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時左臉是一片黑,因而心念不能集中,想要使心念集中在風門但是有落差,呼吸都很清楚,是我身體有毛病還是用心不對?
答:你打坐有照鏡子啊?不然怎麼知道一片黑?這表示你現在正要開始,都會這樣。小孩子剛學用筷子吃飯的時候,用到最後還是五虎下山,因爲他不會用筷子嘛!我們要置心一處在風門,就是不會嘛!所以剛始摸索就是這樣。不管你現在修到什麼層次,你通通放下,不要以爲你多厲害,沒有那回事。
兩件事你先做好,第一個把你的呼吸看清楚,你的呼吸不一定在鼻息這邊,你要把它看在丹田也可以,基本上我們就是以鼻息來講。息入、息出這個循環,你一生下來就會呼吸到現在,那你呼吸狀況到底是怎麼樣你先搞清楚,其它你不要管,這是第一點。當你把自己的呼吸搞得很清楚後,你選一點,開始或結束都不要緊,或再選一個點,在那個地方開始數一到十,就這兩點你先做好。這兩點沒有做好,不管什麼境界通通是妄想;這兩點沒做好,什麼都是假的。這個功夫先做好,做好這個功夫以後再講,你不要問我這樣對不對,你就這二點先做好,做好以後自然就會進入第二階段。
小朋友就是這樣,他買了一個重量杯的可樂,附上一支吸管。左看右看,說:「我一口喝不完!」「你用吸的就好。」「我這一口要吸到什麼候停?」這句話成立嗎?你們現在的問題都是同樣情況,還沒做就自己想。
你吸一口就好了,那不就算一口了嘛?你說「我這一口要吸到什麼時候?」這一口吸到什麼時候,你自己知道嘛,吸一口就好了。那一口要吸到什麼時候?你有種就通通把它吸完,沒種的話,你吸一口,你自己知道有多少,對不對?
什麼時候會進入隨法?什麼時候進入止法?你不用問,你把呼吸看清楚,把數法做好,到那個時候,你的境界、你的層次我們再來討論。所以不是左臉黑啊,我看你右臉也黑啊,先把呼吸的狀況看清楚,然後進入數法,照這個標准來。
禅坐中一定要提疑情嗎?
答:你記得置心一處,提疑情是提疑情的法門,現在你是修哪個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