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極樂願文大疏 明觀福田

  極樂願文大疏

  明觀福田

  丁一(明觀福田)分二:一、明觀刹土之相;二、明觀佛及眷屬。

  戊一、明觀刹土之相:

  唉瑪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過無數衆世界,

  稍許上方聖境處,即是清淨極樂刹。

  我等肉眼雖未見,自心卻應明然觀。

  “唉瑪吙”是表示稀奇的語氣詞。對什麼感到稀奇呢?對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感到稀奇。往昔無量劫時,世間自在王如來出世,身邊有一位侍者,名爲法藏比丘,他對具廣大智慧、正念、證悟、妙智、精進……有勝解信,他在佛前發了殊勝菩提心。爾後在俱胝年間聽聞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圓滿莊嚴、環境、大地由什麼形成……,並將所有佛刹合而爲一,普皆受持,發廣大願。又過了一恒河沙數阿僧祇劫,此佛刹名爲持執大劫,有統治四大部洲的轉輪王輻輪出世。當時他的一位大臣——“海塵”婆羅門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爲海藏。海藏長大後出家,最後現前圓滿正等覺果位,佛號寶藏。王臣衆眷屬恭敬承侍、供養寶藏佛。經海塵婆羅門勸請,輻輪國王在佛前受持刹土並發廣大願。佛陀說:“善哉!國王請看,向西方越過十萬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稱爲刹土之王的“極妙世界”,未來時經過一恒河沙數阿僧祇劫,名爲極樂世界,你在此成佛,佛號阿彌陀。”爲他作了明確的授記。阿彌陀佛當時雖已證得八地菩薩果位,但仍然在那麼多劫當中沒有成佛完全是他的願力所致。後來阿彌陀佛成就一切大願,現前成佛,此劫之前雖然已經過了十大劫,但只是極樂刹土的十天,阿彌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宣講正法。作者對此感到極爲稀有。關于阿彌陀佛與賢劫千佛等發心及發願的詳細情況,可從《大悲白蓮花經》中了知。

  這樣的極樂世界明觀在哪一方向呢?觀想在釋迦牟尼佛所擁有的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日落的西方。距離此刹有多遠呢?這是凡夫人無法衡量的,越過衆多無數世界,經中說經過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本來極微塵的西方也有極樂世界(這是指觀想一塵中有塵數刹)。

  極樂刹土是如何形成的呢?從這個娑婆世界(向西經過無數刹土)稍許上方有一聖境處,本來刹土有清淨不清淨多種,但此極樂世界是器情二者都極爲清淨的刹土,既不存在絲毫諸如普通土石、高崗窪地、危險地帶、四大損害等不悅意景象的器世界之苦,也聽不到諸如叁惡趣、生老病死等名的有情之苦,是極其安樂之自性。關于極樂佛刹的詳細功德,下文以“不可勝數之佛陀……”加以說明。這樣的刹土,無論從高高的山巅遠眺還是通過望遠鏡觀看,以我們普通的肉眼是絕見不到的,因爲平常的這個肉眼無法照見極爲遙遠或被山等阻隔之物。雖然我們自己的雙眼不能現量見到,但(並不表示不存在),正如因明中所說:“僅是未見並非無。”

  昔日,阿難曾經對世尊說:“我想親眼看看極樂世界。”于是世尊以身體的光芒使山川等一切全部隱沒不見,對阿難說:“看吧!你應合掌、頂禮、散花。”當時,阿難也現見了此刹。

  因此,我們以佛語作爲可信的正量,務必要對比量的智慧誠信不疑。爲什麼呢?無有阻礙的自心是清晰了然、無有障蔽的,因此應當猶如唐卡圖案現于心中一樣明觀福田。比如,雖然從此處看望不見拉薩地方或覺沃仁波切(現存于拉薩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像高相當于佛十二歲時的身量,世尊曾親自開光過,人們稱之爲覺沃佛像),但這些並非沒有。詢問曾經去過拉薩、見過覺沃佛像的人們後,我們內心中可以明觀它們大概的形象。同樣,肉眼見不到的地方,心中可以觀想,內心可觀想的地方肉眼不一定能看見。盡管不能夠清晰全面地明觀廣大莊嚴的極樂世界,但應這樣意念:在西方有一個不同于我們這個刹土、具足一切無上安樂的極樂世界,一心專注于西方,乃至微乎其微的善根以上都爲往生極樂世界而作回向,這是明觀福田,也是修清淨刹土的發願。

  《普賢行願品》中所說的“所有十方一切刹,廣大清淨妙莊嚴”之義是指以自力修清淨刹土的發願,這裏所講的是一心向往佛陀早已修成的清淨刹土,之後如果積累資糧則可往生到那裏。如此也與宗喀巴大師的《開啓勝刹之門》等智者們的所有言教相吻合。

  戊二(明觀佛及眷屬)分四:一、明觀主尊身相;二、明觀其意功德;叁、明觀主要眷屬;四、明觀其余眷屬。

  己一、明觀主尊身相:

  彼刹阿彌陀佛尊,紅蓮寶色光耀眼,

  無見頂相足輪等,叁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缽,著叁法衣跏趺坐,

  千瓣蓮花月墊上,身背依靠菩提樹。

  在極樂刹土中安住著出有壞怙主阿彌陀佛,因爲摧毀貪心等一切煩惱,具足五智慧、降伏四魔敵衆,所以稱爲出有壞。佛陀身體的光芒遍照十方無邊刹土,可以說是光芒無量、光明無量、光芒無窮等,因此稱爲無量光佛,又因爲壽量不可勝數,也稱爲無量壽佛,這是身之本體的功德。

  (阿彌陀佛)身相是怎樣的呢?慈悲一切衆生之標幟:其身色宛如太陽照在紅蓮花珍寶山上一般威光耀眼奪目,極其輝煌,由衆多廣大福德而形成的無見頂相,是指頭上由骨肉累積而成的肉髻,除了從正面可見外誰也無法看見頂端。佛陀的雙足掌心有具凸出花紋的八輻*輪。由上下這兩種妙相來涵蓋所有妙相,能了知或能表示佛陀是具足白毫右旋等叁十二相(叁十二種大丈夫相:千輻輪、足善住、手足缦網、手足細軟、七處充滿、指纖長、跟圓長、身廣洪直、足踝端厚、身毛上靡、腨鹿王相、立手摩膝、勢峰藏密、身金色、皮膚細滑、身毛右旋、眉間白毫、獅子上身、肩頭圓滿、肩膊圓滿、得最上味、身分圓滿、烏瑟膩沙、廣長舌、得梵音聲、獅子颔輪、齒鮮白、齒平整、齒齊密、四十齒、目绀青和牛王睫)福德的大丈夫。能表明正士內在的所有美德顯露于外相,由指甲赤銅色等八十隨好(八十種好。如來所有八十種微妙細相:屬于爪甲者叁、指者叁、脈絡者二、足者叁、步態者七、頭部者叁、發者六、目者五、眉者四、耳者二、鼻者二、口者二、舌者叁、齒者五、語者二、手者二、手紋者叁、全身功德者十、身無瑕疵者四、下體者四、臍者二、總行止者叁,共有八十)所嚴飾。妙相主要是指粗相,隨好是細相。一面表示唯一離戲法身;二臂表示智慧與方便二者;雙手結定印表示方便與智慧(無二);以定印托著充滿甘露的缽盂表示以深廣正法滿足一切衆生。令諸衆生最初趨入別解脫之標幟:身著出家叁衣,即上身披藍色七衣及紅色祖衣,下身穿紅黃色五衣(僧裙)。雙足金剛跏趺坐表示于輪涅等性之義中不動搖。根據續部、密宗諸儀軌及嘎單巴仁波切等大德們(修行境界中)所見,阿彌陀佛所坐的法座是由大如須彌山的八大孔雀及無數小孔雀支撐著的珍寶座,上面有五顔六色的千瓣蓮花,蓮花上有滿月輪的坐墊,坐墊上方是名爲蓮花光明的珍寶菩提樹,高達六十萬由旬,樹根粗達五百由旬,八百由旬的枝葉相互掩映,並有爭奇鬥豔的鮮花及累累的碩果,還有如皎月般的寶珠、帝釋所持的寶珠、如意寶珠等,以及珍寶束、裝飾鬘、黃金、珍珠、珍寶的璎珞、鈴铛、孿鈴(大小鈴铛)等裝飾著。僅僅見到這顆菩提樹直至菩提果之間不會患眼病;聽到此樹的聲音不會患耳病;若得以品嘗則不會患舌病;身體碰到樹影不會罹患身體疾病;若憶念此樹則可自然生起等持;見到這棵樹以後不會退轉菩提等有無量功德。阿彌陀佛背面倚靠這樣一棵菩提樹而安住。

  以上是觀想身相。

  佛經中沒有直接宣說法座等,所說的菩提樹大小等略有不同,因爲佛陀的行境不可思議、衆生各自福德有大小之別而導致說法和所見也有所不同。

  己二、明觀其意功德:

  慈悲慧眼遙視我。

  再觀想:阿彌陀佛一定正以大慈大悲的慧眼從遙遠的極樂世界注視著我。如律藏中說:“遙遠所住佛,慧眼即清淨,何具此治力,頂禮勝醫王(指可療愈衆生惑疾的佛陀)。”如果自己具有信心,那麼佛陀的觀照是無有遠近的。譬如,雖然太陽位于高高的天空中,但是它的光芒卻可照射到此處。本來,圓滿正等覺恒時具足大悲心,無論自己祈禱與否,佛的大悲觀照始終周遍各方。然而,如果沒有以信心祈禱開啓大悲之門,則無法見到加持的光明。例如,雖然室外太陽時常升起,可是假設沒有門窗,則陽光不可能射入室內。所化衆生要得遇佛陀的大悲加持(必須要積資淨障),如果沒有以積資淨障來淨化自相續,則無法親見佛陀,如同明鏡未經擦拭便不能顯現影像一樣。

  己叁、明觀主要眷屬:

  右側觀世音菩薩,身白左手持白蓮,

  左側大勢至菩薩,身藍左持金剛蓮。

  右手施依印向吾,叁大主尊如山王,

  巍然朗然坦然住。

  接著觀想:阿彌陀佛身體的右側是聖者觀世音菩薩,身色潔白表示住于輪回卻未沾染輪回的過患,一面二臂,以各種報身圓滿服飾嚴飾,左手以叁寶印執持六瓣白蓮花莖于胸間,表示以如白蓮花般純潔的大悲心慈憫衆生,白蓮在耳邊綻放,表示相續中谙熟所聞之法義並且增長智悲力。阿彌陀佛身體的左側是大勢至菩薩即金剛手,身色碧藍表示法性不變,一面二臂,具足報身裝束,左手以叁寶印執持金剛所嚴飾的蓮花于胸間,這表示其獲得諸佛叁密能力灌頂。二位大菩薩右手都是以施依印指向自己表示:任何衆生若祈禱我們,則不必畏懼叁界輪回之苦,即是無畏施的標幟。這裏的施依印是右手從身體的髋骨處伸開,作摸頂式。叁寶印是左手在胸前以拇指食指的指尖執持蓮花莖,其余叁指向上伸直。二位菩薩以站立式安住表示一切菩薩利益衆生刹那也不懈怠,並趨入大乘道。以上阿彌陀佛與二大菩薩眷屬即叁大主尊猶如須彌山王一般勝過他衆,巍然赫立,身體妙相隨好的功德極其明顯。也就是說,阿彌陀佛身色宛如陽光照射在紅蓮寶山上一般紅亮,觀世音菩薩身色如同陽光射在雪山上一般潔白,大勢至菩薩身色好似陽光普照在藍寶石山上一般碧藍,他們(身體所發出的…

《極樂願文大疏 明觀福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