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抛棄故鄉
大善知識博朵瓦在教言中曾經說過:“抛棄故鄉、遠離親友、斷除愦鬧、如理作意之人離解脫不遠了。”如果觀察這其中的含義,就會明白他的意思無非是說我們依止靜處的人,如果只是關注著家鄉的親友怨敵,心生貪嗔而虛度人生,那麼自己雖然形象上是出家人,實際上與那些在家男女無有任何差別。如今依靠上師善知識們的大恩大德,使我們有背井離鄉在這樣幽靜山中修行的機會,真是很有善緣,應當生起無比的歡喜心。
莫返家鄉
如是我們有幸獲得了居于靜處的好緣分,正像世尊所說的:“脫離家庭而出家。”說明自己已經從第一個故鄉的家庭中解脫出來了,從此以後父母親友也就再沒有機會對自己求法製造違緣了,所以說很有善緣。之後如果是住在衆人群集、過于稠密的寺院中,這裏也就成了第二個家,那也很難與家鄉徹底斷絕關系,因爲自己從無始以來對父母親友貪戀的習氣已是根深蒂固,鄉親們來到自己的跟前,于是愦鬧散亂以及貪欲嗔恨的大門便敞開,也就情不自禁地重視起父老鄉親們的苦樂來。以此外緣,自己便坐臥不甯,呆不下去,貿然回到故鄉,也就不得不挑起家鄉農牧工商以及伏怨護親的沈重擔子,如此一來便在自相續中積累下許多違背正法的罪業,結果必然導致後世墮入惡趣。因此,我們心裏應當這樣思量:我現在要離開寺廟這個小家,前去與家鄉無有任何來往更爲神聖的寂靜處,在那裏不需要背負家鄉的包袱,獨自一人專心致志地勤修正法,能夠有幸在這樣的靜處安住實在是很有善緣。
當今大多數住山的修行人煞有介事地說 “爲了便于化緣維生”,于是就住在靠近家鄉的一座山裏,竟然還大顔不慚地說我住在寂靜處,並心懷我慢,洋洋自得,這種現象極爲普遍。僅僅住在這樣的山間根本算不上是寂靜處。所謂的寂靜山必須遠離對家鄉親友的貪愛以及對敵人的嗔恨,才能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寂靜。倘若住在自己家鄉的旁邊,就會常常耳聞目睹家鄉的苦樂,與此同時,自相續中貪嗔癡叁毒便會不由自主地增盛。由此你所住的地方怎麼算得上是寂靜處呢?自己能有機會住在全然聽不到家鄉甘苦好壞話的靜處,的確很有緣分,並且心裏應當立下這樣的堅定誓言:我住在此清幽靜谧之處,從今以後決不返回家鄉。如果鄉親們對自己有信心而提供衣食,則欣然接受;倘若不提供,則向素不相識的人們化緣維生,經曆些苦行也未嘗不可。
真正的孝順
不僅如此,就算是自己身在家鄉的父母雙親病危死亡,也不應回去探望。如果感情用事,斷然回去,以此爲緣,就必然會叁番五次地返回故鄉。因此,即便聽到別人說“你的父母現在危在旦夕,按情理你應當回去”,自己也要暗自思忖:我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無濟于事,我又沒有能使他們不死的辦法,爲他們念經回向在這裏也可以做,一定要安心住下來。
父母生病,自己未能精心護理照料,也許會受到世人的譏笑,但是我們應當明白,僅僅供給父母衣食、照顧護理無法報答大恩父母的深恩厚德。如果真想回報父母恩德,那麼爲了父母修持正法,以求成就佛果,並且使父母也爲了成佛而修法,才是真正的報恩。所以說,諸如供給父母衣食,對他們進行照料,這些只是暫時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則毫無益處。
再說,無論如何盡心孝養父母,既不能使他們現在就擺脫老病死的束縛,也無法令他們後世脫離惡趣,又不能將他們安置在解脫與佛地。只是裝模作樣地孝順父母,借此機會自己呆在家鄉,結果自相續中的煩惱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強,以致于積累下深重的罪業,最後必將落得個自己與父母投生到難以忍受的惡趣的下場。因此,絕對不能迎合世人而毀壞自他。自己能在寂靜處安心勤修,就是在報父母恩,即便家鄉的父母患病、去世,也堅決不能回去探望。這麼一來,其他親友出現疾病、遭遇不幸,不用說自然也就不必回去探望了。
做名副其實的行者
如果沒有這樣做,而是家鄉出現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立即趕回去,與鄉親們一樣屢屢累積貪親嗔怨的惡業。此後,在家鄉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才偶爾在山裏裝腔作勢地小住一段時間,這是當代所有修行人普遍存在的一種通病。這樣的修行人只是徒有虛名而已,實際上與家鄉的那些在家人有什麼兩樣呢?還是應當好好想想。身爲一名修行人,如果心裏裝滿貪戀、嗔恨,背著家鄉的沈重包袱,怎麼能算是修行人?那些俗世的人們除了這些也再沒有什麼別的羁絆了。與同鄉們一樣經常忙碌于大大小小的瑣事,居然還坐在修行人的行列中,當然應該深感慚愧,並且也要自我譴責:現在如果想住在山裏,那就要做一個名不虛傳的修行人,否則,在世間人的眼裏,他也是個恬不知恥之徒;在上師道友們的心目中,他也必然是一個亵渎佛教的敗類。因此要意志堅定地立下這樣的誓願:自己的壽命能持續多久,在這期間,應當像久居山林的野獸那樣住在人不知鬼不覺的幽靜聖地,最好能葬身于此。誠如法王無著菩薩所說:“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遺忘取舍愚暗者,抛棄故鄉佛子行。”珠滾仁波切也曾經說過:“抛棄故鄉就是修法成功的緣起。”我們應當將這些道理付諸實踐,身體力行。
自己已經在寂靜聖地安住下來,就絕對不能再回家鄉。打個比方來說,自己是一個受了沙彌戒或比丘戒的僧人,那麼你還能恣意殘殺生靈嗎?你還能幹偷竊盜取的勾當嗎?你還能膽大妄爲地尋歡行淫嗎?毋庸置疑,這是根本不行的。同樣的道理,作爲住山的修行人應不應該動辄就返鄉探親?當然不應該,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自己能夠完完全全地做到不與家人往來,那麼家人們逐漸也就打消了叫你回來的念頭。自己堅定不移安住在寂靜神山這是所有誓言的根本。如果毫不違越誓言,那麼你的修法一定能夠成就,也必然會活到老修到老,相續中必定會生起殊勝的五道十地功德。對于不恪守誓言的修行人,想要得到這一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