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入人相
梁乃崇教授指導
時間:民國九十二年6月1日下午
地點:新竹精舍
記錄:張嘉發
整理:羊憶玫、梁玉明
問:我們如何進入別人的我相?
答:這裏所謂的「進入」是一種假想的狀況,假想如果我是他的話,在他的狀況我會怎麼想?所以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還是從自己的我相看出去,只不過假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怎麼樣?但是我相要進入人相比較難的地方是:要設想「我就是對方」,要把自己完全拿掉、脫離,才能變成是對方,這確實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問:就是說如果我們和別人討論事情時,不要站在我相而要站在人相是嗎?
答:不是只有站在人相,我們還要曉得別人怎麼想?怎麼做?每個人都有他的「我相」,所以你的旁邊有幾個人那就有幾個我相。我們要試著以不同我相的不同立場,去了解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如此才會曉得他們怎麼看、怎麼想,這才叫做能夠從我相進入人相。
問:假如在某一個狀況下要做一個決定,而這個團體共有五個人,那麼就有五個我相,應該要怎麼做決定,才能比較合乎這五個人的立場?
答:那就需要大家一起來互相討論商量,得到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共識。做法是:盡量讓大家的意見分成兩派,形成兩種共同的意見;然後再用表決的方式,選擇人數較多的那一邊的意見,如此共識不就形成了嗎?
※成熟的我相並沒有被犧牲
問:成熟的我相,那個「我」究竟是被滿足的,還是要做自我犧牲的?
答:成熟的我相沒有要被犧牲。
問:成熟的我相有沒有很被滿足、很被照顧到?
答:是要被滿足,但是這樣還不夠;被滿足、照顧到以後還要超越!所以不是把我相擱在一邊,或忽視掉;是被重視的,而且更進一步還要超越!
問:每一個人都很重視我相,這樣不就是很自我?有所謂的成熟嗎?
答:進入人相時,我們是不管他成熟與否,我們照顧他,同時他也照顧自己了;如果他自己不成熟,根本沒有把自己的意見伸張出來,那他是軟弱的、羞于見人的,那是他的不成熟。
問:如果我們幾個人一起在討論一件事情,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不犧牲自己,又可以滿足自己?
答:就是要超越我相,進入人相。當中的每個人都能夠進入人相,彼此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這時才有能力找出一個辦法來,滿足大家的需要。所以還是必須要有共識,大家才會做得好;如果沒有共識,就是做得不怎麼好。我們的民主政治不就是這樣子嗎?
問:是不是因爲每個人都有個性,所以無法形成共識?
答:所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樣就很困難了。
※妥協也是一種藝術
問:因爲我們是修行人,所以和別人有不同意見或有沖突時,總覺得自己應該退讓。例如:在家裏孩子不做家事,就只好媽媽來做。總有一種需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覺,大我好像比較偉大、比較人相的感覺;但是犧牲小我,實在也覺得有點委屈。
答:一般人都以爲好像必須要委屈一下小我,但是這個情況是不是真的委屈?不一定,在我的看法其實這就是一種妥協,而這種妥協還是一種藝術呢!在做商業談判時,有太多的妥協要做,你妥協一點,別人也妥協一點,大家都妥協一點,買賣就這樣達成了。你認爲你這樣是犧牲了嗎?我不認爲,甚至還可能是賺到了。因爲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時,每一個人都賺到了,獲得的遠遠超過你所謂的犧牲的部分。當然如果你站在小心眼的角度去看這是犧牲;但若站在大心眼的角度去看,就根本不是什麼犧牲了。
問:我們是不是要從小心眼超越?
答:也沒有超越,只是稍微把我們的內心提升一點。
問:我們怎麼樣可以做到這個超越和提升呢?
答:這就是我們修行一直在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執著放下!有句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就是妥協,而得到的是海闊天空啊!海闊天空不是進了好多步嗎?譬如說原來總是會撞到牆壁,退一步就海闊天空,那結果到底是賺還是虧?所以這些部分都是我們內心的一些掙紮,我們內心有一些不願意、舍不得、不肯放下;但當你知道這些地方是可以放下的,而且你有這樣的心胸、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了解時,你做這些事情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如果這個地方看不懂,那要放下就會非常的困難。
問:我們就一次一次的來做,剛開始做的時候,一定是會有一點勉強,那就自我安慰一下,對不對?
答:對,你越看越明白,就會越來越了解,會發覺這一點也不困難,而且會變成是好處多多,所以這個地方常常就顯現出一種狀況:越能放(舍),就越能得。
問:這個話大家好像都常常說,也知道做的時候很難,但是真的做到的時候就會得到很多?
答:真的是這樣!因爲這部分真正的得和失,根本不是外在被你知道的問題,而是能知能覺這一邊的問題!依照我以前所說的:「我們能知被知的界線到底劃在十二因緣的哪一個地方?」你將發現:能知能覺這一邊的境界越高,自己得到的就越多。
※有相世界沒有絕對的「真」
問:我們如何追求真相?老師說過世間所謂的真和假是一種相對的關系而不是絕對的,那麼如果之前找到一個真的,但是後來又找到一個更真的,那不是會讓人很疑惑,是不是後面還有一個更真的?到底什麼是真相?
答:被知的世界是有相的世界,在有相的世界裏,所有的真假都是相對的關系,所以只能追求比較真的,絕對的真是永遠追求不到的。因爲你找不到,就像很多事情在被知的有相的世界裏只有事實,而沒有真理,它追求的不是真理。那要追求的真相是什麼?到底你得到的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真相?那是要看你求真的努力程度而定,並不是有一個真相擺在那邊,讓人去抓的。不是的,大家抓到的真相都不一樣,因爲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個真相。你抓到的真相跟另外一個人抓到的真相,我們都可以說那是真相,但兩個真相是不相同的,哪一個比較真呢?只能說追求的比較深入的人,獲得的真相就比較真,如果只是泛泛地追求,那麼他看到的就比較沒那麼真。對于自己而言,也可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例如以前我認爲這個人不怎麼樣,後來我深入了解以後,也會發覺他還有另外的樣子。
有一些夫妻剛開始覺得彼此的感情很好,他們的愛情也是很真的,結婚一段時間以後,才發現他們的愛情是假的,以前以爲是真的現在成了假的,爲什麼會這樣?因爲真假是比較出來的,他會發現現在的真相不是這樣子,所以事情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即使我們把它訂在某一個時間的狀況,你在不同的時間回想過去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萬曆皇帝的曆史以前就有了,可是一看黃仁宇他寫《萬曆十五年》時,怎麼這個《萬曆十五年》的萬曆皇帝,和過去曆史所記載的萬曆皇帝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完全不一樣,怎…
《關於「四相」之06:如何進入人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