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莊嚴世界即是莊嚴佛土

  

莊嚴世界即是莊嚴佛土

  

梁乃崇教授

  

通常學佛的人都接受了一個看法,以爲佛性是好的,而衆生是不好的;出世間是好的,世間則是不好的;並且視世間如火宅,認爲它是苦的,要趕緊出離;甚至認爲世間是虛妄的、不實的,所以我們要脫離這個不實的世界,而到無相的、空的、無的佛世界。因爲有這樣的想法,再加上經典上也講了許多這樣的事情,所以一般人對佛教徒的觀感就是消極而離世的,而佛教徒也以這樣的特質沾沾自喜,認爲這是我們的特色。

  

由此延伸出來一些現象,例如佛教徒不去改善世間的事情,因爲既然這世間是虛妄的、苦的,是准備要離開的地方,那又何需花那麼多時間去改善?所以幾乎不做這方面的努力,甚至連對自己的健康也抱持這樣的看法,認爲身體是不好的,是業障,因此應該受罪以消業;倘若佛教徒還在意身體,就顯示他沒修好,看不開。

  

這樣的看法,我認爲是有偏差的,因爲我們可以反問一下:如果這種看法是對的,是宇宙本來的真理,爲何又要留下這世間呢?留下這樣的世間究竟是爲了什麼?既然世間對世人來講,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卻要把它視爲虛妄不實,這樣是不是有了偏差呢?

  

我自己是把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同等重要,且認爲是相通的,雖然一般都把它們分成兩個對等的世界來看,但我還是覺得兩者是相互依恃、彼此相成,不可以舍棄任何一邊。所以我對一般傾向舍棄世間而求取出世間的看法,覺得是有問題的。

  

倘若這樣的想法只是一個中間的過程,還不致構成問題;但若認爲終極的狀況就是這樣,那問題就大了。因爲如果終極的狀況就是如此,那我們就會疑惑,爲什麼宇宙要有這個世界?既然它那麼不好,那你爲什麼又要鑽進來呢?如果沒辦法回答這些問題,那我們就要調整這種態度,不要把這世界看成是虛妄的、不值得來的;而應該把它視爲和佛世界、毗盧性海同等的重要,其實事實也是如此。假如大家能把這個觀點調整過來,那麼佛教徒就不會被人看成是一群消極的人,而佛教也不會被視爲是消極的宗教了。

  

我覺得我們可以做一件不太困難的事,就是重新诠釋佛法。其實佛法裏面原本就有,只是被诠釋得偏差了,在大乘佛法裏,就提到我們要莊嚴佛土,「佛土」就一般的解釋來說,好像不在這個世間,但我要解釋的是:「莊嚴世間,即是莊嚴佛土。」不過要做到這點,必須把「世間」全等于「佛土」。我們要如何使「世間」全等于「佛土」?要拿什麼來莊嚴世間、莊嚴佛土呢?我們要把佛性與毗盧性海的特質注入到這世間來!那特質就是平等、解脫、清淨、不二、無分別、包羅萬象與整體和諧——這與西方文化標舉的真、善、美、和諧的特質也是相近的。我們就是要讓這些佛性美好的特質,在有相的世間顯現出來,並且精益求精,不斷地改進——這便是在莊嚴世界,也是莊嚴佛土。

  

所以我們是可以在世間找到佛世界、建立佛世界,並且可以永無止盡地趨近圓滿!

  

資料整理- 憶玫、滿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