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墮獄,
然犯諸有情,定遭地獄害。
如是王雖喜,不能令成佛,
然悅諸衆生,終成無上覺。
雲何猶不見,取悅有情果,
來生成正覺,今世享榮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無病障,
譽雅命久長,樂等轉輪王。
第六品終
第七品 精進
忍已需精進,精進證菩提,
若無風不動,無勤福不生。
進即喜于善。下說其違品:
同惡散劣事,自輕淩懶惰。
貪圖懶樂味,習臥嗜睡眠,
不厭輪回苦,頻生強懈怠。
雲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
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漸次殺吾類,汝豈不見乎?
然樂睡眠者,如牛見屠夫。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時汝何能,貪食複耽眠?
死亡速臨故,及時應積資,
屆時方斷懶,遲矣有何用?
未肇或始作,或唯半成時,
死神突然至,嗚呼吾命休!
因憂眼紅腫,面頰淚雙垂,
親友已絕望,吾見閻魔使,
憶罪懷憂苦,聞聲懼墮獄,
狂亂穢覆身,屆時複何如?
此生所懷懼,猶如待宰魚,
何況昔罪引,難忍地獄苦。
如嬰觸沸水,灼傷極刺痛,
已造獄業者,雲何複逍遙?
不勤而冀得,嬌弱頻造罪,
臨死猶天人,嗚呼定受苦。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此筏難複得,愚者勿貪眠。
棄舍勝法喜,無邊歡樂因,
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
勿怯積助緣,策勵令自主,
自他平等觀,勤修自他換。
不應自退怯,謂我不能覺,
如來實語者,說此真實言:
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
若發精進力,鹹證無上覺。
況我生爲人,明辨利與害,
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
若言我怖畏,須舍手足等。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爲除腹疾,暫受療割苦。
醫皆以小苦,療治令病除,
爲滅衆苦故,當忍修行苦。
凡常此療法,良醫皆不用,
巧施緩藥方,療治衆疴疾。
佛陀先令行,蔬菜等布施,
習此微施已,漸能施己肉。
一旦覺自身,卑微如蔬菜,
爾時舍身肉,于彼有何難?
身心受苦害,邪見罪爲因,
惡斷則無苦,智巧故無憂。
福德引身適,智巧令心安,
爲衆處生死,菩薩豈疲厭?
以此菩提心,能盡宿惡業,
能聚福德海,故勝諸聲聞。
故應除疲厭,駕馭覺心駒,
從樂趨勝樂,智者誰退怯?
勤利生助緣,信解堅喜舍,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故斷彼違品,以欲堅喜舍。
實行控製力,勤取增精進。
發願欲淨除,自他諸過失,
然盡一一過,須修一劫海。
若我未曾有,除過精進分,
定受無量苦,吾心豈無懼?
發願欲促成,自他衆功德,
成此一一德,須修一劫海。
然我終未生,應修功德分,
無義耗此生,莫名太稀奇!
吾昔未供佛,未施喜宴樂,
未曾依教行,未滿貧者願,
未除怖者懼,未與苦者樂,
吾令母胎苦,唯起痛苦已。
從昔至于今,于法未信解,
故遭此困乏,誰複舍信解?
佛說一切善,根本爲信解。
信解本則爲,恒思業因果。
痛苦不悅意,種種諸畏懼,
所求不順遂,皆從昔罪生。
由行所思善,無論至何處,
福報皆現前,供以善果德。
惡徒雖求樂,然至一切處,
罪報皆現前,劇苦猛摧殘。
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
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
心潤光澤生,光照白蓮啓,
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前子。
因昔衆惡業,閻魔諸獄卒,
剝皮令受苦,熱火熔鋼液,
淋灌無膚體,炙燃劍矛刺,
身肉盡碎裂,紛墮燒鐵地。
故心應信解,恭敬修善法。
軌以金剛幢,行善修自信。
首當量己力,自忖應爲否,
不宜暫莫爲,爲已勿稍退。
退則于來生,串習增罪苦,
他業及彼果,卑劣複不成。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
吾應獨自爲,此是業自信。
世人隨惑轉,不能辦自利,
衆生不如我,故我當盡力。
他尚勤俗務,我怎悠閑住?
亦莫因慢修,無慢最爲宜。
烏鴉遇死蛇,勇行如大鵬,
信心若怯懦,反遭小過損。
怯懦舍精進,豈能除福貧?
自信複力行,障大也無礙。
故心應堅定,奮滅諸罪墮,
我若負罪墮,何能超叁界?
吾當勝一切,不使惑勝我,
吾乃佛獅子,應持此自信。
以慢而墮落,此惑非勝慢,
自信不隨惑,此信製惑慢。
因慢生傲者,將赴惡趣道,
人間歡宴失,爲仆食人殘,
蠢醜體虛弱,輕蔑處處逢。
傲慢苦行者,倘入自信數,
堪憐甯過此?
爲勝我慢敵,堅持自信心,
此乃勝利者,英豪自信士。
若複真實滅,暗延我慢敵,
定能成佛果,圓滿衆生願。
設處衆煩惱,千般須忍耐,
如獅處狐群,不遭煩惱害。
人逢大危難,先護其眼目,
如是雖臨危,護心不隨惑。
吾甯被燒殺,甚或斷頭顱,
然終不稍讓,屈就煩惱賊。
一切時與處,不行無義事。
如童逐戲樂,所爲衆善業,
心應極耽著,樂彼無餍足。
世人勤求樂,成否猶未定,
二利能得樂,不行樂何有?
如嗜刃上蜜,貪欲無餍足,
感樂寂滅果,求彼何需足?
爲成所求善,歡喜而趣行,
猶如日中象,遇池疾奔入。
身心俱疲時,暫舍爲久繼。
事成應盡舍,續行余善故。
沙場老兵將,遇敵避鋒向,
如是回惑刃,巧縛煩惱敵。
戰陣失利劍,懼殺疾拾取,
如是若失念,畏獄速提起。
循血急流動,箭毒速遍身,
如是惑得便,罪惡盡覆心。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
懼溢慮遭殺,護戒當如是。
複如蛇入懷,疾起速抖落,
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
每逢誤犯過,皆當深自責,
屢思吾今後,終不犯此過。
故于一切時,精勤修正念,
依此求明師,圓成正道業。
爲令堪衆善,應于行事前,
憶教不放逸,振奮歡喜行。
如絮極輕盈,隨風任來去,
身心若振奮,衆善皆易成。
第七品終
第八品 靜慮
發起精進已,意當住禅定,
心意渙散者,危陷惑牙間。
身心若寂靜,散亂即不生,
故應舍世間,盡棄諸俗慮。
貪親愛利等,則難舍世間,
故當盡棄彼,隨智修觀行。
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
知已先求止,止由離貪成。
自身本無常,猶貪無常人,
縱曆百千生,不見所愛人。
未遇則不喜,不能入等至,
縱見不知足,如昔因愛苦。
若貪諸有情,則障實性慧,
亦毀厭離心,終遭愁歎苦。
若心專念彼,此生將虛度。
無常衆親友,亦壞真常法。
行爲同凡愚,必墮叁惡趣,
令入非聖境,何需近凡愚?
刹那成密友,須臾複結仇,
喜處亦生嗔,凡夫難取悅。
忠告則生嗔,反勸離諸善,
若不從彼語,嗔怒墮惡趣。
妒高競相等,傲卑贊複驕,
逆耳更生嗔,處俗怎得益?
伴愚必然生,自贊毀他過,
好談世間樂,無義不善事。
是故近親友,徒然自招損,
彼既無益我,吾亦未利彼,
故應遠凡愚。會時喜相迎,
亦莫太親密,善系君子誼。
猶如蜂采蜜,爲法化緣已,
如昔未謀面,淡然而處之。
吾富受恭敬,衆人皆喜我,
若持此驕傲,殁後定生懼。
故汝愚癡意,無論貪何物,
定感苦果報,千倍所貪得。
故智不應貪,貪生叁途怖。
應當堅信解,彼性本應舍。
縱吾財物豐,令譽遍稱揚,
所集諸名利,非隨心所欲。
若有人毀我,贊譽何足喜?
若有人贊我,譏毀何足憂?
有情種種心,佛亦難盡悅,
何況劣如我,故應舍此慮。
睥睨窮行者,诋毀富修士,
性本難爲侶,處彼怎得樂?
如來曾宣示,凡愚若無利,
郁郁終寡歡,故莫友凡愚。
林中鳥獸樹,不出刺耳音,
伴彼心常樂,何時共安居?
何時住樹下,岩洞無人寺,
願心不眷顧,斷舍塵世貪?
何時方移棲,天然遼闊地,
不執爲我所,無貪恣意行?
何時居無懼,唯持缽等器,
匪盜不需衣,乃至不蔽體?
何時赴寒林,觸景生此情:
他骨及吾體,悉皆壞滅法。
吾身速腐朽,彼臭令狐狼,
不敢趨前嘗,其變終至此。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
死後各分散,何況是他親?
生既孤獨生,殁複獨自亡,
苦痛無人攤,親眷有何益?
如諸行路客,不執暫留舍,
如是行有道,豈應戀生家?
迨及衆親友,傷痛及哀泣,
四人掮吾體,屆時赴林間。
無親亦無怨,只身隱山林,
先若視同死,殁已無人憂。
四周既無人,哀傷或爲害,
故修隨念佛,無人擾令散。
故當獨自棲,事少易安樂,
靈秀宜人林,止息衆散亂。
盡棄俗慮已,吾心當專一,
爲令入等至,製惑而精進。
現世及來世,諸欲引災禍,
今生砍殺縛,來世入地獄。
月老媒婆前,何故屢懇求?
爲何全不忌,諸罪或惡名?
縱險吾亦投,資財願耗盡,
只爲女入懷,銷魂獲至樂。
除骨更無余,與其苦貪執,
非我自主軀,何如趣涅槃?
始則奮擡頭,揭已羞垂視,
葬前見未見,悉以紗覆面。
昔隱惑君容,今現明眼前,
鹫已去其紗,既見何故逃?
昔日他眼窺,汝即忙守護,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護?
既見此聚屍,鹫獸競分食,
何苦以花飾,殷獻鳥獸食?
若汝見白骨,靜臥猶驚怖,
何不懼少女,靈動如活屍?
昔衣汝亦貪,今裸何不欲?
若謂厭不淨,何故擁著衣?
糞便與口涎,悉從飲食生,
何故貪口液,不樂臭糞便?
嗜欲者不貪,柔軟木棉枕,
謂無女體臭。彼誠迷穢垢。
迷劣欲者言:棉枕雖滑柔,
難成鴛鴦眠。于彼反生嗔。
若謂厭不淨,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飾女,何以擁入懷?
汝自多不淨,日用恒經曆,
豈貪不得足,猶圖他垢囊?
若謂喜彼肉,欲觀並摸觸,
則汝何不欲,無心屍肉軀?
所欲婦女心,無從觀與觸,
可觸非心識,空擁何所爲?
不明他不淨,猶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淨,此則太稀奇!
汝執不淨心,何故舍晨曦,
初啓嫩蓮花,反著垢穢囊?
若汝不欲觸,糞便所塗地,
雲何反欲撫,泄垢體私處?
若謂厭不淨,垢種所孕育,
穢處所出生,何以摟入懷?
糞便所生蛆,雖小尚不欲,
雲何汝反欲,垢生不淨軀?
汝自不淨身,非僅不輕棄,
反因貪不淨,圖彼臭皮囊。
宜人冰片等,米飯或蔬菜,
食已複…
《入菩薩行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