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P4

  ..续本文上一页全部都要止净?

  

  梁师:全部都要清掉,那些都是识心。所以到这样的话,才是大死、大生。这个话讲给众生听是一套,讲给菩萨听是一套。不是故意讲两套,是他要怎么听才听得懂。

  

  听众:是不是因材施教?

  

  梁师:对对对。当你有这样的生死观,你的人生当然就不一样。虽然你什么都没改变,当观念这样一转,人生的看法从此不同。对生命、对整个宇宙的看法都不一样,想法、做法也不一样,当然结局也不一样。我们不但要这样了解,还要实践。了解已经有帮助了,但是帮助还是不够大,实践才能真正受用。

  

  ※功夫要自己修才保得住

  

  听众:师父,以你的经验,要花几年的功夫才可以达到那边?

  

  梁师:不一定,每个人不同。并不是全套都这么了解,就能够真的进去。有人进去一下,停不住;或停一段时间就会出来,再进去又进不去了。这样子的人,在我教的人里面,已经有十几个。最快的,大概不到两年多就进去了,这是自己修进去的。像我母亲,我就带她进去。

  

  听众:那你可以带我们?

  梁师:那太累了。

  

  听众:要有菩萨心肠。

  

  梁师:我不想做。因为无明壳,你们看起来好像铁壁铜墙,在我看起来那是有裂缝的,我就是从裂缝把她带进去。

  

  听众:那我们就修那个裂缝。

  

  梁师:不要那么没有志气。当我们的定力够的时候,把被知和能知的界线往本明这边移,就是在入定。所以移到最深的定,就能到本明这里。当这些无明以下都是你的被知的时候,就像我看这些被知一样,清清楚楚啊,哪里有裂缝我都知道。当你的界线在无明和识心这边的时候,你只能看到识心以下,以上的部份是能知,你根本看不到这些。他不是你的被知,所以你看不见它,你没有办法找到裂缝。

  

  你不要以为裂缝是固定在那里,那是会变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而且这个裂缝,我带她进去两次,进去了以后是什么景象,她讲话像佛一样,哇,她自己也高兴地流泪,哇,好爽啊。但是爽不到两个小时,没有了,出来了。她爽两小时后,我恢复自己,花了半年。

  

  听众:她自己也有感受到?

  

  梁师:她说:「再带我进去。」,她以为我带得很轻松,所以第二次再带她进去,花的时间更长。因为原先的裂缝不能走,我要另外找,那更难了,又给我找到了,不过这次更短,只有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哎呀,我说这个不行,你要自己修,保不住的。

  

  ※除了禅定之外,还须要福德资粮,才能保住境界

  

  听众:师父解释一下,识心这样的东西,我们要一个一个往上破?

  

  梁师:对,名色、识,识就是六识,就是眼、耳、鼻、舌、声、意,行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无明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听众:名色是什么?

  

  梁师:你的梦境就是名色。还有就是你现在看见我嘛,那你把眼睛闭起来,你心中是不是还有影像?那就是名色。那个不是用眼根看的,是用识来看。

  

  听众:教授,您提到本明,是不是跟自己的佛性是一样?因为这很抽象,所以我尽我的能力来提问题。你说寻找裂缝,带着您母亲,然后她感受到自己的佛性,觉得很爽,又会想回去,这算不算是一种执着?这样的执着,会不会形成一道墙?

  

  梁师:会。

  

  听众:所以是不可说。

  

  梁师:对,而且就算是你自己修进去,最好不要讲。我说有十几位,有进去过的经验,进去的时候都很爽,那个时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还没存几天,就跟人家讲,跟人家讲以后就没有了,再也进不去了。经过好努力、好努力又再进去一次。你就爽久一点,不要跟人家讲。

  

  听众:他太高兴了,要跟人家分享。

  梁师:对。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经验太爽了。

  

  听众:进去之后,是他们自己愿意出来,还是被迫出来?

  

  梁师:就算不讲,以后还是要出来,那是要定力、修为、福德、业报都要够,才能在里面停留够久。

  

  听众:那不是梦境?

  梁师:不是。你知道不是梦,当时就知道。

  

  听众:那个裂缝不能重复,是不是因为你的好奇心已经没有了?

  梁师: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变动的。

  

  听众:是不是所有的裂缝都用过后,就离不开?

  

  梁师:不是,就是通通把他打掉。当然我们打的话,大小是你自己觉得你的体积需要多大。所以我们的修行,就是在把无明壳打一个大洞,洞打得越大,表示你的等级越高。有的人像打一个老鼠洞钻进去,以后又会封闭起来。

  

  听众:会不会出不来?

  梁师:有出不来的啊,就是涅槃啊。

  

  听众:那不是很好吗?

  梁师:对啊,也可以说很好。

  

  听众:你悟到这个的时候,你不需要讲出来,是没有怀疑;所以你到了这个境界,就觉得没事,没什么值得讲的,那就是无生法忍?

  

  梁师:这个不一定,因为进到这里面,还不见得到无生法忍。

  

  听众:他是悟,但是没有法忍?

  梁师:对。悟无生当然还不到,要证无生法忍才行。

  

  听众:他是悟了,但是还不够,才会又跑出来?

  

  梁师:大部份的原因是业报,业报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还是要种福德资粮。福德资粮还是很重要的,禅定的功夫当然很重要,你没有福德资粮,还是很难保住的。

  

  听众:您修行的方式,就是禅修、打坐?

  梁师:类似。

  

  听众:那您有做密咒吗?

  梁师:有,有持咒啊,我不晓得那叫不叫密咒。

  

  听众:禅密双修吗?

  梁师:也可以这么讲。

  

  听众:教授您早上说过,人到接近涅槃时,他就怕了,怕了马上又出来。但是那十几位同修,他们不怕吗?

  

  梁师:有些不是不怕,是不晓得怕。因为当时我教了一个很猛的方法,他们进去的时候,其实是糊里糊涂掉进去的。所以他还来不及怕,然后又糊里糊涂地掉出来了,再进去又进不去。后来我教的方法就比较按部就班,要稳一点,可以自由地进去、自由地出来,这样的修行比较稳。但是对一个人来讲,有这么一次掉进去的经验,那是永生不会忘的,绝对会坚持修行到底。

  

  听众:教授您是不是过来教我们,我们很想学啊。

  梁师:那要另外找时间。

  

  听众:进去之后,是不是可以得到很大的能量?

  

  梁师:没有很大,会有一些。其实所谓的能量,就是不朽和主动,这两个性质会展现出一般我们讲的能量。

  

  听众:师父刚才说,本明还是离无生法忍有一段。如果说能够到本明,还想要证到无生法忍……。

  梁师:就把这个洞打大一点。

  

  听众:所以打那个洞,还是得回到这边来打?

  梁师:对。

  

  听众:到本明就已经出六道了,对不对?

  梁师:不止喔,就是出三界了。

  

  听众:教授,我想大概可以做这个比喻,不知道对不对。其实我们每天晚上要去睡觉,早上要起床。就这样子做,我今天一定要去睡觉,睡不着觉,境界是不是这个样子?

  

  梁师:我没有这样讲。你问这问题,我反问另外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睡觉?

  听众:身体累了,会想睡觉跟休息,让灵魂去玩。

  

  梁师:这个问题李政道就曾经特别提出来,当时我不会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他的意义。他说,像电脑,都不用睡觉,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人为什么一定要睡觉?至少要睡六个钟头,不然到最后会死的。

  

  听众:教授,电脑Run到最后,还是休息。

  听众:电脑是没有生命的。

  

  梁师:这是很不同的,我们人跟电脑当然不一样。但是他不明白,他想,如果跟电脑一样不睡觉,就可以做更多事。但是这问题很值得一问,后来知道人一定要睡觉,因为觉知能力要休息,祂每天要去觉知很累啊,所以祂每天要睡觉。

  

  听众:那祂去哪里了呢

  

  

  梁师:祂休息啊。我们肉体还活着啊,但是觉知能力祂不要去觉知了,祂要停一下。所以有人修行是不睡觉,练到后来就死掉了。有些刑罚,就是让你不能睡,一直睡不下去,弄久会死的。

  

  听众:教授,你的弟子有十几个接触到本明,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性?

  梁师:有一些有,但有一些掉出来就进不去了,就跟平常人差不多。

  

  听众:他们是很精进吗?还是人非常聪明?

  梁师:没有,有些是喜欢硬干的人,我告诉他一个方法,他就是硬干。也算精进啦,但非常粗糙。

  

  听众:他们也没有什么业障嘛,好像很顺的样子。

  

  梁师:有,会掉出来就是有业障。后来我觉得,消除业障跟进去差不多重要,并不是进去以后,就从此一帆风顺。你的智慧、定力或者福报不足、有业障,这些问题会把你搞得昏头转向,然后又跟原来的状况差不了太多,有好一点但是没有差太多。

  

  听众:你讲的宿根,就是指业报消除?

  梁师:对,业报消除,清理的够不够干净。

  

  听众:业是不是有好有坏?

  梁师:善业、恶业。

  

  听众:那宿根是不是也有好、有坏?

  梁师:如果讲宿根,大多是指好的啦。

  

  听众:业是不是不止是今生的,还有前世的?

  梁师:宿就是指前世,宿世的,就是过去生的。

  

  听众:他们修到本明,是花了很多年吗?

  梁师:有的长,有的短,不一定。

  

  听众:短的多短?

  梁师:短的就是两年。

  

  听众:什么是空的?

  梁师:不是浅浅的,空会出来的。

  

  听众:我听过的,好像说禅宗,无明到本明一次就了。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和打洞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梁师:一次就了的,我没有经验过,也没有看到过,禅…

《生命的价值与生死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