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P4

  ..續本文上一頁全部都要止淨?

  

  梁師:全部都要清掉,那些都是識心。所以到這樣的話,才是大死、大生。這個話講給衆生聽是一套,講給菩薩聽是一套。不是故意講兩套,是他要怎麼聽才聽得懂。

  

  聽衆:是不是因材施教?

  

  梁師:對對對。當你有這樣的生死觀,你的人生當然就不一樣。雖然你什麼都沒改變,當觀念這樣一轉,人生的看法從此不同。對生命、對整個宇宙的看法都不一樣,想法、做法也不一樣,當然結局也不一樣。我們不但要這樣了解,還要實踐。了解已經有幫助了,但是幫助還是不夠大,實踐才能真正受用。

  

  ※功夫要自己修才保得住

  

  聽衆:師父,以你的經驗,要花幾年的功夫才可以達到那邊?

  

  梁師:不一定,每個人不同。並不是全套都這麼了解,就能夠真的進去。有人進去一下,停不住;或停一段時間就會出來,再進去又進不去了。這樣子的人,在我教的人裏面,已經有十幾個。最快的,大概不到兩年多就進去了,這是自己修進去的。像我母親,我就帶她進去。

  

  聽衆:那你可以帶我們?

  梁師:那太累了。

  

  聽衆:要有菩薩心腸。

  

  梁師:我不想做。因爲無明殼,你們看起來好像鐵壁銅牆,在我看起來那是有裂縫的,我就是從裂縫把她帶進去。

  

  聽衆:那我們就修那個裂縫。

  

  梁師:不要那麼沒有志氣。當我們的定力夠的時候,把被知和能知的界線往本明這邊移,就是在入定。所以移到最深的定,就能到本明這裏。當這些無明以下都是你的被知的時候,就像我看這些被知一樣,清清楚楚啊,哪裏有裂縫我都知道。當你的界線在無明和識心這邊的時候,你只能看到識心以下,以上的部份是能知,你根本看不到這些。他不是你的被知,所以你看不見它,你沒有辦法找到裂縫。

  

  你不要以爲裂縫是固定在那裏,那是會變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而且這個裂縫,我帶她進去兩次,進去了以後是什麼景象,她講話像佛一樣,哇,她自己也高興地流淚,哇,好爽啊。但是爽不到兩個小時,沒有了,出來了。她爽兩小時後,我恢複自己,花了半年。

  

  聽衆:她自己也有感受到?

  

  梁師:她說:「再帶我進去。」,她以爲我帶得很輕松,所以第二次再帶她進去,花的時間更長。因爲原先的裂縫不能走,我要另外找,那更難了,又給我找到了,不過這次更短,只有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哎呀,我說這個不行,你要自己修,保不住的。

  

  ※除了禅定之外,還須要福德資糧,才能保住境界

  

  聽衆:師父解釋一下,識心這樣的東西,我們要一個一個往上破?

  

  梁師:對,名色、識,識就是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聲、意,行就是第七識末那識,無明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聽衆:名色是什麼?

  

  梁師:你的夢境就是名色。還有就是你現在看見我嘛,那你把眼睛閉起來,你心中是不是還有影像?那就是名色。那個不是用眼根看的,是用識來看。

  

  聽衆:教授,您提到本明,是不是跟自己的佛性是一樣?因爲這很抽象,所以我盡我的能力來提問題。你說尋找裂縫,帶著您母親,然後她感受到自己的佛性,覺得很爽,又會想回去,這算不算是一種執著?這樣的執著,會不會形成一道牆?

  

  梁師:會。

  

  聽衆:所以是不可說。

  

  梁師:對,而且就算是你自己修進去,最好不要講。我說有十幾位,有進去過的經驗,進去的時候都很爽,那個時候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還沒存幾天,就跟人家講,跟人家講以後就沒有了,再也進不去了。經過好努力、好努力又再進去一次。你就爽久一點,不要跟人家講。

  

  聽衆:他太高興了,要跟人家分享。

  梁師:對。這是很自然的,因爲經驗太爽了。

  

  聽衆:進去之後,是他們自己願意出來,還是被迫出來?

  

  梁師:就算不講,以後還是要出來,那是要定力、修爲、福德、業報都要夠,才能在裏面停留夠久。

  

  聽衆:那不是夢境?

  梁師:不是。你知道不是夢,當時就知道。

  

  聽衆:那個裂縫不能重複,是不是因爲你的好奇心已經沒有了?

  梁師:不是,因爲他本身就是變動的。

  

  聽衆:是不是所有的裂縫都用過後,就離不開?

  

  梁師:不是,就是通通把他打掉。當然我們打的話,大小是你自己覺得你的體積需要多大。所以我們的修行,就是在把無明殼打一個大洞,洞打得越大,表示你的等級越高。有的人像打一個老鼠洞鑽進去,以後又會封閉起來。

  

  聽衆:會不會出不來?

  梁師:有出不來的啊,就是涅槃啊。

  

  聽衆:那不是很好嗎?

  梁師:對啊,也可以說很好。

  

  聽衆:你悟到這個的時候,你不需要講出來,是沒有懷疑;所以你到了這個境界,就覺得沒事,沒什麼值得講的,那就是無生法忍?

  

  梁師:這個不一定,因爲進到這裏面,還不見得到無生法忍。

  

  聽衆:他是悟,但是沒有法忍?

  梁師:對。悟無生當然還不到,要證無生法忍才行。

  

  聽衆:他是悟了,但是還不夠,才會又跑出來?

  

  梁師:大部份的原因是業報,業報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還是要種福德資糧。福德資糧還是很重要的,禅定的功夫當然很重要,你沒有福德資糧,還是很難保住的。

  

  聽衆:您修行的方式,就是禅修、打坐?

  梁師:類似。

  

  聽衆:那您有做密咒嗎?

  梁師:有,有持咒啊,我不曉得那叫不叫密咒。

  

  聽衆:禅密雙修嗎?

  梁師:也可以這麼講。

  

  聽衆:教授您早上說過,人到接近涅槃時,他就怕了,怕了馬上又出來。但是那十幾位同修,他們不怕嗎?

  

  梁師:有些不是不怕,是不曉得怕。因爲當時我教了一個很猛的方法,他們進去的時候,其實是糊裏糊塗掉進去的。所以他還來不及怕,然後又糊裏糊塗地掉出來了,再進去又進不去。後來我教的方法就比較按部就班,要穩一點,可以自由地進去、自由地出來,這樣的修行比較穩。但是對一個人來講,有這麼一次掉進去的經驗,那是永生不會忘的,絕對會堅持修行到底。

  

  聽衆:教授您是不是過來教我們,我們很想學啊。

  梁師:那要另外找時間。

  

  聽衆:進去之後,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大的能量?

  

  梁師:沒有很大,會有一些。其實所謂的能量,就是不朽和主動,這兩個性質會展現出一般我們講的能量。

  

  聽衆:師父剛才說,本明還是離無生法忍有一段。如果說能夠到本明,還想要證到無生法忍……。

  梁師:就把這個洞打大一點。

  

  聽衆:所以打那個洞,還是得回到這邊來打?

  梁師:對。

  

  聽衆:到本明就已經出六道了,對不對?

  梁師:不止喔,就是出叁界了。

  

  聽衆:教授,我想大概可以做這個比喻,不知道對不對。其實我們每天晚上要去睡覺,早上要起床。就這樣子做,我今天一定要去睡覺,睡不著覺,境界是不是這個樣子?

  

  梁師:我沒有這樣講。你問這問題,我反問另外一個問題,你們爲什麼要睡覺?

  聽衆:身體累了,會想睡覺跟休息,讓靈魂去玩。

  

  梁師:這個問題李政道就曾經特別提出來,當時我不會回答,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他的意義。他說,像電腦,都不用睡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人爲什麼一定要睡覺?至少要睡六個鍾頭,不然到最後會死的。

  

  聽衆:教授,電腦Run到最後,還是休息。

  聽衆:電腦是沒有生命的。

  

  梁師:這是很不同的,我們人跟電腦當然不一樣。但是他不明白,他想,如果跟電腦一樣不睡覺,就可以做更多事。但是這問題很值得一問,後來知道人一定要睡覺,因爲覺知能力要休息,祂每天要去覺知很累啊,所以祂每天要睡覺。

  

  聽衆:那祂去哪裏了呢

  

  

  梁師:祂休息啊。我們肉體還活著啊,但是覺知能力祂不要去覺知了,祂要停一下。所以有人修行是不睡覺,練到後來就死掉了。有些刑罰,就是讓你不能睡,一直睡不下去,弄久會死的。

  

  聽衆:教授,你的弟子有十幾個接觸到本明,他們有沒有什麼共同的特性?

  梁師:有一些有,但有一些掉出來就進不去了,就跟平常人差不多。

  

  聽衆:他們是很精進嗎?還是人非常聰明?

  梁師:沒有,有些是喜歡硬幹的人,我告訴他一個方法,他就是硬幹。也算精進啦,但非常粗糙。

  

  聽衆:他們也沒有什麼業障嘛,好像很順的樣子。

  

  梁師:有,會掉出來就是有業障。後來我覺得,消除業障跟進去差不多重要,並不是進去以後,就從此一帆風順。你的智慧、定力或者福報不足、有業障,這些問題會把你搞得昏頭轉向,然後又跟原來的狀況差不了太多,有好一點但是沒有差太多。

  

  聽衆:你講的宿根,就是指業報消除?

  梁師:對,業報消除,清理的夠不夠幹淨。

  

  聽衆:業是不是有好有壞?

  梁師:善業、惡業。

  

  聽衆:那宿根是不是也有好、有壞?

  梁師:如果講宿根,大多是指好的啦。

  

  聽衆:業是不是不止是今生的,還有前世的?

  梁師:宿就是指前世,宿世的,就是過去生的。

  

  聽衆:他們修到本明,是花了很多年嗎?

  梁師:有的長,有的短,不一定。

  

  聽衆:短的多短?

  梁師:短的就是兩年。

  

  聽衆:什麼是空的?

  梁師:不是淺淺的,空會出來的。

  

  聽衆:我聽過的,好像說禅宗,無明到本明一次就了。你覺得這樣的做法,和打洞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梁師:一次就了的,我沒有經驗過,也沒有看到過,禅…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