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願意這樣來人世間學習的」,是自己決定要這樣的,而不是業力的問題。這樣的講法對個人來講也是正面的,因爲就不會有所謂業力的負擔。我不知道他們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我應該怎樣來看待我今生今世的種種遭遇?
答:一般我們佛教界提到業力,通常是爲了配合因果關系來講,而且常常都是馬後炮,只是事後的解釋而已,並不能代表真相。很多人把業力講得就像是煩惱濁一樣,解釋得讓人昏頭昏腦,煩惱變得更多。一直也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譬如說以前白曉燕被殺,有人就說是業力的問題,因爲他們的前世怎麼樣,所以會有這個結果。我認爲這種說法都是自己編造的,這樣的編造有一個很大的麻煩,就是人家已經很倒楣了,你還要說好像是應該的,這種解釋真是太差勁了,讓人聽了覺得佛教真是莫名其妙!這種所謂業力的解釋,只是一般人套上業力的模式亂解釋一通,根本就沒有弄清楚真相,憑什麼下這個斷語呢?所以我認爲這樣說是不對的。
至于剛剛提到某基金會否認業力的說法,我認爲他們否認得很好,否認了對業力理論的錯誤運用,我認爲很好。他們說這是你自己願意的,譬如說你跛腳,是你自己願意要跛腳來學習,其實這個說法就是業力,並沒有超出業力,並不是說他沒有用到「業力」這兩個字就不是業力。
※業力是一個推動的力量
問:我想這也是一種想法,假定說我今天跛腳,我就是這個狀況,我接受了這種狀況好好的活下去,那也是一種想法,是不是?應該說這兩種講法都是正面的。
答:這種想法就是一種業力,爲什麼要這麼做?是有一個力量推動你要這麼做,那個就是業力,不管你怎麼解釋,這已經表明了有一個力量推動你要這麼做,那個就是業力,並不需要挂上「業力」兩個字才是業力。
問:您對業力的解釋並沒有負面的意思,那只是一個念力、一個願力而已,是嗎?
答:就是會有一種力量,推著你朝一個方向進行,那就是業力。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有一個力量推著你,我們發現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們說有「力」,有一種力量推著你去做,不管這種力量叫什麼,就是有一種力量推著你。
問:請問人們對業力是否多半有一個錯覺,有一個不好的解釋?
答: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愚蠢的解釋,是一種笨透了的解釋,哪有這麼愚蠢的解釋法?當然當大家都這麼愚蠢的解釋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說「我不相信業力」,把愚蠢的解釋打掉。
問:請問所謂業力的力量到底來自哪裏?難道一定要等到我們修行回到無明、本明,我們就自然知道那個力量嗎?
答:這個力量是什麼?其實你現在就可以知道,譬如說你現在肚子餓了,就有一個力量推著你去吃飯,你說那個力量是什麼?這個就是力量。又例如物體擺得高了,就有掉下來的力量,這就是力量。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如此,環境就是逼得你要這樣子做。有的人面對這個力量能夠反抗,就像是威武不能屈,那個「威武」就是一個力量。你這個人有勇氣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力量,這些都是力。
這些力量主要的來源,以十二因緣來講,成分主要是在「行」,「行」這個地方就是有一個力量。最明顯的就是推理,推理就會有力量,譬如說我們做邏輯推理,假定這邊死了一個人,我們就抽絲剝繭去推理,找一找,找到凶手,那凶手就會被推理的力量置于死地,法官就運用這個推理的力量可以置凶手于死地,所以這是有力量的。
推理是邏輯,它是環環相扣的一直下來,十二因緣從本明、無明一直下來到生老病死,因緣法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力量,你阻擋不了它。
如果你要逆它,那就要修行,要有真功夫,我們攝心內證就是要抵抗那個向外馳求的力量,才能返回去。所以你要看破這些東西,你才有辦法解這些推力,才能夠抵抗這些推力。很多這些力量其實都是心理作用,我看起來都是心靈的作用,就像股票要漲要跌,也是人的心理作用,大家都想要漲了它就漲,大家都想要跌了它就跌,都是人心在操縱的。所以這個世界到底是汙濁還是清淨,也是人心在操縱的,大家的心汙濁了,這個世界就汙濁混亂了;大家的心清淨了,這個世界就變成清淨的世界。大家的心是明亮的,這個世界就光明;大家的心是黑暗的,這個世界也就變暗了。
同樣的道理,你們的心到底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很容易看的,如果說很多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這個就是黑暗見不得光的;如果是很坦然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講出來,心是放開的無所謂的,沒有掩蓋什麼,那就是光明的。如果我們很多事情都怕人家知道,不可以這樣那樣,要把它藏起來,這種就是心靈上的黑暗。所以這個心在我的感覺是很容易看的,一看就看見了,並不是說一定要有天眼、要能放光才是光明的,天眼固然可以這樣子看,可是沒有天眼很多事情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
所以你只要去注意一下跟人家談事情:如果有人說,這個事情我只告訴你,你不可以講給別人聽,你就曉得這個人心裏是黑暗的;如果有一個人說這些事情都可以講出去沒有關系的,那這個人就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你不需要有天眼一樣可以知道這些。
問:請問剛才我在練習的時候,做到觀想本尊變成微塵,然後放大如我之體量,這放大縮小兩者有何不同?爲什麼要有這兩道程序?
答:你所說的放大和縮小,就是要我們去體驗大和小。
問:可是我剛才的感覺好像是一樣的。
答:我並沒有說不可以一樣。
問:在觀想的剎那,由小而大,由大而小,那時候的感覺是不是有一心叁觀在裏面?
答:這裏面有一心叁觀,這裏面是暗藏著一心叁觀。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
《五濁惡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