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进入菩萨大乘了。这样就是佛性了,而这个佛性本身就包含一切自性。一切自性已经融成一体了,佛性里面本来就含有自性,而且不是你一个人的自性,是无限的自性都在里面。这时再做佛性与法性打成一片,就是所谓的「佛性的法性」了。
以「佛性的法性」做基础所显现出来的状况是什么?大家读过《华严经》,就是《华严经》所显示的状况,在那样状况之下的佛性有没有主动权?有的!但是那样的有并不是拟人化,我们现在讲事情都会有拟人化的倾向,这里我们连一点点拟人化的痕迹都没有,根本就没有。以大家目前的修行程度而言,其实还不适合讲,讲「佛性的法性」是会让大家困惑的,因为在澳洲的萧莉君问到有关于法性的问题,这是我给她的回答,已经有人可以听了,所以我才讲。由这里大家也可以知道《华严经》是很了不起的,到了这个程度就会有一个什么结果呢?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有缘就是无缘,无缘就是有缘。
问:自性与法性是不是一种共业形成的?
答:所谓业障不业障、共业不共业的问题,那都是在被知的范围内;而我们在谈自性时就已经脱离被知、脱离有相的部分来论述,所以这里没有共业不共业的问题。
问:我们听老师讲课有点像小学生听大学的课,因为小学生的理解力还很差,有时候拿来运用,会不会有用错的问题?
答:若用错了,你会觉得不舒服、诸多不顺,这样你也做不下去,所以你就干脆停下来不要做;要做的话通常都是选择你做得了的。
问:所以不必从很多方面去做,先从一方面做一件事?
答:对,因为听的人程度有高有低,所以我讲的内容深浅都有。虽然我在讲深的东西,但是深的东西里也有浅的部分,你就抓你听得懂的部分,当你觉得这个地方听懂了,你就会受用了。
问:摄心内证有二个方法,一个是回头,另一个是慢慢倒退。我们多半是慢慢倒退,回头是怎么样的情况?是一个念头就转过来了吗?
答:你就做慢慢倒退,回头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讲清楚。
问:延续我相和人相的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会碰到比较多的问题,是因为双方的我相都不够健全;如果其中有一方是修行人那就好解决了,是吗?
答:不见得!
※心里的疙瘩只能自己去打开
问:目前的问题是在不健全的我相,对应不健全的我相,这样的情况如果其中一方很强势,另外一方就必然会比较弱势。然后往往是比较弱势的一方就要被牺牲,或是逃避,或是躲藏,会觉得委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答:就想办法打开。
问:可是我们改变自己都很难了,何况是要改变别人?
答:是很难,没有错,这也就是我们修行中要做的功课,其实修行就是在整理自己内心里的一些疙疙瘩瘩的东西。当你发现别人内心也有一些疙疙瘩瘩的东西,这时我们是没有办法主动的去帮他打开,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内心打开;至于对方,我们只能间接的启发,并且耐心的等待,就是这样。因为要打开是要当事人自己主动去做的,因为主动权在他,不在我们身上。
你提到有些人会封闭,这就更困难了,你愈主动去干涉,他就会愈封闭,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启发、暗示、关怀,开放的接纳他;接着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需要耐心,有时候等一辈子不够,还要等待好几辈子!能够这样等待是非常慈悲的,若没有慈悲心,会很烦躁,根本等待不下去。
那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这些修行都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功课,旁边的人只能够提供一点协助。饭还是要自己吃,别人没办法帮你吃;即使帮你吃了,你还是不会饱。
问:我们说世间所看到的真相都是相对的,这样有时会陷入两难的情况。例如我可能会发现对方的错误,心中会觉得他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可是这时又会检讨,其实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我的看法对他不见得是最好的,因为自己可能也没有看到多深远,这时是静静的看就好?还是应该要有什么举动?我应该要扮演什么角色?
答:这一类的问题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面对,要时时刻刻去调整它,没有一定的解法。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的问题都是很特别的,而且都是唯一的,无法一概而论,没有通则。
问:刚才讲到以自己的能知能觉修行成功,这样算小乘的部份修完了;再下去讲到自性与法性打成一片,那是做到我相部分弄好了,还是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解了?
答: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解了。
问:以前有讲到从我相整个空掉之后再入人相,那是什么样的状况?
答:以前有讲到这些层级,是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乘、佛乘。
问:众生相、寿者相都能解的话,就是菩萨乘?
答:对,我今天讲的这一段是把这些统统压成小乘,你就知道我的小乘就是另外一个大乘,所以今天讲的另外的大乘,是大大乘,
问:所以罗汉乘是小小乘?
答:也不要这样分,因为那样讲现在大家都听得懂的,用四相,然后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乘、佛乘这样一阶一阶修上来,一直到自性法性打成一片,当然就是佛乘,这一整套的讲法是我们《圆觉经》的境界。我今天讲的境界又再跳一级,那是《华严经》的境界。
※不要把十三地当作终点
问:等到做到自己的能知能觉,更上去的一个层次可以包含很多人的能知能觉,我们可以知道别人的能知能觉吗?
答:不是知道,那个时候自性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做到以后就是自性与法性打成一片,又出菩提路。在这个阶段修行的基础不是自性,因为自性与法性已经打成一片,自性的问题己经没有了。所以它的基础是另外一个基础,那一段是十三地还要继续修的事情,如果现在大家还没有修到,就讲给你们听,大家会想这一生还不知道要修多久,而修到十三地后还要再修,大家会泄气,所以这些我不能讲,我只能说走到十三地还要继续修,大家不要把它当作终点,以为这样就好了。所以今天是多讲了一点点,目的是要让大家欣赏一下:原来佛法还有这么高深的地方!经典上是讲了,但是你看不出来,唯有程度到的时候才会看出来。
问:有情众生叫做佛性,无情众生如矿物、植物叫做法性,佛性与法性是同一个性,所以经典讲「情与无情同源种智」,法性没有自主权是因为属于矿物、植物的部分吗?情与无情同源种智,佛性与法性是同一个性,这个是不是比较高层次的时候,它有比较高的自主性?
答:是这个意思,我讲的法性是被知的本性,矿物植物那些是被知的,他们的本性叫做法性,在这个层级的法性没有主动权,它要有主动权是自性与法性已经同源了,这不是用讲的,也不是推理的,而是要真正做到让它同源,它才同源。
问:「能所不二,性相一如」,我的困惑是:被知的东西就是所,「能所一如」的话,在这个相中如果不执着的话,它也是性的表现,性不是这个相,但也离不开这个相吗?
答:「能所不二,性相一如」这是一个要努力达成的目标,如果没有达成目标,能所是二的,性相不是一如的。你要让它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它才会不二。当你做到,当然不会觉得不一样,因为你已经把它做成一样,你就不能说它不一样。
问:所以说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答:是一个要达到的境界,要努力达到的目标,至于难不难,那是看个人。
问:以前华藏祖师说全世界如果有十三个人程度修到跟他一样,这个世界就会改变,战争从此消失,是不是指老师今天讲出菩提路这样的状况?
答:对!
问:要有十三个人?
答:还不需要我讲的佛性的法性,只要出菩提路就行,打成一片出菩提路就行。
问:就是高级班最后一段做完,就有这样的功效?
答:对!
问:今天讲的又再进一步?
答:对!我今天讲的是到这个程度才开始修大乘。
问:这个程度是不是一点都不寂寞?
答:没有什么寂寞不寂寞好讲的。
问:如果悟到自性的人,对于中脉及左右二脉、任督二脉是不是都很清楚?
答:可以清楚也可以不清楚。
问:反过来说,如果对于中脉及左右二脉、任督二脉都很清楚的人,是不是比较容易悟自性?
答:有这个可能。
问:所以我们要学气功就是这样子吧?
答:只是有这个可能。
问:共修时接佛法流就是要打通我们的任督二脉对不对?
答:没错!
问:这就是要帮助我们找回自性?
答:只是帮助而已,如果你执着停留在那边反而是妨碍。
问:不能执着停留在那边?
答:对,还要往上走。
问:要往上走的方法是什么?
答:就是不要执着,专心做摄心内证。
《关於「四相」之06:如何进入人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