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執行力,理想才能實現
梁乃崇教授
我們說:「理想」等于「核心價值觀」加「目的」,以大家修行爲例:學佛是我們的價值觀;成佛是我們的目的——學佛加上成佛,這樣才會産生力量。
理想如果沒有經過執行,産生成果的話,難免成爲空談,理想與成果這兩者是不同的:一個只是是理念,另一個是實際面。所以不會執行的話,理想與實際就會呈現矛盾的狀態;當你會執行時,理想才會成爲真實,達到《金剛經》「是名」的狀態。
大家所認識並且留在心目中的佛法,90%都是小乘佛法,我開始接觸佛法時也是這樣的,但小乘佛法裏形式化的文采部份,都被我過濾掉了,只留下了心法。小乘的心法與菩薩大乘的心法是相通的,我就很容易過渡到菩薩大乘的佛法。
我有菩薩大乘的心法,可是沒有菩薩大乘的文采,現在我想建立這個文采──細節、有相的部份。這就是我曾經跟大家提過「質」與「文」的問題。可以說,大家還保留著很多小乘佛法裏的文采,但我是早就把它去掉了,我要的是小乘佛法裏面的「質」──心法部份。但我這樣一做,就變成沒有穿衣服了,只有赤裸裸的心法,所以要開始建立文采的部份,這個文采部分當然不是原有的;我認爲這個部分,我一個人是做不了的,一定要大家來共襄盛舉。
因此接下來要落實的是,怎麼樣讓我們的團體組織成爲一個菩薩淨土。最好有人修行成道,這樣才可以用「直心」來「發行」、「深心」。要建立淨土的菩薩,並不是修一念不生,因爲一念不生早就會了,而要用「本來面目」來面對事情,這時就可「發行」──發出菩薩的大願。接著是「深心」,「深心」以後就是「意調伏」。「意調伏」就是把紛亂的思緒整理清楚、變得有條理,這時你就能「如說行」──能說出一套計劃來,並且就照心裏想的這套計劃去做。
關于深心,舉個例子:譬如企業裏的一個問題──貪心、不貪心的問題,深入地去考慮後找到了解答:只要作出貢獻而得到利益,這樣就沒有什麼貪心、不貪心的問題了。──這就是靠所謂的「深心」!追根究柢才解掉的。
又譬如,企業裏還有權力的問題,那權力又是什麼呢?就開始追根究柢去了解,弄通了,就覺得不難了。權力系統出了問題,馬上把權力結構、組織結構訂下來,原來很多紛擾的問題,馬上少了70%。組織裏如果權力系統沒訂好,就有很多「婆婆」會出來,做事的人都變「小媳婦」了,就會衍生出「不知爲何而戰?爲誰而戰?」的問題。
所有的這些困難、問題,一個個都可以用「深心」──追根究柢的方式,一個個把它解掉,讓心中的疑惑與沖突都化解了。我們還要化解: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的問題、佛教與其他宗教的沖突問題、佛教裏大乘與小乘、這個宗與那個宗的糾糾葛葛,此外還要厘清內心的理性與感性的沖突……等等的問題我們都要解掉,沒有一樣逃得了的。
從前我以爲修行不必管權力、不要管政治,只要避開就可以了。事實上是避不開的,你一躲開了,問題就出在你躲開的地方,你逃都逃不了,一定要把每一個地方弄清楚,把每一個問題解掉,才可能修行成道,才可能建立人間淨土。(摘錄整理自2003年7月14日共修)
關鍵字:修行 執行 理想 金剛經 是名 直心 本來面目 發行 深心 意調伏 成道 人間淨土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