很難辨別其好壞,就更不可能了知極其細微隱蔽的業因果了!我們如果承認自己是圓滿正等覺佛的追隨者就必須對佛語堅信不疑。如頌雲:“孔雀羽絢麗,亦爲因差異,遍知力知彼,否則不可知。”因果是以圓滿正等覺所具有的十力中知處非處之力徹見並以獅吼巨聲宣說的,因此不可能有欺惑。又如《彌陀經》中雲:“是故諸智者,堅信佛陀語,以佛智爲證,口上贊佛知。”所以,我們不應懷疑佛陀的智慧。口口聲聲說對佛有信心而不注重因果、喜歡惡業的那些人純粹是在說妄語。如果真有信心定會重視因果,因爲佛的一切教言中根本沒有比取舍因果更殊勝的修法根本。如果自己誠信佛語而不努力,那麼佛陀也無法強製性引導他。如佛在經中說:“吾爲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依自己。”《入行論》中雲:“饒益諸有情,無量佛已逝,然我因昔過,未得佛化育。”可見,一切信心中再沒有比誠信因果不虛、歡喜細致取舍善惡的信心更殊勝的了。佛在經中說:“文殊,何爲信力?具信心者,對一切佛法真正信仰、信受、誠信、不疑乃信心。堅信業及業之異熟。”譬如,就算是世間上一位誠實老人的語言也是真實可靠,那麼無有妄語遍知佛陀的教言怎麼會欺惑我們呢?

  在世間上,播下種子後,辛勤耕耘,它定會生出果實。同樣,善惡因果也必定真實不虛。想到這一點而對因果堅信不疑至爲重要。倘若不誠信因果,也就是不相信佛及佛語,在世界上不可能有比這更嚴重的罪業。因此,必須忏悔以往所造的此類罪業。如今處于邪見惡濁猖獗的時代,所以今後務必要備加小心提防。

  庚二(忏悔佛製罪)分叁:一、忏悔別解脫墮罪;二、忏悔破菩薩戒墮罪;叁、忏悔失毀密宗誓言罪。

  辛一、忏悔別解脫墮罪:

  十叁僧殘四他勝,墮罪惡作向彼悔,

  發露忏悔五墮罪(律藏所說比丘、比丘尼的五類犯戒罪目,區別爲五篇;梵語音譯爲波羅夷、僧伽婆屍沙、波夷提、提舍尼、突吉羅。意譯爲他勝、僧殘、墮罪、向彼悔、惡作)。

  現在講述佛製罪,首先是別解脫佛製墮罪:即四他勝、十叁僧殘、叁十舍墮、九十單墮、四向彼悔、一百一十二種惡作罪。作爲比丘,如若違犯這五種佛製墮罪中的其中一條,則是破別解脫戒,以此將墮入極熱地獄至複活地獄之間感受痛苦。所以,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前)誠心發露忏悔破別解脫戒的罪業。

  對于諸位出家人,詳細的學處在他論中有講解,而對在家男女們不必廣講。如果不讓已受了比丘沙彌戒的出家人學習戒律學處,則他們很容易變成屠夫等造罪之人。佛在經中說:“爲不知學處的人傳戒,猶如放縱醉象任其爲所欲爲一般。”因此,出家人必須精勤學習學處。如頌雲:“永遮破戒者,享用經堂等。”失毀戒律之人今生也不能加入僧衆的行列,更何況說往生極樂世界呢?。《念住經》中雲:“戒律始終善,贊頌具戒士,破戒之諸人,如同旁生畜。”又說:“誰披戒律衣,彼爲著裝者,何人舍戒律,裸體如畜生。”

  思維持戒功德及破戒過患後應該努力恢複戒律、守持戒律。

  辛二、忏悔破菩薩戒墮罪:

  四惡法罪十八墮,發露忏破菩薩戒。

  菩薩墮罪,即妄言欺騙上師、堪布、阿阇黎等,令修本尊、誦咒語、求戒律等行善法的人産生懷疑或生後悔之心,誹謗高僧大德,依靠經商等各種谄诳手段欺騙衆生,這四種黑法可導致忘失菩提心等嚴重過患,因此必須予以舍棄,而修學相反的四種白法。

  (下面介紹二十種菩薩根本墮罪:)

  一、掠奪叁寶財物;二、舍棄正法;叁、毆打搶劫比丘、沙彌;四、造五無間罪;五、心生邪見。這是國王菩薩易犯的五種根本墮罪。在(這五種墮罪中)前四者的基礎上再加上用武力等摧毀城市、地區、村落、附屬地方,這是大臣菩薩容易就犯的五種根本墮罪。一、對智慧尚未成熟者宣說空性令對方心生畏懼;二、令別人退失大乘發心而趨入小乘;叁、令他人舍別解脫戒而趨入大乘;四、言說此聲緣道不能斷除煩惱,自己受持或使他人受持此觀點;五、以嫉妒心贊自毀他;六、爲獲名聞利養而宣稱自己已證悟空性;七、令比丘受懲罰並暗取賄賂;八、拿取修禅者的受用施與求學者促成對方舍棄修行。這是普通菩…

《極樂願文大疏 積資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