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於「四相」之06:如何進入人相▪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進入菩薩大乘了。這樣就是佛性了,而這個佛性本身就包含一切自性。一切自性已經融成一體了,佛性裏面本來就含有自性,而且不是你一個人的自性,是無限的自性都在裏面。這時再做佛性與法性打成一片,就是所謂的「佛性的法性」了。

  

  

以「佛性的法性」做基礎所顯現出來的狀況是什麼?大家讀過《華嚴經》,就是《華嚴經》所顯示的狀況,在那樣狀況之下的佛性有沒有主動權?有的!但是那樣的有並不是擬人化,我們現在講事情都會有擬人化的傾向,這裏我們連一點點擬人化的痕迹都沒有,根本就沒有。以大家目前的修行程度而言,其實還不適合講,講「佛性的法性」是會讓大家困惑的,因爲在澳洲的蕭莉君問到有關于法性的問題,這是我給她的回答,已經有人可以聽了,所以我才講。由這裏大家也可以知道《華嚴經》是很了不起的,到了這個程度就會有一個什麼結果呢?衆生就是佛,佛就是衆生;有緣就是無緣,無緣就是有緣。

  

  

問:自性與法性是不是一種共業形成的?

  

答:所謂業障不業障、共業不共業的問題,那都是在被知的範圍內;而我們在談自性時就已經脫離被知、脫離有相的部分來論述,所以這裏沒有共業不共業的問題。

  

  

問:我們聽老師講課有點像小學生聽大學的課,因爲小學生的理解力還很差,有時候拿來運用,會不會有用錯的問題?

  

  

答:若用錯了,你會覺得不舒服、諸多不順,這樣你也做不下去,所以你就幹脆停下來不要做;要做的話通常都是選擇你做得了的。

  

  

問:所以不必從很多方面去做,先從一方面做一件事?

  

答:對,因爲聽的人程度有高有低,所以我講的內容深淺都有。雖然我在講深的東西,但是深的東西裏也有淺的部分,你就抓你聽得懂的部分,當你覺得這個地方聽懂了,你就會受用了。

  

  

問:攝心內證有二個方法,一個是回頭,另一個是慢慢倒退。我們多半是慢慢倒退,回頭是怎麼樣的情況?是一個念頭就轉過來了嗎?

  

  

答:你就做慢慢倒退,回頭不是那麼簡單可以講清楚。

  

  

問:延續我相和人相的問題,我們日常生活會碰到比較多的問題,是因爲雙方的我相都不夠健全;如果其中有一方是修行人那就好解決了,是嗎?

  

  

答:不見得!

  

  

  

心裏的疙瘩只能自己去打開

  

  

問:目前的問題是在不健全的我相,對應不健全的我相,這樣的情況如果其中一方很強勢,另外一方就必然會比較弱勢。然後往往是比較弱勢的一方就要被犧牲,或是逃避,或是躲藏,會覺得委屈,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答:就想辦法打開。

  

  

問:可是我們改變自己都很難了,何況是要改變別人?

  

答:是很難,沒有錯,這也就是我們修行中要做的功課,其實修行就是在整理自己內心裏的一些疙疙瘩瘩的東西。當你發現別人內心也有一些疙疙瘩瘩的東西,這時我們是沒有辦法主動的去幫他打開,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先把自己的內心打開;至于對方,我們只能間接的啓發,並且耐心的等待,就是這樣。因爲要打開是要當事人自己主動去做的,因爲主動權在他,不在我們身上。

  

  

你提到有些人會封閉,這就更困難了,你愈主動去幹涉,他就會愈封閉,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啓發、暗示、關懷,開放的接納他;接著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需要耐心,有時候等一輩子不夠,還要等待好幾輩子!能夠這樣等待是非常慈悲的,若沒有慈悲心,會很煩躁,根本等待不下去。

  

  

那是沒辦法的事,因爲這些修行都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功課,旁邊的人只能夠提供一點協助。飯還是要自己吃,別人沒辦法幫你吃;即使幫你吃了,你還是不會飽。

  

  

  

問:我們說世間所看到的真相都是相對的,這樣有時會陷入兩難的情況。例如我可能會發現對方的錯誤,心中會覺得他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可是這時又會檢討,其實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個相對的,我的看法對他不見得是最好的,因爲自己可能也沒有看到多深遠,這時是靜靜的看就好?還是應該要有什麼舉動?我應該要扮演什麼角色?

  

  

答:這一類的問題我們時時刻刻都會面對,要時時刻刻去調整它,沒有一定的解法。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的問題都是很特別的,而且都是唯一的,無法一概而論,沒有通則。

  

  

問:剛才講到以自己的能知能覺修行成功,這樣算小乘的部份修完了;再下去講到自性與法性打成一片,那是做到我相部分弄好了,還是連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解了?

  

  

答:連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解了。

  

  

問:以前有講到從我相整個空掉之後再入人相,那是什麼樣的狀況?

  

答:以前有講到這些層級,是羅漢乘、辟支佛乘、菩薩乘、佛乘。

  

  

問:衆生相、壽者相都能解的話,就是菩薩乘?

  

答:對,我今天講的這一段是把這些統統壓成小乘,你就知道我的小乘就是另外一個大乘,所以今天講的另外的大乘,是大大乘,

  

  

問:所以羅漢乘是小小乘?

  

答:也不要這樣分,因爲那樣講現在大家都聽得懂的,用四相,然後羅漢乘、辟支佛乘、菩薩乘、佛乘這樣一階一階修上來,一直到自性法性打成一片,當然就是佛乘,這一整套的講法是我們《圓覺經》的境界。我今天講的境界又再跳一級,那是《華嚴經》的境界。

  

  

  

不要把十叁地當作終點

  

  

問:等到做到自己的能知能覺,更上去的一個層次可以包含很多人的能知能覺,我們可以知道別人的能知能覺嗎?

  

  

答:不是知道,那個時候自性這件事已經沒有了,做到以後就是自性與法性打成一片,又出菩提路。在這個階段修行的基礎不是自性,因爲自性與法性已經打成一片,自性的問題己經沒有了。所以它的基礎是另外一個基礎,那一段是十叁地還要繼續修的事情,如果現在大家還沒有修到,就講給你們聽,大家會想這一生還不知道要修多久,而修到十叁地後還要再修,大家會泄氣,所以這些我不能講,我只能說走到十叁地還要繼續修,大家不要把它當作終點,以爲這樣就好了。所以今天是多講了一點點,目的是要讓大家欣賞一下:原來佛法還有這麼高深的地方!經典上是講了,但是你看不出來,唯有程度到的時候才會看出來。

  

  

問:有情衆生叫做佛性,無情衆生如礦物、植物叫做法性,佛性與法性是同一個性,所以經典講「情與無情同源種智」,法性沒有自主權是因爲屬于礦物、植物的部分嗎?情與無情同源種智,佛性與法性是同一個性,這個是不是比較高層次的時候,它有比較高的自主性?

  

  

答:是這個意思,我講的法性是被知的本性,礦物植物那些是被知的,他們的本性叫做法性,在這個層級的法性沒有主動權,它要有主動權是自性與法性已經同源了,這不是用講的,也不是推理的,而是要真正做到讓它同源,它才同源。

  

  

問:「能所不二,性相一如」,我的困惑是:被知的東西就是所,「能所一如」的話,在這個相中如果不執著的話,它也是性的表現,性不是這個相,但也離不開這個相嗎?

  

  

答:「能所不二,性相一如」這是一個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如果沒有達成目標,能所是二的,性相不是一如的。你要讓它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它才會不二。當你做到,當然不會覺得不一樣,因爲你已經把它做成一樣,你就不能說它不一樣。

  

  

問:所以說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

  

答:是一個要達到的境界,要努力達到的目標,至于難不難,那是看個人。

  

  

問:以前華藏祖師說全世界如果有十叁個人程度修到跟他一樣,這個世界就會改變,戰爭從此消失,是不是指老師今天講出菩提路這樣的狀況?

  

答:對!

  

  

問:要有十叁個人?

  

答:還不需要我講的佛性的法性,只要出菩提路就行,打成一片出菩提路就行。

  

問:就是高級班最後一段做完,就有這樣的功效?

  

答:對!

  

  

問:今天講的又再進一步?

  

答:對!我今天講的是到這個程度才開始修大乘。

  

  

問:這個程度是不是一點都不寂寞?

  

答:沒有什麼寂寞不寂寞好講的。

  

  

  

問:如果悟到自性的人,對于中脈及左右二脈、任督二脈是不是都很清楚?

  

答:可以清楚也可以不清楚。

  

  

問:反過來說,如果對于中脈及左右二脈、任督二脈都很清楚的人,是不是比較容易悟自性?

  

答:有這個可能。

  

  

問:所以我們要學氣功就是這樣子吧?

  

答:只是有這個可能。

  

  

問:共修時接佛法流就是要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對不對?

  

答:沒錯!

  

  

問:這就是要幫助我們找回自性?

  

答:只是幫助而已,如果你執著停留在那邊反而是妨礙。

  

  

問:不能執著停留在那邊?

  

答:對,還要往上走。

  

  

問:要往上走的方法是什麼?

  

答:就是不要執著,專心做攝心內證。

  

《關於「四相」之06:如何進入人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