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於「四相」之05:成熟我相

  

成熟我相

  

梁乃崇教授

  

修行要從感受(Feeling)入手,

  

你的感受就是你的自我,

  

而且是貼近本來面目的自我。

  

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

  通常保險公司會注意到一件事情:汽車駕駛旁邊的座位是「自殺位」,是最危險的座位。當司機開車遇到危險時,爲了閃躲,自然會采取使自己受傷最少的措施,但是坐在駕駛旁的人,受傷的機率就大多了,所以這個座位叫「自殺位」。以此批評司機一到緊要關頭,沒有考慮旁邊的人,我覺得並不適合,因爲那根本是反射動作!從這一件事情顯示出——人第一個考慮的是自身安全,這是天性。

  人一定是自私的,說自私可能還不太正確,應該講「自利」。我們的文化通常會譴責「自私自利」的行爲;如果不自私自利,能爲別人著想就是好的。這樣說好像不對,因爲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自私自利,爲何要違反它呢?就好像貓愛吃魚,貓爲何要譴責自己愛吃魚呢?人若要譴責自己的自私自利,就如同貓要譴責自己愛吃魚一般。我認爲這根本是天性,不應該譴責,而是要順著它。

  以「大公有私」取代「大公無私」方爲正途

  很多文化提倡「大公無私」,以爲只要替「大家」想,個人則要把私心消除,試問:「大家」難道不是個別的私心集合嗎?「大公無私」這句話是矛盾的,因爲「大公」就是別人的私;「無私」,只是「無」掉自己的私,而去滿足別人的私。那我就要問:要滿足別人的私心,去除自己的私心,究竟是爲了什麼?其實大家的私心都要滿足,不應該只是滿足別人的私心,卻要去除自己的私心。我幾乎無法認同「大公無私」這個主張,因爲它的邏輯自相矛盾!我們的文化有很多這類沖突和矛盾,我認爲要邏輯一致,最好是「大公有私」,既滿足別人的私心(大公);又能滿足自己的私心(有私),這樣才公平,才不會矛盾。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楊朱學派主張「自私自利」,楊朱認爲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照顧好了,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每一個人都不能把自己照顧好,這個天下就不會太平。關于楊朱其他詳細的主張我不清楚,但是他有一句話被斷章取義提出來,就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拔一根毛可以幫助天下,我不做!所以是一個極端提倡「自私自利」的學派。這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句話,可能不是他要表達的意思,不曉得呂女士知道這內容嗎?

  呂女士:爲了天下太平、避免無謂的紛爭,即使是拔一根汗毛也不願意,這是楊朱的主張……有句俗諺:「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人太自私,天誅地滅。」雖然說人不能太自私,但是我們自己也是衆生之一,利我其實也是利衆生,我覺得楊朱的說法並沒有沖突……

  老 師:在「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前面還有話,就是說很多人以天下爲己任,要利天下,這樣就有人會主導天下,掌握天下大權,那時就會引起野心家來參與天下,爭奪天下大權,反而會造成天下的戰爭和動亂。

  呂女士:孟子曾經批評楊朱和墨翟的主張。楊朱和墨子的主張截然不同,墨子主張「兼愛」,孟子批評他「無父」;楊朱主張「爲我」,孟子就批評他是「無君」。

  老 師:好!那麼我的說法是對的了。每個人的天性都是自私自利的,這樣就會把自己管好,天下就太平了!但如果有人出來要利天下、要照顧天下,這些人也不見得不好,但這樣的動作一做下去,他勢必會掌握天下的大權,因此野心家就會出來。野心家就會以照顧天下的方式取得權力,這樣就會有很多人來爭奪君權,如此天下就大亂了!所以楊朱要主張「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因爲利天下就會讓天下大亂。

  當時孟子聽到楊朱的主張就覺得這樣不就沒有國王了嗎?天下就要大亂了,豈不糟糕?孟子那時並不曉得這個世界還有所謂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就是沒有國王,因爲每一個人都是主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應該是這樣的思維邏輯所發展出來的。關于這一點,我們現在所想的事情,過去已經有很多人都考慮過了。孟子是儒家,最重視倫理,君臣、父子是五倫當中最重要的兩倫,以儒家的倫理立場來看,「無父」、「無君」就不好。對于孟子的批評,我們也可以反批評:他批評楊朱無君,無君一定就不好嗎?墨子提倡兼愛,孟子批評墨子無父,無父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我並不堅持一定要君,一定要父,他們這樣主張有什麼不好呢?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

  所謂的「君」目前已逐漸式微,雖然不是完全消失,也差不多了!現在應該沒有君主國家;同時「父權」文化也減弱了。所以儒家的五倫不是絕對的真理。尤其過去人類曆史中,有過母系社會,那就是「無父」,何況現在大陸雲南還有一些地方,保有母系社會的型態,所以「無父」也不怎麼樣。不管是父系社會或母系社會;是君權社會抑或民主社會,這些都可以改變的,但是「自私自利」的行爲是不會變的,這是天性。

  我剛才舉汽車駕駛旁邊的位子是自殺座,這個就充分表現出人的天性,特別在最危急、無法思考的情況下,人直接的反應就是「自利」的。當然我們也看到在很多危急的場合中,例如地震房子倒塌,有母親緊緊地抱住小孩,結果小孩的性命安然無恙,母親卻被壓死了,這是單一的利他事件。我們說汽車駕駛旁的座位是自殺座,這是統計的結果。統計結果的真實性比單一事件的真實性要高。因此我們實在不宜違反自己的天性,任何一個偉大的理想、修行的方法乃至生活的准則,若要人去實踐,就需順著人自利的天性;若是悖逆天性,理想絕對不可能實現。若要讓人願意發揮所有的力量,一定要順著自利的天性才會成功。

  去我執前需健全成熟我相

  佛法提倡「去我執」,就是要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但這是滯礙難行的。我已經修改這一點,但是並沒有批評「去掉自己自私自利的天性來達到無我、去我執」是錯誤作法。我另提出一套如何「去我執」的方法(讀者可參閱<圓智天地>第4期梁教授的專題「獨立自主 許下承諾」),我主張先要順著自私自利的天性,讓我執、我相先健全成熟,亦即讓自私自利的天性健全成熟;當自私自利的天性健全成熟以後,進而願意助人,使他人的我執我相健全成熟。換言之,先是自己自私自利成功了,再幫助別人也自私自利成功,這樣就進入了人相。從我相進入人相,就超越我相了!超越我相、進入人相時,就是「去我執」,達到了「無我」。這樣就是順著人自私自利的天性來修行,達到離四相,而不是一開始就把自私自利的天性鏟除。

  傳統的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的方式,就是把我執我相踩扁、打碎,讓自私自利的天性殘破不堪,這樣做下去,不但是自信心蕩然無存,時時刻刻也會自慚形穢,羞于啓齒,一點都走不出去,上不了臺。我們的文化一直在教我們不可以自私自利,只要自己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念頭出現時,就會自責,覺得自己是個壞東西、羞于見人。小孩子經常處在這種狀態下,就會畏畏縮縮,人就變得沒有用,什麼事也擔當不起,因爲他的自我已經被踐踏得殘破不堪了!如果這樣就叫做「去我執」,實在太可悲了!

  以前我沒有譴責這部份的佛法,最近從一些事情,使我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得不譴責這樣去除自私自利的天性的修行方式。我主張順著自私自利的心,來健全成熟我執我相,藉以達到超越我相、離我相和無我的修行。要言之:我們要有自尊,要尊重自我──尊重自己自私自利的天性。所謂自尊就是要尊重這個,如果你不尊重這個,怎麼叫自尊呢?

  離四相的步驟

  但是我們也不能停留在這個地方,我們把自我健全成熟後,還要讓自我提升、超越,然後達到人相,去幫助別人完成自我的成熟。在佛法的四相裏面,這就是進入人相;進入人相以後,我們又要再健全成熟人相、再超越人相,進入衆生相;進入衆生相以後,又要健全、成熟衆生相,然後再超越衆生相;超越衆生相之後,就進入壽者相;進入壽者相之後,又要健全、成熟壽者相,然後又超越壽者相;超越壽者相,就離四相。所謂離四相就是超越了四相,就是成道了。佛的自我是健全的,不會把自我摧殘,若想藉摧殘自我以達到無我的境界,根本是緣木求魚!

  資本主義符合自利的天性

  資本主義之所以有威力,是因爲鼓勵自利的行爲。在一個公司裏誰的資本額超過51%,誰就是公司的老板,公司等于是他的,他可以決定一切,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成果都是他的,這樣符合人自私自利的天性,所以這個公司的老板自然拼了命要讓公司賺錢,這樣他的潛力、智慧全都發揮出來了!因爲這合乎他自私自利的天性。其他社會主義的製度也好、共産主義的製度也好,都違反這個天性。不但違反這個天性,還要鬥爭老板,把他掃地出門,這樣那裏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潛力、才能、智慧發揮出來,努力的賺錢呢?當然不會嘛!所以他根本沒有活力、沒有創造力,完全沒有創造財富的力量。而資本主義讓人心的力量發揮出來,于是這個社會就富有了!所以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威力是非常大的,只要把它發揮出來,就可以創造財富、就可以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使這個社會富裕,大家都富有。

  自私自利的天性具無窮的威力

  在人自私自利的天性中,我看到資本主義的優點,原來他根本就是一個能量的來源,我以前一直都沒有看出來,直到最近才看出來。以前我自己弄了一個貢獻主義,以爲這個貢獻主義才是力量的來源,弄錯了!真正的力量來源是自私自利的天性。你的製度愈能夠符合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所發揮出來的力…

《關於「四相」之05:成熟我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