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語音連線法會
梁乃崇教授
臨沂精舍vs.明星精舍
【編者按】
9月2日于臺北臨沂精舍與新竹明星諾那精舍兩地,展開首次電話語音連線法會。在梁乃崇教授引領下,由同修提出疑問,梁教授現場解惑。大衆共嘗法味,獲益良多!爲讓更多讀者共享,【交流道】專欄特別刊載現場對談內容,請大衆細細體味!衷心感謝梁教授的指導,陳昌祈教授積極的推動,主辦人楊彥倫與同修們群策群力的贊助,讓「團隊修行成道」的願望,得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時間:9月2日上午
有關中元普渡的開示
老師:(在新竹主持)電話連線正式開始。唉!每次機器設備一多,腦筋就死掉了,哈哈哈!你們有沒有要問的問題,有問題問我,我才會活起來!
孫先生:(在臺北發問)請問老師,中元普渡的供品在祭禮結束後,是否可食用?
老師:今天正好是農曆七月十五日,許多地方都有布施的超渡法會或祭禮,對于這些布施過的供品,我們給大家的建議是不吃的,而且也不要給別人吃,這些食品供過後,就可以當做食用過了,可以丟棄。
羊小姐:(在臺北發問)請問老師,爲何建議不要吃呢?
老師:因爲這個東西是供品,已經送給靈界的衆生,如果我們還在吃這些東西,就表示沒有真正的送這些東西給他們,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考量是這些東西給的對象是靈界比較困苦的衆生,我們既然已給了他們這些食物,他們也來食用了這些食物,所以這些食物的精華已經沒有了;不但如此,這些較困苦的靈界衆生,還會把一些困苦的業報留在那些食物上面。換句話說,這些食物徒剩形式,不但精華沒有了,還留了一些有負擔的汙染物,這些留下來的業報通常是執著與愚癡;如果我們吃用這些東西,就會沾上這些不好的業報,會變得比較笨且不清淨。不過這只是一個建議,不是一個規定,要不要食用全由自己決定。
孫先生:請問老師,供品中的罐頭未開封,他們吃得到嗎?
老師:他們不需打開封口,仍然有辦法吸得到裏面的精華。
羊小姐:請問老師,那些靈界的衆生真的會來享用我們的祭品嗎?
老師:當然會來!不然我們准備那些東西做什麼?
羊小姐:請問老師,我們有必要准備一大桌鮮花素果給他們嗎?有豐盛與否的差別嗎?
老師:我們不需要准備很多的物質,最後也比較容易丟棄;但是我們可以用觀想的方式使這些供品變多變大,同樣可以達到准備豐盛的目的。施食的觀想雖與簡修法的觀想不同,但原則是一樣的,事實上,靈界的衆生要的不是物質,而是你那個觀想的心。如果從十二因緣的角度來看,他們所取走的部分就是「名色」這個層次的東西;我們只是藉由祭品這些外在物品的性質,來幫助我們觀想,使我們在「名色」這個層次較容易觀想成功,把祭品變多變大變得豐富,並且變出滿足他們要的任何東西。這是我們人道在六道裏擁有最強的本事之一;所以這也是我們人身最難得、最珍貴的原因之一,我們要去用這個本事,才知道它可貴的地方。
袁小姐:(在臺北發問)請問老師,燒紙錢也是這樣用觀想來處理嗎?
老師:燒紙錢也是這樣來處理的。民間燒紙房子、車子及一切東西都是一個心意,真正我們給他們的,不是那個紙做的東西,而是那個心意;那個心意就是我們觀想的結果。而且,當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是在觀想,就有觀想的效果;不是只有懂觀想的人才能觀想,這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靈界的衆生真正要的是我們觀想的內容。
荊先生:(在新竹發問)請問老師,我們是燒一些東西給他們較好,還是送他們一個咒較好?
老師:這不是那一個方式好壞的問題,而是要看你的功力的問題。如果你是善于持咒的人,你就持咒送他;如果你是善于觀想的人,你就使用觀想送東西給他們;如果你這些能力都不好,你就必須利用供品或紙錢之類的東西,使你可以達到與觀想和持咒一樣的效果。供品或紙錢之類的東西,可以幫助你觀想。
譬如有一杯水或一些食物在你面前,當你在觀想的時候,那杯水或食物的性質就會幫助你觀想,這比你憑空想象出一杯水或一堆食物的難度低多了,即使你觀想的能力不錯,這樣的方式仍然對你的觀想有很大的助益。如果你准備的供品都是品質很好而且數量很豐盛,這樣的內容給你的感覺就是很好、很豐富的,這時你已經不需要去觀想很豐盛很好的樣子,就可以有很好的觀想效果,因爲那些供品給你的感覺,已經讓你的心達到很多很好的境界。當然,這樣所消費的資本就較多了,而如果你有很好的觀想能力,那就能用一點點的物質創造出很多很好的供品,這就是無中生有的觀想妙用。如果你的觀想能力不夠,那只有藉由一般人的做法,把供品准備得很精美很多,來達到跟觀想出很豐盛很好一樣的境界,只不過這是消耗人間的力氣較大罷了!
荊先生:請問老師,觀想的時候是要接近無相的狀態,還是有相的狀態?
老師:你要觀想東西當然是要有相啊!如果你達到無相的狀態就沒有觀想了。
荊先生:請問老師,若是在名色以上,是不是要比較靠近自己的阿賴耶識?
老師:喔,你這樣子問的話,就是在問怎麼觀想。觀想就是叁摩缽提、就是幻化(幻觀法),也就是你要把它變出來。你要把東西變出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先化空,這個化空不是本性化空,而是要把我們前面被知的對象先化空;化空以後才能變出東西出來。譬如我們在這個房間裏,到處都是有形有相的東西占據你的心,你如何能變出東西來?你要能變出東西來,第一步就是要把眼前的東西先化空,才能進一步從空中變出要變出來的東西。所以這個部分是叁摩缽提的用法,這個用法做的方式跟我們修本尊法做的方式,雖然不是完全樣,但是還是很相似。
羊小姐:請問老師,燒紙錢和汽車對亡者有幫助嗎?
老師:有幫助!
羊小姐:請問老師,爲什麼有幫助?
老師:譬如你燒一輛汽車給他,他們拿到的是你要給他汽車的一個心意。這個心意在他那個世界就幻化出相應的東西,所以他不是拿你看見的那個紙汽車去用;因此,當你觀想成功後燒給他的東西,他就收到了你的心意並加以利用。大家看那些神奇故事,有人手一指便可撒豆成兵,或變出一匹長了翅膀的飛馬......這些都和燒一輛汽車或什麼東西的那一個心意是完全一樣的。
羊小姐:請問老師,這樣會不會增加他對人世間一切事物的執著?
老師:所有的衆生,不論在靈界或在那裏,本來就有很多執著。我們也就是生活在這個執著之中,而且我們也借用生活當中的許多執著修行。
楊先生:(在臺北發問)請問老師,我們燒汽車給靈界的親友,是否也要想到汽油的問題?而且外國人如果沒有燒汽車這種習俗,是否會造成只有華人有汽車的怪現象,還有,他們在那裏需要用汽車嗎?
老師:不是他們需要不需要汽車的問題,而是即使他們沒有汽車,也會想要騎馬或騎象。他們仍是藉由人的資源去滿足其欲望。所以他們都藉由各種宗教的祈禱和禮拜,要到他們要的一切東西。
楊先生:請問老師,我們燒東西給靈界的親友,是否是滿足他在人間的妄念?
老師:也可以這麼說。
楊先生:請問老師,若我們燒美金給靈界的親友,那裏是否也要有銀行?呵!呵!呵!(楊先生自己在笑,真好笑!)
老師:沒有,那只是一個心理作用。
楊先生:那就是一個妄念!
老師:對!不只他們那一個是一個妄念,我們人間的錢也是一個妄念。
曾先生:我們燒一張VISA卡給他們更好!
老師:哈!哈!哈!
楊先生:就環保的觀點,我們是否應在華人社會倡導我們的認知,以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老師:我們現在還沒這麼多力氣去倡導這事,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先厘清自己心裏要做的事就好了。
蔡小姐:(在臺北發問)請問老師,除了祭祖用供品外,我個人有一個強烈的心念,譬如禮佛時,我會希望他們來一起禮佛,所以我會觀想有很多衆生一起禮佛。又譬如在修法時,我會觀想靈界的衆生…
《電話語音連線法會(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