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愿意这样来人世间学习的」,是自己决定要这样的,而不是业力的问题。这样的讲法对个人来讲也是正面的,因为就不会有所谓业力的负担。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我应该怎样来看待我今生今世的种种遭遇?
答:一般我们佛教界提到业力,通常是为了配合因果关系来讲,而且常常都是马后炮,只是事后的解释而已,并不能代表真相。很多人把业力讲得就像是烦恼浊一样,解释得让人昏头昏脑,烦恼变得更多。一直也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譬如说以前白晓燕被杀,有人就说是业力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前世怎么样,所以会有这个结果。我认为这种说法都是自己编造的,这样的编造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人家已经很倒楣了,你还要说好像是应该的,这种解释真是太差劲了,让人听了觉得佛教真是莫名其妙!这种所谓业力的解释,只是一般人套上业力的模式乱解释一通,根本就没有弄清楚真相,凭什么下这个断语呢?所以我认为这样说是不对的。
至于刚刚提到某基金会否认业力的说法,我认为他们否认得很好,否认了对业力理论的错误运用,我认为很好。他们说这是你自己愿意的,譬如说你跛脚,是你自己愿意要跛脚来学习,其实这个说法就是业力,并没有超出业力,并不是说他没有用到「业力」这两个字就不是业力。
※业力是一个推动的力量
问:我想这也是一种想法,假定说我今天跛脚,我就是这个状况,我接受了这种状况好好的活下去,那也是一种想法,是不是?应该说这两种讲法都是正面的。
答:这种想法就是一种业力,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有一个力量推动你要这么做,那个就是业力,不管你怎么解释,这已经表明了有一个力量推动你要这么做,那个就是业力,并不需要挂上「业力」两个字才是业力。
问:您对业力的解释并没有负面的意思,那只是一个念力、一个愿力而已,是吗?
答:就是会有一种力量,推着你朝一个方向进行,那就是业力。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有一个力量推着你,我们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说有「力」,有一种力量推着你去做,不管这种力量叫什么,就是有一种力量推着你。
问:请问人们对业力是否多半有一个错觉,有一个不好的解释?
答: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愚蠢的解释,是一种笨透了的解释,哪有这么愚蠢的解释法?当然当大家都这么愚蠢的解释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我不相信业力」,把愚蠢的解释打掉。
问:请问所谓业力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难道一定要等到我们修行回到无明、本明,我们就自然知道那个力量吗?
答:这个力量是什么?其实你现在就可以知道,譬如说你现在肚子饿了,就有一个力量推着你去吃饭,你说那个力量是什么?这个就是力量。又例如物体摆得高了,就有掉下来的力量,这就是力量。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如此,环境就是逼得你要这样子做。有的人面对这个力量能够反抗,就像是威武不能屈,那个「威武」就是一个力量。你这个人有勇气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力量,这些都是力。
这些力量主要的来源,以十二因缘来讲,成分主要是在「行」,「行」这个地方就是有一个力量。最明显的就是推理,推理就会有力量,譬如说我们做逻辑推理,假定这边死了一个人,我们就抽丝剥茧去推理,找一找,找到凶手,那凶手就会被推理的力量置于死地,法官就运用这个推理的力量可以置凶手于死地,所以这是有力量的。
推理是逻辑,它是环环相扣的一直下来,十二因缘从本明、无明一直下来到生老病死,因缘法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力量,你阻挡不了它。
如果你要逆它,那就要修行,要有真功夫,我们摄心内证就是要抵抗那个向外驰求的力量,才能返回去。所以你要看破这些东西,你才有办法解这些推力,才能够抵抗这些推力。很多这些力量其实都是心理作用,我看起来都是心灵的作用,就像股票要涨要跌,也是人的心理作用,大家都想要涨了它就涨,大家都想要跌了它就跌,都是人心在操纵的。所以这个世界到底是污浊还是清净,也是人心在操纵的,大家的心污浊了,这个世界就污浊混乱了;大家的心清净了,这个世界就变成清净的世界。大家的心是明亮的,这个世界就光明;大家的心是黑暗的,这个世界也就变暗了。
同样的道理,你们的心到底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很容易看的,如果说很多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个就是黑暗见不得光的;如果是很坦然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讲出来,心是放开的无所谓的,没有掩盖什么,那就是光明的。如果我们很多事情都怕人家知道,不可以这样那样,要把它藏起来,这种就是心灵上的黑暗。所以这个心在我的感觉是很容易看的,一看就看见了,并不是说一定要有天眼、要能放光才是光明的,天眼固然可以这样子看,可是没有天眼很多事情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
所以你只要去注意一下跟人家谈事情:如果有人说,这个事情我只告诉你,你不可以讲给别人听,你就晓得这个人心里是黑暗的;如果有一个人说这些事情都可以讲出去没有关系的,那这个人就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你不需要有天眼一样可以知道这些。
问:请问刚才我在练习的时候,做到观想本尊变成微尘,然后放大如我之体量,这放大缩小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这两道程序?
答:你所说的放大和缩小,就是要我们去体验大和小。
问:可是我刚才的感觉好像是一样的。
答:我并没有说不可以一样。
问:在观想的剎那,由小而大,由大而小,那时候的感觉是不是有一心三观在里面?
答:这里面有一心三观,这里面是暗藏着一心三观。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五浊恶世》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