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於「四相」之06:如何进入人相

  

如何进入人相

  

  

梁乃崇教授指导

  

  

时间:民国九十二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新竹精舍

  

记录:张嘉发

  

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问:我们如何进入别人的我相?

  

答:这里所谓的「进入」是一种假想的状况,假想如果我是他的话,在他的状况我会怎么想?所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还是从自己的我相看出去,只不过假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样?但是我相要进入人相比较难的地方是:要设想「我就是对方」,要把自己完全拿掉、脱离,才能变成是对方,这确实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问:就是说如果我们和别人讨论事情时,不要站在我相而要站在人相是吗?

  

答:不是只有站在人相,我们还要晓得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每个人都有他的「我相」,所以你的旁边有几个人那就有几个我相。我们要试着以不同我相的不同立场,去了解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如此才会晓得他们怎么看、怎么想,这才叫做能够从我相进入人相。

  

  

问:假如在某一个状况下要做一个决定,而这个团体共有五个人,那么就有五个我相,应该要怎么做决定,才能比较合乎这五个人的立场?

  

  

答:那就需要大家一起来互相讨论商量,得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共识。做法是:尽量让大家的意见分成两派,形成两种共同的意见;然后再用表决的方式,选择人数较多的那一边的意见,如此共识不就形成了吗?

  

  

  

成熟的我相并没有被牺牲

  

  

问:成熟的我相,那个「我」究竟是被满足的,还是要做自我牺牲的?

  

答:成熟的我相没有要被牺牲。

  

  

问:成熟的我相有没有很被满足、很被照顾到?

  

答:是要被满足,但是这样还不够;被满足、照顾到以后还要超越!所以不是把我相搁在一边,或忽视掉;是被重视的,而且更进一步还要超越!

  

  

问:每一个人都很重视我相,这样不就是很自我?有所谓的成熟吗?

  

答:进入人相时,我们是不管他成熟与否,我们照顾他,同时他也照顾自己了;如果他自己不成熟,根本没有把自己的意见伸张出来,那他是软弱的、羞于见人的,那是他的不成熟。

  

  

问:如果我们几个人一起在讨论一件事情,究竟要怎么做才可以不牺牲自己,又可以满足自己?

  

答:就是要超越我相,进入人相。当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进入人相,彼此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时才有能力找出一个办法来,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还是必须要有共识,大家才会做得好;如果没有共识,就是做得不怎么好。我们的民主政治不就是这样子吗?

  

  

问:是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所以无法形成共识?

  

答:所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样就很困难了。

  

  

  

妥协也是一种艺术

  

  

问:因为我们是修行人,所以和别人有不同意见或有冲突时,总觉得自己应该退让。例如:在家里孩子不做家事,就只好妈妈来做。总有一种需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感觉,大我好像比较伟大、比较人相的感觉;但是牺牲小我,实在也觉得有点委屈。

  

  

答:一般人都以为好像必须要委屈一下小我,但是这个情况是不是真的委屈?不一定,在我的看法其实这就是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还是一种艺术呢!在做商业谈判时,有太多的妥协要做,你妥协一点,别人也妥协一点,大家都妥协一点,买卖就这样达成了。你认为你这样是牺牲了吗?我不认为,甚至还可能是赚到了。因为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时,每一个人都赚到了,获得的远远超过你所谓的牺牲的部分。当然如果你站在小心眼的角度去看这是牺牲;但若站在大心眼的角度去看,就根本不是什么牺牲了。

  

  

问:我们是不是要从小心眼超越?

  

答:也没有超越,只是稍微把我们的内心提升一点。

  

  

问:我们怎么样可以做到这个超越和提升呢?

  

答:这就是我们修行一直在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执着放下!有句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就是妥协,而得到的是海阔天空啊!海阔天空不是进了好多步吗?譬如说原来总是会撞到墙壁,退一步就海阔天空,那结果到底是赚还是亏?所以这些部分都是我们内心的一些挣扎,我们内心有一些不愿意、舍不得、不肯放下;但当你知道这些地方是可以放下的,而且你有这样的心胸、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了解时,你做这些事情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如果这个地方看不懂,那要放下就会非常的困难。

  

  

问:我们就一次一次的来做,刚开始做的时候,一定是会有一点勉强,那就自我安慰一下,对不对?

  

  

答:对,你越看越明白,就会越来越了解,会发觉这一点也不困难,而且会变成是好处多多,所以这个地方常常就显现出一种状况:越能放(舍),就越能得。

  

  

问:这个话大家好像都常常说,也知道做的时候很难,但是真的做到的时候就会得到很多?

  

答:真的是这样!因为这部分真正的得和失,根本不是外在被你知道的问题,而是能知能觉这一边的问题!依照我以前所说的:「我们能知被知的界线到底划在十二因缘的哪一个地方?」你将发现:能知能觉这一边的境界越高,自己得到的就越多。

  

  

  

有相世界没有绝对的「真」

  

  

问:我们如何追求真相?老师说过世间所谓的真和假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那么如果之前找到一个真的,但是后来又找到一个更真的,那不是会让人很疑惑,是不是后面还有一个更真的?到底什么是真相?

  

  

答:被知的世界是有相的世界,在有相的世界里,所有的真假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只能追求比较真的,绝对的真是永远追求不到的。因为你找不到,就像很多事情在被知的有相的世界里只有事实,而没有真理,它追求的不是真理。那要追求的真相是什么?到底你得到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真相?那是要看你求真的努力程度而定,并不是有一个真相摆在那边,让人去抓的。不是的,大家抓到的真相都不一样,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真相。你抓到的真相跟另外一个人抓到的真相,我们都可以说那是真相,但两个真相是不相同的,哪一个比较真呢?只能说追求的比较深入的人,获得的真相就比较真,如果只是泛泛地追求,那么他看到的就比较没那么真。对于自己而言,也可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例如以前我认为这个人不怎么样,后来我深入了解以后,也会发觉他还有另外的样子。

  

  

有一些夫妻刚开始觉得彼此的感情很好,他们的爱情也是很真的,结婚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他们的爱情是假的,以前以为是真的现在成了假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假是比较出来的,他会发现现在的真相不是这样子,所以事情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即使我们把它订在某一个时间的状况,你在不同的时间回想过去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的历史以前就有了,可是一看黄仁宇他写《万历十五年》时,怎么这个《万历十五年》的万历皇帝,和过去历史所记载的万历皇帝好像不是同一个人,完全不一样,怎…

《关於「四相」之06:如何进入人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