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療,你不要去管他了。
聽衆:我記得在十幾年前,曾經有一個節目叫「The other side」,訪問一個已經到末期的攝護腺癌病人。後來就有一個禅定的老師,教他怎麼禅定,在禅定中進去把他的癌細胞拿出來,後來他就好了。
梁師:會有這種事?這不是我的經驗,我就不知道了。我講的都是我親眼看到的過程。所以我就建議他不要做,我說那個觀念錯了,因爲西醫不相信你的癌細胞會不見。我曾經講:「如是認定,則如是顯現」,你要找,就一定給你找到。你認定有,就一定有辦法找到有。我說你就采取一個觀點,你要認爲你沒有。
聽衆:你認爲有就有,你認爲沒有就沒有。
梁師:也不一定,你認爲沒有,有時候還是有啦。但是這會有影響,你自己會找到答案。他在這樣的建議之下,目前還OK的啦,但是我還是覺得,他自己不太OK。我認爲那是因爲業報沒有清幹淨,業報沒有清幹淨,會呈現這個狀況。
聽衆:那要怎麼清?
梁師:修行啊。所有的事情,只有修行才能解決。剛才講那個的目的,就是要講主動權。所有的生命都有主動權,連細菌都一樣、昆蟲也一樣。只要是生命,就會演王子複仇記。
聽衆:梁教授你剛才提到,這個Case是他以前的恐懼感,從他媽媽那邊轉過來的。不管是業障也好、或是一個能量體也好、或是一個類似生命體也好,這樣移轉過來,才在自己的腦筋深處引發恐懼,然後才引發癌細胞的生命。那他的用意是什麼?
梁師:這個就是傳染病一樣的傳染,心靈也會像感染病一樣感染。
我們了解生命的價值,我們就知道這五項「自由、平等、博愛、不朽、主動」,生命本身就是這樣。你要跟生命站在一邊的話,你就要具備這些性質,而且要尊重這些性質,那麼你就會站在生命這邊。你跟這些價值做對的話,你就會站在生命的另外一邊,另外一邊是什麼?就是死。我們知道這樣子的話,我們的生命就會過得好一點。
聽衆:所謂的不朽,是指精神不朽?
梁師:生命不朽,指覺知能力不朽。
※十二因緣講的是一個個體生命
生命的價值我們講完了,接著我們講生死觀。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一共十二個,還有一個「本明」,本明就是能知,純粹的能知。因爲祂是不可被寫出來的,所以我們就用點點點,因爲寫出來就是假的,真的是寫不出來的。
無明到行、識、名色就是識心,六入到取就是身體,有到老死就是世界,本明就是自性。十二因緣可以簡化爲自性、識心、身體、世界。我們來看看,如果只看世界、身體、識心、自性,能知和被知在這個裏面的關連性是怎樣。世界指的就是有,就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有」。「生」就是生物,有了生物,就有老死的問題,所以「生」和「老死」就是生物世界。
我們現在談的十二因緣,是就一個人的觀點來看的;雖然「生」裏面有其他的人或者動物,就一個人的角度來看,他們還是一個物。十二因緣的理論是「一人模型」,就一個人來看。如果要看很多人,就要一條一條組合起來,才是整體的十二因緣。我們先把這一條了解了,你要再加第二條,工程就更大一點了,現在一條都還沒弄好,我們不去講第二條。
就一個人來講,他的世界就有一個物質世界和生物世界,這些對他來講都是被知的。我們的身體,有的時候會變成能知,有的時候是被知。就剛才講的筆,筆是不是世界裏的一部份?對我來講,我的手是不是我身體的一部份?我這麼一拿它,筆就是被拿的,所以是被知;我的手是能拿的,所以是能知。能知和被知的界線,就在身體與世界之間。
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你是不是能夠感受到你的身體?你的身體是不是能被你感覺,從頭一直到腳?你的身體是不是被知的?那是誰在感受他?不是身體,也不是大腦喔。這個時候,身體是被知的,世界也是被知的;這個時候就是名色以上,識心和自性是能知。能知、被知的界線,就移動到識心和身體中間來了;大家只要眼睛一閉,界線就移到這裏來了。
大家有沒有聽過瀕臨死亡的經驗?那些人都是飄在天花板上面,看著下面的醫生在救他。你們剛才已經飄到天花板上面了,剛才那麼一做,是不是飄到天花板上啦?不是看著身體了嗎?從頭一直看到腳了,這就是瀕臨死亡的經驗。要不要再來一次?很簡單嘛,一點都不稀奇啊,就是這樣子!隨時都可以瀕臨死亡一次,就這麼容易的。不要以爲那個多神秘,這個你們都會,時時刻刻都可以來一遍。
因爲你的身體,被你清清楚楚的感覺到,那就是被知。你的能知在哪裏?能知在識心到自性這裏。問題來了,這個地方,現代人常常腦筋轉不過來。我們來證明一件事情,你的能知不在大腦,是在你的身體之外。剛才這樣一做,你們要警覺一件事情,你的能知、或者你的靈魂,不是鎖在大腦裏面的,超出你的身體,意思是什麼?你的生命不在大腦、不在你的身體。能知就是你的覺知能力嘛,你的覺知能力超出你的身體之外。
不敢相信啊?就這麼容易,已經做了啊!那你們還不警覺,是觀念上卡住了。事實已經證明,能知不在你身體裏面。你剛才那麼一做,就已經證明你的覺知能力,也就是你的生命,不在你的身體裏面。所以你以爲人家死了,他沒死啊,他的覺知能力還在啊。
聽衆:怎麼能確定不在自己身體裏?
梁師:你剛才不是確定了嗎?
聽衆:是不是覺得反而是大腦?
※佛教的生死觀講的是大死大生
梁師:那是觀念的問題。你就認爲是大腦,大腦是被你知道的,怎麼會是你?要講的生死觀,就是要了解這地方。我們現在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他的生死,是指身體的生死,不是生命的生死,指的是肉體的生死。而且多半認爲,當他的肉體沒有了的時候,就什麼都沒有了,就完了。所以死的話,就哭哭啼啼。
他沒有想到他是不朽的,他還可以換一個身體,換一個小Baby的身體。你們不也是從一個小Baby來的嗎?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換過來的嗎?所以我就說,從來沒有一個人,舊車換新車會哭哭啼啼的。只有看到那些人,舊身體要換一個新身體要哭哭啼啼。爲什麼舊車換新車不會哭哭啼啼?因爲他知道他沒死,爲什麼換身體時要哭哭啼啼?因爲他認爲他死啦,所有都沒有了,都完了。如果你知道不是這樣,就跟換新車一樣,就會高高興興的。
所以問題都卡在你怎麼認定。你如是認定,則如是顯現。你認定這樣子,就會做到這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生死觀,這是一般人的生死觀。只有本明這裏,才是真正不朽、不死的。佛法修行,就是要讓無明這個地方死掉;這個地方死掉,就進到本明,就叫做涅槃。這樣的死叫做大死,佛法的修行就是在追求大死。大死以後才能大生,才能夠再出來,再出來就是乘願再來。
大部份的人都是死到名色、六入這裏,然後再投胎,那個叫輪回;意思就是還沒有死透,你又跑來。我們要追求的,就是死透透,然後再出來,那就是活透透,那就不是輪回了。我們如果可以把能知、被知的界線,移到本明、無明這邊來,那就是成道了,就是涅槃。這時無明以下這些,全部都沒有了,都歸空了。這時候這些都是被知,只有自性、本明這裏才是能知。沒有跟本明在同一邊的,就沒有主動權,生命真正的不朽是在這裏。
生命的秘密是不是解完了?我們只不過把衆生輪回的小死、小生的觀念,把它改成是大死、大生的觀念。當然你本來不知道,你一定是在識心這裏打滾,不可能了解的。在這裏已經滾得死去活來了,到不了涅槃這個境界。佛陀是非常、非常的慈悲,提出了佛法整套東西,就是讓你能證入涅槃,然後再出菩提路。這麼大範圍的生死觀,就讓你超越了輪回。
※再出菩提路
那大家就問了,既然涅槃這邊這麼好,那大死就死得徹底,不要再出來了,會有這個想法。小乘佛法就是這個觀念,成道就不再來了。如果是菩薩乘的話,會再來度衆生。因爲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在這邊打滾,要幫助他們啊,我們一起去涅槃,把他們帶進去,這就叫度衆生。這樣的言辭,是跟還沒有成功的衆生講的,如果他已經進去了,不是這樣講的。因爲你這樣講,他說:「來幹什麼啊?那是他們的事,關我什麼事,我在這邊舒服就好了,爲什麼要來?再出來受這些苦幹什麼。」
這時候你就跟他講:「你出來就不會受苦了,你在這邊已經修煉成功,是能夠再回來的。你的功夫,要來、要回去都很自由的,所以不用擔心。」會跟他們講這樣。但是這樣也産生不了誘因,所以才會跟他們講:「這裏才好玩,那邊空寂無物,一直停在那邊有什麼好玩?這邊才變化多端。」那玩什麼?玩叁摩缽提。叁摩缽提就是玩創造,就是玩創造遊戲,連上帝都喜歡來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他就是在玩這個。你在那裏能創造嗎?不能創造的。
聽衆:那去幹嘛?
梁師:你進去才知道。
聽衆:教授,可是這樣的講法,是針對自由名詞的講法。事實上你進去那邊,本來無一物,根本就是體用一如的,沒有這些東西。
梁師:對,連自由、平等、博愛,還是講給你們沒有進去的人聽的。真進去了,什麼都沒有。
聽衆:也沒有時間嗎?
梁師:對,也沒有時間,「永恒」那是講給你們聽的。
聽衆:教授,你是說那個名色、識,還有行、無明,…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